中間腸桿菌

細菌是一大群生物學性狀近似的革蘭陰性桿菌,常寄居在人和動物的腸道內,亦存在於土壤、水和腐物中。其中大多數是腸道的正常菌群,但當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細菌移位至腸外部位時可成為條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少數為病原菌,例如傷寒桿菌、志賀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間腸桿菌
  • :細菌界
  • 分布區域:芽孢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
  • 類別:革蘭陰性桿菌
中間腸桿菌的致病機理,腸桿菌屬,

中間腸桿菌的致病機理

(1)感染條件:
破傷風梭菌是一種非侵襲性細菌,芽孢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當機體存在窄而深的傷口,
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的同時感染,或壞死組織多、泥土或異物污染傷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厭氧環境,有利於破傷風梭菌的繁殖。
(2)致病機制:
破傷風梭菌感染易感傷口後,芽孢發芽成繁殖體,在局部繁殖並釋放破傷風痙攣毒素及破傷風溶血素。前者作用於脊髓前角運動細胞,封閉了抑制性神經介質,導致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出現角弓反張(破傷風特有的症狀)。
(3)防治原則:
由於破傷風痙攣毒素能迅速與神經組織發生不可逆性結合,故一旦發病治療困難,所以預防尤為重要。如遇到可疑傷口應做到清創、擴創,同時使用大劑量青黴素抑制細菌繁殖。用破傷風抗毒素對患者進行緊急預防,對已發病的人要進行特異性治療。易感人群如兒童、軍人和易受外傷人群應接種破傷風類毒素,兒童應採用白百破三聯疫苗進行接種預防。
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種類繁多。根據生化反應、抗原結構、核酸雜交和序列分析進行分類,腸桿菌科有44個菌屬。與醫學有關的有埃希菌屬、志賀菌屬、沙門菌屬、克雷伯菌屬、變形桿菌屬、摩根菌屬、枸椽酸菌屬、腸桿菌屬、沙雷菌屬和耶爾森菌屬等10個菌屬,包括25個菌種。形態結構相似 均為(0.3~1.0)×(1~6)µm中等大小、兩端鈍圓的革蘭陰性桿菌,無芽胞,多數有鞭毛和菌毛,少數有莢膜。

腸桿菌屬

腸桿菌屬(Enterobacter)有11個種:產氣腸桿菌(E.aerogenes)、陰溝腸桿菌(E.cloacae)、傑高維腸桿菌(E.gergoviae)、坂崎腸桿菌(E.sakazakii)、泰洛腸桿菌(E.taylorae)、河生腸桿菌(E.aminigenus)、中間腸桿菌(E.intermedius)、阿氏腸桿菌(E.asburiae)、致癌腸桿菌(E.cancerogenus)、溶解腸桿菌(E.dissolvens)、和超壓腸桿菌(E.nimipressuali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