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療法(一指禪推拿)

中醫診療法(一指禪推拿)

中醫診療法(一指禪推拿),廣東省珠海市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一指禪推拿是中醫推拿的重要傳統醫術流派之一。它以佛學禪宗“一指示法,見性成佛”之精義,開宗立派。以“心法”為其學術思想核心,建立了以“禪定、覺己、覺他、治法、推拿功法、推拿手法”為主要內容的一指禪推拿學術體系。

2010年,一指禪推拿被評定為香洲區第一批區級非遺項目。2010年6月5日,一指禪推拿入選珠海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2年2月21日,中醫診療法(一指禪推拿)入選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Ⅸ-9。2014年11月,中醫診療法(一指禪推拿)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Ⅸ-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診療法(一指禪推拿)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編號:Ⅸ-2 
  • 非遺類別:傳統醫藥 
  • 申報地區:廣東省珠海市 
  • 保護單位:珠海市香洲區一指禪推拿中醫門診部 
  • 批准時間:2014年
歷史淵源,技法特徵,心法,推拿功法,推拿手法,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一指禪推拿是中醫推拿的傳統流派之一,源自於中國古代按摩術,受禪宗“一指示法,見性成佛”思想影響,並吸收古印度瑜伽術和天竺按摩術而逐漸形成。
在《辭海》(1936年版)中,對一指禪推拿有如下釋意“按摩術亦稱一指禪。按摩創於岐伯,至達摩大備。於按、摩、推、拿四法外,復增搓、抄、滾、捻、纏、揉六法,名曰:一指禪。岐伯之術。施術者無須習內外功;而達摩一指禪,則須練內外功,使兩臂及十指骨節能柔曲如棉,更練內功,調勻氣息,貫全身之氣於一指之尖,使直達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過於藥石”。其釋意概括的說明了一指禪推拿的淵源和基本內容。
根據一指禪推拿流派內部口口相傳確切的第一代師承關係,只能上溯到清代道光年間的李鑒臣。李鑒臣生卒不詳,師承不詳,河南洛陽人,精一指禪推拿。李鑒臣清鹹豐年間(1861年)在江蘇邗江(今江蘇楊州)收丁風山為徒,後丁風山在江南一帶將一指禪推拿廣泛傳播,開花結果,故後世一指禪推拿流派尊丁鳳山為江南一指禪推拿開山始祖。
丁鳳山學成後於楊州一帶行醫授徒名躁江北,1912年至1916年丁風山遷居上海行醫授徒,其大部分弟子亦定居在上海行醫、授徒,使一指禪推拿流派風靡上海江南一帶,成為江南重要的推拿學術流派之一。在丁鳳山時代一指禪推拿奠定了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禪宗思想為指導、注重練習內外功、以一指禪推法為代表手法的基本學術體系框架。
1929年,在丁鳳山弟子錢硯堂主持下,一指禪推拿第三代傳人錢硯堂、錢福卿和武學養生大師王鄉齋三位先生匯聚上海。根據禪宗思想,醫學理論,武學原理,結合醫療實踐,在已有的學術體系框架下,深研一指禪推拿。進一步明確了禪宗“見性”思想在一指禪推拿的主導地位;突出“覺”的核心作用,以“覺和證”為手段來提高和改造人的覺知和認知能力,通過明心見性達到認識生命與健康的目的,初步形成了一指禪推拿的心學體系—心法。
三位先生的共同弟子韓樵(1909年—2004年)參與見證了這一學術過程,通過多年的學習與研究,融會貫通三位先生的學術思想與方法,將“心法” 貫穿於推拿。構成了以“心法”為學術核心,以禪定、覺已、覺他、治法、推拿功法、推拿手法等為基本內容的一指禪推拿學術體系—二錢一王學術體系。
1985年,中醫診療法(一指禪推拿)來到珠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