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醫臨證思辨集要》為國家級名老中醫張炳秀教授的臨證思辨與弟子的侍診心錄合集。全書分上下兩篇,各篇之下分列若干章節,以篇為綱,以章築目。在寫作方法上,不拘泥於體例的統一性,每一章節看似自成體系,然綜觀全書渾然一體,客觀公允地展示了張炳秀教授臨證精髓與學術主旨之脈絡。
《中醫臨證思辨集要》共由6部分構築整體框架,上篇由“驗方敘要”、“臨證治驗”、“診余漫話”3部分組成。下篇由“雜病擷菁”、“古方探幽”、“治法闡微”3部分組成,後有附錄1篇。
全書收錄了張炳秀老中醫從醫40餘年的經驗方劑、有效治則、治法,以及獨特診療“絕技”。
《中醫臨證思辨集要》對臨床實踐有一定指導和借鑑價值。可供廣大醫務人員尤其是中醫師參考,亦可作為中醫院校師生及科研人員的閱讀資料。
作者簡介
張炳秀,女,1969年畢業於安徽中醫學院,大學本科學歷。主任中醫師,教授。現為安徽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三、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教學”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40餘年。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並指導《張炳秀老中醫中醫內科臨床經驗整理與研究》課題,獲六安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現任安徽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六安市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臨床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痹證”、“老年病”、“血液病”,療效顯著;對中醫急症、肺系疾病、脾胃疾病及部分疑難雜症有獨到的臨床經驗和學術主張。
近年來,開展了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運用,對改善惡性腫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腫瘤患者生存質量,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延長生存期方面取得良好臨床療效。
陶國水,男,中醫師,畢業於安徽中醫學院,大學本科學歷。出身醫學世家,早年受著名本草文獻學家尚志鈞教授發蒙,師承顧植山教授,用功中醫臨床文獻。師承張炳秀教授多年,得其真傳,現為張炳秀教授學術經驗主要繼承人之一。
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著學術論著《疫病鉤沉》、參編《中國名醫醫案要略》。先後參加、主持省級科研課題4項。獲得安徽省第五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1項,安徽省第六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2項,六安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現任安徽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六安市中醫藥學會秘書。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臨床以及近現代中醫各家學說與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研究。
圖書目錄
上篇
驗方敘要
一、清肺消瘀湯
二、臍寶
三、抗癆丸
四、支擴丸
五、益腎健脾化源湯
六、八珍升白湯
七、二丹三草四物湯
八、清咽湯
九、扶正消瘀破癓湯
十、燮脂湯(茶)
十一、三生斑蝥酊
十二、龍馬二蟲丸
十三、通絡舒肩湯
十四、化痰活血通絡湯
十五、保胎聖愈膠艾湯
十六、止衄湯
十七、調經蠲痛湯
十八、紅藤敗醬二妙飲
十九、益腎通淋排石湯
二十、三金疏肝利膽排石湯
二十一、蒼芷通鼻湯
二十二、張氏健脾疏肝方
臨證治驗
一、喉源性咳嗽
二、咳嗽變異性哮喘
三、哮喘
四、肺癰
五、肺結核
六、支氣管擴張症
七、肺癌
八、汗證
九、眩暈
十、不寐
十一、胃痞
十二、呃逆
十三、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十四、乳糜尿
十五、泌尿繫結石
十六、膽石症
十七、痹證
十八、肩關節周圍炎
十九、痤瘡
二十、黃褐斑
二十一、腸粘連性腹痛
二十二、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二十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二十四、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二十五、崩漏
二十六、習慣性流產
二十七、痛經
二十八、胰腺癌
二十九、放射性直腸炎
三十、腫瘤熱
診余漫話
一、績溪義診受薰陶,醫案珍藏四十載
二、心繫驗案兩則
三、勿拘門戶旨在驗效論
四、臨床小記
五、治頑咳重在“三看二聽
六、外感發熱不必拘於“到氣方可清氣
七、焦慮症從膽論治
八、重視有毒藥物的套用劑量
下篇
雜病擷菁
一、老年便秘宜溫通
二、面肌痙攣重培土
三、補中安神療夢遊
四、疏肝降逆治奔豚
五、重用防風治弄舌
六、淡以通陽治產痹
七、清上實下療眩暈
八、補益中氣治尿頻
九、流通氣血治痿證
十、寒溫同用治低熱
十一、甘露消毒治濕溫
十二、荊防敗毒療低熱
十三、黑苔宜從腎論治
十四、通腑化濁療痞滿
十五、老年喘證重脾腎
十六、重用澤瀉療眩暈
十七、芍藥甘草治嘔吐
古方探幽
一、升陷湯治驗二則
二、巧用金鑒胃愛湯(丸)驗案舉隅
三、藿香正氣散“異病同治
四、婦人良方“逍遙散”臨證體會
治法闡微
一、喘咳證治九法
二、消化性潰瘍中醫證治樞要
三、腎系病症中醫證治芻議
四、高脂血症標本兼治
五、六經傳變憑脈證
……
附錄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