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絡病診療方法

中醫絡病診療方法

中醫絡病診療方法是基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產生的認識人體生命現象和疾病規律的一種醫學知識,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區,現已經形成以河北石家莊為中心、向全國20餘個省市地區傳播輻射的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醫絡病診療方法
  • 遺產編號:5—9—1
  • 名錄類別:傳統醫藥
  • 申報地區:河北省石家莊市
中醫絡病診療方法是伴隨著對經脈(絡)的認識而發現並發展的,早在上古時期黃河流域原始人群已對人體和經脈(絡)有了最初的認識。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內經》首次提出絡脈的概念,初步闡述了絡脈的循行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臨床表現、治療法則,為中醫絡病診療方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首次提出“脈絡”概念和脈絡病機,專篇論述多種絡脈病變,首開辛溫通絡、蟲藥通絡用藥之先河,“絡病證治”微露端倪。清代醫家葉天士進一步豐富發展該診療方法,提出“久病入絡”、“久痛入絡”說,記載絡病表現,發展絡病治法藥物,從而形成中醫絡病診療方法歷史上三個里程碑。遺憾的是由於中醫發展史上重經輕絡現象和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中醫絡病診療方法並未形成系統的體系。當代王永炎院士、張伯禮院士等均開展了絡病相關研究,以吳以嶺院士為代表系統構建了中醫絡病診療方法,促進了中醫絡病診療方法的繼承與發展,在多種重大難治性疾病防治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醫絡病診療方法中提出其主要框架——“三維立體網路系統”,系統提出絡脈生理功能、發病、病機、臨床表現、辨證要點、治療原則、絡病證候及臟腑絡病辨證論治,出版《絡病學》專著及教材為中醫絡病學科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基於“氣血相關”的絡病診療特色,廣義的絡脈分為經絡(氣)和脈絡(血),圍繞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脈絡—血管系統病”系統構建“脈絡診療方法”,汲取古代哲學思想提出脈絡診療方法核心理論——營衛承制調平,系統闡述脈絡病變主要病因、基本病機、辨證要點、治療總則及常用藥物,出版《脈絡論》專著。圍繞神經肌肉類疾病、風濕類疾病、腫瘤等重大疾病,提出“氣絡診療方法”,主要研究氣絡病變發病規律、基本病機、臨床證候、辨證治療。在中醫絡病診療方法中對上述重大疾病中醫病機、干預策略、有效組方及臨床療效進行系統研究。
中醫絡病診療方法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氣—陰陽—五行”思想、“和”的儒家思想、“治未病”等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