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精髓必讀叢書-溫病精義

溫病學是學習中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屬於臨床基礎學科的專業課程。本書在汲取歷版溫病學教材的優點基上,以臨床實踐為著眼點,突出溫病學諸多醫家對辨治溫病的理論體系的精闢闡述,強調中醫病證結合、以證為主的臨床思維模式。注意現代溫病和各科疾病相關熱證研究進展和臨床經驗的總結,啟發讀者更好地提高掌握運用溫病學醫、理、法理及其有效方藥的能力。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精髓必讀叢書-溫病精義
  • 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譯
  • 頁數:242頁
  • ISBN:7543321505
  • 作者:谷曉紅 
  • 出版日期:2007年6月1日
  • 開本:0開
  • 品牌:天津科技翻譯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谷曉紅,女,1962年10月出生於山東威海。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老年學學會醫藥保健康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副主席,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

1979年就讀北京中醫學院,醫學碩士。從事中醫學教學、科研、臨床23年,是全國名老中醫孔光一教授的學術繼承人。谷曉紅教授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較豐富的診療經驗,擅長內科、老年病、婦科、兒科等疾病的治療與康復保健。主講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課程,是北京市確定的重點學科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溫病學學術帶頭人。主持各級科研課題,發表學術文章20餘篇,主編、參編著作10餘部,曾獲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曾多次應邀到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中國香港等地進行學術交流,弘揚中醫文化。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溫病學基礎理論體系
第一章 溫病學的起源和學術發展概況
一、萌芽階段(戰國一唐代)
二、成長階段(宋金元代)
三、形成階段(明清代)
四、發揚階段(1949年後)
第二章 溫病的概念及其關係
一、溫病的含義
二、溫病的特點
(一)具有特異的致病因素——溫邪
(二)大部分溫病具有傳染性、流行性、季節性、地域性
(三)病程發展具有階段性
(四)臨床表現有其特殊性
三、溫病的命名、範圍和分類
(一)溫病的命名
(二)溫病的範圍
(三)溫病的分類
四、溫病與傷寒辨
(一)溫病、傷寒學派的爭論
(二)溫病與傷寒的關係
五、溫病與溫疫辨
六、溫病與溫毒辨
七、伏氣溫病與新感溫病辨
八、溫病各家學說
(一)溫病學說
(二)戾氣學說
(三)時病學說
(四)伏邪學說與新感學說
第三章 辨溫病的病因與病機
一、溫病的病因
(一)溫病的外因
(二)溫病的內因
(三)自然因素、社會因素
(四)失治和誤治
二、溫病的發病
(一)溫邪的初犯部位
(二)發病途徑
三、溫病的病理要點
第四章 溫病的辨證
一、溫病辨證概述
二、衛氣營血辨證
(一)概述
(二)衛氣營血分的證候特點及病理變化
(三)衛氣營血分的傳變規律
三、三焦辨證
(一)概述
(二)上、中、下焦的證候特點及病理特點
(三)上、中、下焦的傳變規律
四、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的關係
(一)相同點
(二)不同點
(三)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關係
附 衛氣營血實質的研究
第二篇 溫病學臨床診治方略
第一章 溫病的常用診法
一、望診
(一)望面、口唇
(二)望目、鼻、耳、咽喉
(三)望牙齒
(四)望舌
(五)望手
二、聞診
(一)氣味
(二)聲音
三、問診
(一)發熱
(二)汗出異常
(三)口渴異常
(四)大便異常
(五)小便異常
(六)嘔惡
(七)頭身痛
(八)神誌異常
(九)發痙
四、切診
(一)切脈
(二)辨斑疹
(三)辨白痦
(四)胸腹痞、脹、痛
附 現代診法參考
第二章 溫病的治療
一、概述
(一)確立溫病治法的依據
(二)確立溫病治療的原則
二、溫病主要治法
(一)疏衛解表法
(二)清氣泄熱法
(三)和解祛熱法
(四)通下逐邪法
(五)祛濕解熱法
(六)清營涼血法
(七)息風止痙法
(八)開竅醒神法
(九)滋養陰津法
(十)固脫救逆法
三、溫病兼夾證的治療
四、溫病瘥後調理
附 溫病常用治法研究
第三章 溫病的常見證型辨治
一、溫熱類溫病常見證型
(一)衛分辨治
(二)氣分辨治
(三)營分辨治
(四)血分辨治
(五)熱盛動風
(六)後期證治
二、濕熱類溫病常見證型
(一)衛氣分證治
(二)氣分證治
(三)營血分證治
(四)後期證治
第三篇 四時溫病診治
第一章 溫熱類溫病
一、風溫
(一)概念及臨床特點
(二)病因與發病
(三)病機與傳變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相關西醫疾病
(六)辨治原則
(七)急症處理
(八)預防與調護
(九)現代醫案選
(十)學習參考
附 風溫肺熱病的診斷標準、療效判定標準
二、春溫
(一)概念及臨床特點
(二)病因與發病
(三)病機與傳變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相關西醫疾病
(六)辨治原則
(七)急症處理
(八)預防與調護
(九)現代醫案選
(十)學習參考
三、暑溫
(一)概念及臨床特點
(二)病因與發病
(三)病機與傳變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相關西醫疾病
(六)辨治原則
(七)急症處理(附:後遺症)
(八)預防與調護
(九)現代醫案選
四、秋燥
(一)概念及臨床特點
(二)病因與發病
(三)病機與傳變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相關西醫疾病
(六)辨治原則
(七)急症處理
(八)預防與調護
(九)現代醫案選
(十)學習參考
第二章 濕熱類溫病
一、濕溫
(一)概念及臨床特點
(二)病因與發病
(三)病機與傳變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相關西醫疾病
(六)辨治原則
(七)急症處理
(八)預防與調護
(九)現代醫案選
(十)學習參考
附 傷寒的診斷標準
二、伏暑
(一)概念及臨床特點
(二)病因與發病
(三)病機與傳變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相關西醫疾病
(六)辨治原則
(七)急症處理
(八)預防與調護
(九)現代醫案選
(十)學習參考
附 流行性出血熱的診斷標準和療效判定標準
第三章 溫毒
一、大頭瘟
(一)概念及臨床特點
(二)病因與發病
(三)病機與傳變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相關西醫疾病
(六)辨治原則
(七)證治分型
二、爛喉痧
(一)概念及臨床特點
(二)病因與發病
(三)病機與傳變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西醫相關疾病
(六)辨治原則
(七)證治分型
(八)急症處理
(九)預防與調護
(十)現代醫案選
第四章 溫疫
一、概念及臨床特點
二、病因與發病
三、病機與傳變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相關西醫疾病
六、辨治原則
七、證治分型
(一)初起證治
(二)邪傳陽明
(三)氣營(血)兩燔
(四)熱陷厥陰
(五)正氣暴脫
(六)恢復期證治
八、急症處理
九、預防護理
十、現代醫案選
十一、學習參考
附篇一 溫病學辨治思路對臨床各科疾病的指導
第一章 肺熱證與陽明熱證的相關性研究
一、肺與陽明生理相關
(一)經絡相通,次第流注
(二)五官相通,五體相連
(三)納化之源,榮潤周身
(四)五行相生,互為表里
(五)調暢氣機,運行氣血
(六)呼吸攝納,推陳出新
二、肺熱證與陽明熱證病理相關
(一)陽明有熱影響肺熱證發生、發展
(二)肺與陽明同病之熱證病理特點
三、肺與陽明同病之熱證辨證論治
(一)實證
(二)虛證
(三)虛實交雜證
第二章 熱痹發病及其證候機制探討
一、痹病之“熱”溯源
二、熱痹的提出
三、現代對熱痹證的認識
四、熱痹的臟腑經絡基礎為少陽
第三章 溫病學辨治思路對兒科疾病的指導
一、小兒溫病病理特點
二、小兒溫病治療方法
第四章 溫病學辨治思路對皮外科疾病的指導——藥疹辨治概況
一、病因病機認識
二、辨證分型治療
三、專方專藥治療
四、配合其他療法
五、小結
第五章 溫病學辨治思路對腫瘤的指導
一、溫病的病因與發病及其臨床套用
二、腫瘤的病因與發病
三、腫瘤的病因與發病和溫病病因與發病的聯繫與套用
附篇二 常用方劑一覽
二畫
三畫
四畫
五畫
六畫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六畫
十九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