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皮膚病學》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建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皮膚病學
- 作者:葉建州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 ISBN:9787030530530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上篇·總論
- 下篇·各論
《中醫皮膚病學》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建州。
《中醫皮膚病學》是2002年07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麗英。本書講述了中醫皮膚病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常見病及部分多發的疑難病證的診治方法等知識。內容簡介本書是供成人教育中醫藥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
《中醫皮膚病學》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建州。內容簡介 中醫皮膚病學是“新編中醫臨床學科叢書”的分冊之一,本書旨在引導讀者熟悉掌握中醫皮膚病的防治規律。總論介紹了皮膚性病學的基礎理論及中醫皮膚病學的發展概況等...
《新編中醫皮膚病學》是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教育作品,作者是歐陽恆,楊志波。《新編中醫皮膚病學(精)》由中醫皮膚科專家集體編寫,共21章。第1章總論,概要論述了中醫皮膚病的發展簡史、基礎理論、病名分類及一般診治原則;第2...
《簡明中醫皮膚病學》是2014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簡明中醫皮膚病學》總結了中醫學的寶貴經驗,不僅可供從事醫療工作的專業人員學習使用,而且對廣大醫學愛好者也是一本實用常備的好書。圖書目錄 第一篇中醫基礎理論 ...
《實用中醫皮膚病學》是1998年5月1日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林,本書是中醫皮膚病專著,供中西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者參考,是廣大皮膚病患者及中醫愛好者的可讀之書。作者簡介 李林,1942年7月出生於河北省豐寧縣。1967...
《現代中醫皮膚病學》是1997 年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忠恕。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以祖國醫學理論體系為綱,古今結合,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臨床常見皮膚病的辨證和治療。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總論,介紹中醫皮膚病...
第十章 皮膚光生物學 第十一章 皮膚藥理學 第十二章 皮膚病的病因、症狀和診斷 第十三章 皮膚病治療學 第二篇 中西醫結合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中醫皮膚病學基礎 第三章 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 中醫皮膚美容 ...
《實用中醫皮膚病》是1995年12月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紹堯。本書主要介紹了中醫皮膚病學發展歷史、基本概念、多種皮膚病的診斷以及治療方法。圖書目錄 前言 基 礎 篇 第一章 中醫皮膚病學發展簡史 第二章 中醫皮膚...
《中醫皮膚科診療學》是徐宜厚編著的一部外科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全書分十四章。內容包括中醫皮膚病學發展簡史、診斷、治則、常用方劑,以及一百多種常見皮膚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等。書末附皮膚科常用中藥二百五十種及中西醫病名參...
《古今中醫皮膚性病辨治精要》是2007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志偉。內容簡介 《古今中醫皮膚性病辨治精要》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皮膚病的中醫診療精要。總論內容包括中醫皮膚病的範疇與概念、病因病機、皮膚病的常見症狀、辨治...
藥學會理事、中醫骨傷科 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 西醫結合康復醫學研究 所名譽所長,美國普士頓 大學、日本關西針灸短期 大學、新加坡中醫學院、歐 洲中醫學院(比利時)客座 教授。作品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醫皮膚病學的...
止癢湯 止癢湯,一種中藥方劑。組成 皮膠125g,白礬(研末)31g,硫黃31g,蛤蟆草31g。用法用量 上藥放入砂鍋內,加水1升,煮沸熏洗。
早在1983年就因“發揚中醫特色,救治危重病人”而獲得湖南中醫學院黨委記功獎勵,並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立功證書。已取得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級科研成果2項,主編《中醫皮膚病學》、《中醫皮膚科古籍精選》、《實用皮膚...
《趙炳南皮膚科流派研究集成》是2021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蒼、蘇婕、呂景晶。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整理了趙炳南中醫皮膚病學學術體系框架,提出了從外感、內傷、雜病三個大模組對全部皮膚病進行分類的見解,提出了氣血津液...
為《現代中醫藥套用與研究大系》之十二。全書三章。第一章《導論》,簡述中醫皮膚病學的發展、內容、範圍、現狀及展望;第二章《專題研究》,對皮膚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問題進行總結性闡述,內容包括虛證辨證與活血化瘀在皮膚科的套用與研究...
耳癤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耳癤。組成 老生薑5g,雄黃5g。用法用量 將老生薑挖一洞,然後裝進雄黃粉末,再用挖出的生薑封緊洞口,放在陳瓦上,用炭火慢慢焙乾,約七八小時成金黃色,研...
東礬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燥濕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主治手癬。組成 生明礬100克,飛黃丹10克。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取25克,用米醋500毫升,放入瓷面盆(切不可用銅、鋼、無瓷面盆)。滾開後,放入藥粉...
疥癬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主治疥癬。組成 寒水石、密陀僧、雄、鐘乳石、硫黃、蛤粉、川心蓮、蛇床子、樟腦、苦參9g,羌活、輕粉、百部、枯礬、黃柏、川楝皮6g,細辛5g,蒼朮4g,生半夏15g。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
藜蘆軟膏 藜蘆軟膏是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主治癬疥的一種藥膏。【處方】藜蘆10g,硫黃20g,凡士林加至100g。【功能主治】癬疥。【用法用量】外用。
赤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清熱涼血,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白疕,血熱型(銀屑病進行期)。組成 當歸15克,蟬蛻15克,赤芍9克,蒼朮9克,烏蛇6克,防風9克,紅花9克,黃柏9克,丹參31克,公英15克,地丁...
解毒利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清熱解毒利濕之功效。主治剝脫性皮炎。組成 銀花31g,炒苡仁31g,生黃芪3g,連翹15g,茯苓15g,漢防己12g,豬苓12g,澤瀉12g,桂枝9g,甘草3g。用法用量 水煎,內服。功用 清...
白疔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主治濕疹。組成 海螵蛸21g,滑石9g,寒水石9g,煅石膏9g,青黛3g,冰片1g。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外用。主治 濕疹。方義 海螵蛸有收濕斂瘡之功用,外治損傷出血,濕疹濕瘡,潰瘍不...
紅爐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斂瘡,生肌,止痛之功效。主治下肢潰瘍。組成 紅東丹12g,爐甘石(煅)12g,血竭12g,象皮12g,松香12g,龍骨(煅)12g,氧化鋅125g。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瓶貯。瘡口清潔後,以...
菊藻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清熱解毒,化堅散結之功效。主治皮膚癌。症見口唇潰爛,痛如火燎,色紫暗,時流血水;伴兩顴發紅,手足心熱;舌紅無苔,脈細數。組成 菊花、海藻、三棱、蚤休、制馬錢子各62g,...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處方】當歸200克, 香油500克 ,黃蠟60克。【製法】先將香油熬開,入當歸煎至焦枯,過濾,入黃蠟,成油脂狀即可。【功能主治】主治燙火傷,蛇皮癬。【用法用量】用時塗患處。【摘錄】《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嬰兒濕疹軟膏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嬰兒濕疹軟膏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嬰兒濕疹軟膏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嬰兒濕疹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與變態反應有關的皮膚病。小兒時期以嬰兒濕疹最常見。嬰兒濕疹...
青梅散出處是《中醫皮膚病學簡編》,主治小兒鵝口瘡。組成 青梅5g、川連4g、黃柏7g、青黛6g、冰片1g、甘油、馬鈴薯澱粉。出處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主治 鵝口瘡。用法用量 外塗。製備方法 將青梅與黃柏等一齊放入鐵鍋內,微火炒,待...
麻黃蟬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祛風散寒,解表宜腠之功效。主治蕁麻疹(風寒型)。症見疹出色白,碎小微紅,冷時發作,遇熱則輕。畏風,兼以表症。苔薄白,脈浮緊。組成 麻黃、槐花各6g,蟬蛻、浮萍各...
浮萍地膚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少陰口燥舌乾,發熱作渴之功能,主治風寒型蕁麻疹。組成 浮萍草9克,淨麻黃2克,淨蟬蛻2克,地膚子9克,苦參片4克,白僵蠶9克,白蒺藜9克,稀薟草9克,生苡仁12克,粉丹皮...
化瘀解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主治藜日光皮炎,顏面、手、足背發癢刺痛,隨即高度浮腫,顏面腫大,眼合成線,唇口外翻,指不能屈;且皮膚暗紅髮亮,起瘀斑漿瘡,低熱倦怠。組成 牛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