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療

中醫理療是指通過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於人體,產生有利的反應,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理療
  • 通過: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
  • 目的: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
  • 功能:產生有利的反應
簡介,理療作用,考試級別,

簡介

中醫理療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過人體局部直接作用,和對神經、體液的間接作用引起人體反應,從而調整了血液循環,加快了新陳代謝,促進對細胞組織的修復,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過程,達到治病目的。
現在我們常用的物理因素有電、光、聲、氣、磁、溫度和機械力等。電療分直流電、低頻電、中頻電、高頻電和靜電等療法,光療分紅外線,遠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和半導體雷射等療法。
由於現代物理學,生物學的迅速發展,物理治療日益受到重視,已成為臨床綜合治療及康復醫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物理療法屬無損傷手段,易被病傷殘者所接受,物理治療的作用廣,不僅可用於對症治療,而且可作為對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療,若能正確地選擇套用各種物理治療法,可收到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有利於患者及傷殘者的康復。
中醫理療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經絡理論為指導的外治法,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腑之間在生理上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同時我們又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早在人類遠古時代,人們就會利用自然帶來的陽光、溫泉水、冷水治療疾病,強身健體。進入石器時代,人們已開始有了套用石器治療疾病的方法,而這種方法經過長期的不斷改進,不僅在解除人類某些重要疾病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同時也為我國醫藥科學中治療方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中醫理療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和發揚中醫理論,以中醫理論的五大支柱,(砭、針、灸、藥和導引按蹺),為基礎,以經絡學為指導,結合患者的病症在進行調治的同時,也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理療設施進行配合治療,將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例:如何治療頸椎病:頸椎病是由風寒、勞損或外傷引起頸椎活動異常,壓迫神經引起的,主要症狀為頸、肩疼痛、並伴有上肢疼痛、手指麻木、頭暈、耳鳴。
治療上首先對患者進行檢查,發現患者頸椎2、3節均有錯位並伴有椎體前移,我開始用氣療機開始治療,因為氣療可以充分調動起人體的經絡、組織細胞活躍加快血液循環,提高免疫機能,達到扶正、祛風寒、行氣活血、通絡驅痹的治療作用。

理療作用

一、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路”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里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三、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四、順時養生
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五、減毒養生
古人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
而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它措施,減少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進而延年益壽。
六、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
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七、修身養生
古人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
古醫家孟說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八、調氣養生
古人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症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九、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較合適;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考試級別

(全國職業教育資格認證CVEQC初級)、(全國職業教育資格認證CVEQC中級)、(全國職業教育資格認證CVEQC高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