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感悟錄》是2006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聶廣。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醫感悟錄》分為中醫學術反思、比較醫學感悟、醫籍研讀心得、醫史研習拾零、中醫教學體會、實驗研究發微、臨床經驗點滴、診療進展綜述及肝病研究管窺9個部分,收錄了聶廣教授的中醫學術研究論文,系統介紹了其從醫研究心得。該書內容豐富,可供中醫院校師生、臨床醫師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聶廣男,1955年10月出生,湖北廣水人,深圳市東湖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主任醫師,兼湖北中醫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工作,並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傳染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西醫結合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肝膽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深圳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深圳市中西醫結合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還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世界感染雜誌》、《醫學與哲學》、《中西醫結合肝病雜誌》、《中華醫學研究雜誌》、《中華中西醫雜誌》、《深圳中西醫結合雜誌》等雜誌編委。發表論文140多篇,主編《肝膽病中西醫診療學》、《中醫肝膽病防治大全》、《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疾病》、《醫學分子生物學原理與方法》、《中醫內科疑難病治療學》、《醫學分子生物學》等專著8部,參加編寫《差異、困惑與選擇——中西醫學比較研究》等專著20部,主持和參加國家和省、市級課題18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l項,參加的三類新藥“紫金肝泰膠囊”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Ⅱ期臨床批文,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鴨B型肝炎肝纖維化模型的研究”受到表彰。指導中西醫結合基礎、臨床碩士研究生14名,協助指導11名。1983年畢業於湖北中醫學院,分配到廣水市第二醫院,1985年考入湖北中醫學院攻讀溫病學研究生,1988年分配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1992年12月破格晉升副主任醫師,1997年晉升主任醫師,擔任肝病研究所常務副所長,1998年任湖北省民盟湖北中醫學院支部副主任委員、湖北省民盟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1999年底調深圳市東湖醫院(現改名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2001~2004年被評為深圳市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先進工作者,2003年被評為深圳市五好文明家庭、抗擊SARS三等功。
目錄
第一部分中醫學術反思
一、傳統中醫學的現代思考
二、論中醫學發展緩慢的內在機制
三、經驗、理論及其相關性思考
四、範式的示範——中醫學體系為什麼一脈相承
五、中醫學基本概念的哲學思考
六、雜氣學說能夠發展成現代微生物學嗎
七、藏象學說物質觀的哲學思考
八、中醫診斷觀及其檢驗標準瑣談
九、中醫基礎理論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幾個問題
十、證是什麼
十一、抓住良機迎接挑戰——論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十大對策
第二部分比較醫學感悟
一、試論中國古代醫學和古希臘醫學的理論體系
二、背景與選擇:比較中西醫學發展史的思考
三、考察與定位:中西醫疫病學史比較研究
四、中西醫診斷的模型差異
五、辨病與辨證的模型差異及其互補
六、中西醫科研的形式差異及其互補
七、中西醫外科學的比較與思考
八、實驗醫學突飛猛進的啟示
九、評慢性肝炎的新舊診斷標準
十、從蒲老辨治乙腦經驗的實驗構想,看中西醫學思路和方法的互補性
第三部分醫籍研讀心得
一、《黃帝內經》外感病概念辨析
二、龐安時對《傷寒論》證治的補充和發揮
三、評郭雍與陸九芝論“傷寒有五”
四、醫道繁,貴乎“辨”——試析朱肱研究《傷寒論》的特點
五、試析《脾胃論》遣藥制方特點
六、“陽常有餘”、“陽非有餘”辨
七、《溫病明理》貶葉排吳的功過得失——兼與柴中元同志商榷
八、溫病的氣分病的特徵及多途徑治療
九、溫病論治不離辨證——兼議“截斷療法”和“順應調節”
十、濕溫病治法芻議
十一、溫病氣分證運用透法舉要
十二、“肺朝百脈”及其臨床意義
第四部分醫史研習拾零
一、要注重中醫發展規律性的研究
二、溫病概念的歷史演變
三、試論《傷寒例》對溫病學的孕育作用
四、宋代的“傷寒補亡”與溫病學的產生
五、《格致餘論》與宋元理學
六、醫學新觀念的播種者——論吳又可和王清任
七、試論王清任的治學風格
八、吳又可的戾氣學說的學術價值
九、風溫概念的衍變
十、醫史研究的反省
第五部分中醫教學體會
一、聯合培養中西醫結合研究生的幾點感想
二、從研究生的培養,看中醫教育的“開放”和“搞活”
三、中醫教育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淺析中醫學生的專業思想
四、為發揚光大祖國醫學而努力學習——寫給中醫學院的同學們
五、應當重視中醫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六、當代中醫治學方式的轉變
七、試論中醫學的知識結構
八、祖國醫學中的臨床心理學思想
九、中醫理論的科學美探討
十、現代中醫的五大特徵
第六部分實驗研究發微
一、邪毒致鴨肝血瘀阻證動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二、剔毒護肝方抗鴨B型肝炎肝纖維化的作用
三、3種方法誘發鴨肝纖維化模型的對比研究
四、莪術4種成分對HSc-T6細胞基因表達的影響
五、蚤蓮合劑對DEN所致大鼠肝癌前病變的影響
六、蚤蓮合劑對二乙基亞硝胺所致大鼠肝硬變及癌變的防治作用
七、剔毒護肝湯及拆方對大鼠肝纖維化和脂質過氧化的影響
八、剔毒護肝顆粒含藥血清對人肝癌細胞增殖與凋亡的影響
九、剔毒護肝方及其拆方對人肝癌細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響
十、剔毒護肝方及其拆方對大鼠骨髓幹細胞增殖分化的影響
十一、脂炎消煎劑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實驗研究
十二、紫金膠囊對鴨B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十三、鴨B型肝炎肝纖維化模型研究
十四、解毒軟肝湯對鴨B型肝炎肝纖維化的影響
第七部分臨床經驗點滴
一、重型肝炎中醫辨證分型標準的初步研究
二、慢性B型肝炎辨證分型與肝臟病理及其膠原含量的關係
三、慢性HBV感染者HBVDNA水平調查及與中醫證型的關係
四、慢性B型肝炎患者辨證分型與實驗室檢測指標的相關性研究及多元線性診斷方程的建立
五、肝病患者檢測AFP的臨床意義及其相關分析
六、HD-91-Ⅱ型肝病治療儀治療慢性B型肝炎肝纖維化臨床研究
七、王伯祥教授論治B型肝炎的經驗
八、重型肝炎的診斷與治療
九、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與治療
十、慢阻肺急性發作期辨治中的旁路調節
十一、發熱證治的中醫特色
十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的中醫發病特點及治療要點
十三、中醫藥研究疑難雜症的思路與方法
十四、礞石滾痰丸只能用於實證嗎
第八部分診療進展綜述
一、中醫藥防治肝臟疾病的分子機制
二、中藥治療肝癌的生物學效應
三、中藥對肝臟細胞凋亡影響的研究
四、中醫藥防治肝癌前病變的研究概況
五、中草藥利膽退黃的作用機制研究
六、中醫藥防治脂肪肝的實驗研究進展
七、中醫藥防治肝纖維化實驗研究進展
八、漢防己甲素抗肝纖維化研究進展
九、難治性黃疸的中醫藥治療
十、重型肝炎並發感染的中西醫結合防治
十一、重型肝炎之中醫辨證分型研究
十二、中醫藥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進展
十三、莪術治療肝病的研究進展
十四、獐牙菜屬藥用植物的研究及套用
十五、葉下珠治療肝病的研究進展
第九部分肝病研究管窺
一、中西醫結合肝病研究的熱點難點和起點
二、中醫藥抗肝纖維化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三、有關中醫藥防治B型肝炎臨床研究的幾點看法
四、肝病血瘀證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五、加強抗肝炎病毒研究的幾個問題
六、以循證醫學為指導,提高中西醫結合肝病臨床研究水平
七、中西醫結合傳染病研究的目標與任務
八、中草藥抗肝炎病毒實驗研究述評
九、中醫藥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若干趨勢
十、邪毒致瘀:重型肝炎發生髮展過程中的基本病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