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概要(200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醫學概要(200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編中醫學概要》是2005年6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傳榮。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學概要
  • 作者:宋傳榮
  • ISBN:9787117067805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6月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中醫學概要(供中藥等專業用)》是中藥學專業的基礎課,是闡述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一門學科。學習並掌握好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將為學好中藥學專業及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衛生部教材辦公室《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編寫要求》、七院校教材編寫委員會《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教材編寫基本原則》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本教材以教學計畫為依據,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在保持教學內容的傳統性、系統性與完整性的同時,突出教材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考慮到中藥類專業的性質與特點,教材把闡釋中醫傳統理論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作為重點,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特點,為學習專業課奠定良好的基礎。
《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中醫學概要(供中藥等專業用)》由緒論、中醫學的哲學基礎、藏象、精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機、診法、辨證、養生與防治原則等十部分組成。其中,緒論介紹了中醫學的發展概況、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和學科體系;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主要介紹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藏象、精氣血津液和經絡是中醫的生理學;病因、病機是中醫的病因病理學。這都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診法、辨證是中醫的診斷學基礎;養生與防治原則是中醫養生、預防與治療的基礎知識。這些是側重於運用、體會和實踐的基本技能和知識,也是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綜合套用。
因教材篇幅所限,在保證重點突出的原則下,全書內容敘述簡明扼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體現了“概要”的特點。為了方便學習與理解,書中對部分章節的主要內容作了較為系統的歸納。此外,本教材在保證高職高專層次培養目標需要的同時,注意了與本科相同專業同類教材內容的銜接,以利於學生進一步繼續學習。

圖書目錄

緒論
一、中醫藥學的歷史成就及其對世界醫學的貢獻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概況
三、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四、《中醫學概要》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第一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四、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節 臟腑
一、五臟
二、六腑
三、奇恆之腑
第二節 臟腑之間的關係
一、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二、髒與腑之間的關係
三、腑與腑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精、氣、血、津液
第一節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二節 氣
一、氣的基本概念
二、氣的生成
三、氣的運動
四、氣的功能
五、氣的分類
第三節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節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謝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節 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二、氣與津液的關係
三、精、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經絡
第一節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命名
二、走向和交接規律
三、分布規律
四、表里關係
五、流注次序
六、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
第三節 奇經八脈
一、概念
二、作用
三、循行部位
第四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經絡學說的套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二、經絡學說的套用
第五章 病因
第一節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癘氣
第二節 內傷病因
一、七情內傷
二、勞逸過度
三、飲食失宜
第三節 病理產物性病因
一、痰飲
二、瘀血
三、結石
第四節 其他病因
一、外傷
二、蟲獸傷
三、寄生蟲
四、醫源因素
五、先天因素
第六章 病機
第一節 發病原理
一、正邪與發病
二、影響發病的因素
第二節 基本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失常
第七章 診法
第一節 望診
一、全身望診
二、局部望診
三、望排出物
四、望舌
五、望小兒指紋
第二節 聞診
一、聽聲音
二、嗅氣味
第三節 問診
一、問診的意義
二、問診的方法
三、問診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切診
一、脈診
二、按診
第八章 辨證
第一節 八綱辨證
一、表里辨證
二、寒熱辨證
三、虛實辨證
四、陰陽辨證
第二節 氣血津液辨證
一、氣病辨證
二、血病辨證
三、氣血同病辨證
四、津液病辨證
第三節 臟腑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三、脾與胃病辨證
四、肝與膽病辨證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六、臟腑兼病辨證
第四節 外感病辨證
一、六經辨證概要
二、衛氣營血辨證概要
三、三焦辨證概要
第九章 養生與防治原則
第一節 養生的基本原則
一、順應自然
二、調攝精神
三、飲食有節
四、鍛鍊形體
五、護腎保精
第二節 預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三節 治療原則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調整陰陽
四、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教學大綱(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