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外治法·趙尚華中醫外科三書

《趙尚華中醫外科三書》收錄了著名中醫外科學家趙尚華教授不同歷史時期撰著的三部中醫外科學專著,分別是《中醫外科心得集》、《中醫外科外治法》和《中醫外科類聚方》。 《中醫外科外治法》一書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專題討論中醫外科外治法的第一部學術專著,發凡起例,蓽路藍縷,創業之功尤屬不易。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本書從臨證套用出發,繼承並擴展了《中醫外科心得集》提出的外治箍圍消散、透膿祛腐和生肌收口三法為五法(增加手術療法、特殊療法),並將491首中醫外科常用外治方劑以“外治十劑”(膏、丹、丸、散、洗、糊、酊、熏、捻、油)的分類方式加以分類載記。本書在各劑方藥之前首先以製備大法、使用方法、優缺點、注意事項、常用方藥為序介紹本劑之體用概況,其次才逐一羅列相應劑型的具體藥物名目,冀使讀者不僅能使用成藥,還能自己製備藥品以應臨證之需。 本書適合於廣大中醫院校的教師、學生和中醫臨床工作者、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尤其適合於中醫外科從業者臨證參考學習。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外科外治法•趙尚華中醫外科三書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頁數:311頁
  • 開本:32
  • 定價:22.00
  • 作者:趙尚華 鐘長慶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7736304, 750773630X
  • 品牌:學苑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醫外科外治法·趙尚華中醫外科三書》分“中醫外科外治法概論”、“外科外治五法”和“外科外治十劑”三章。“概論”主要介紹了外治法的重要性、套用原則和分類法,並從外治法發展歷史中探求外治法發展規律,展望發展前途。“外科外治五法”,是在前人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初步將豐富多采的外治法,分為五大類——箍圍消散法、透膿祛腐法、生肌收口法、手術療法和特殊療法。以上僅是管見而已,誠望同道批評指正,得以提高。“外治十劑",主要選了解放以後出版的外科專著所載的和部分古代的外科名方、效方,分為膏、丹、丸、散、洗、糊、酊、熏、捻、油等十種,凡491方。每劑均以“製備大法”、“使用方法”、“優缺點”、“注意事項"、“常用方藥”為序介紹。目的在使讀者不僅能使用成藥,還能自己製備藥品,以更加切合以臨床實用。
《中醫外科外治法·趙尚華中醫外科三書》的主要讀者對象是從事臨床工作的中醫外科醫師或中醫院校畢業生、西醫學習中醫學員,以及中醫院、中藥廠的藥技師等等。

作者簡介

趙尚華(1943.8.13~),山西省原平市(崞縣)南陽店人。1969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原山西中醫學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兼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外治學會副主任委員,《中醫外治雜誌》主編。
趙教授長期從事中醫外科學的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特別對周圍血管病、乳房病和部分腫瘤的中醫治療有獨到經驗。
主要著作有《中醫外科心得集》、《乳房病》、《中醫外科外治法》、《中醫外科方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皮膚病學》、《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張予琳》、《21世紀課程教材·中醫外科學》等40餘種,其中6部榮獲國家和省級優秀科技著作獎。《中醫外科外治法》、《中醫外科方劑學》填補了中醫外科長期以來缺乏相關專著的空白。《中醫皮膚病學》是中醫本科成人教育中的第一本正式教材。發表論文約50餘篇。2004年經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學術委員會確定,正式成為“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2008年被推選為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醫外科外治法概論
第一節 中醫外科外治法的重要性
第二節 中醫外科外治法發展概況
第三節 中醫外科外治法展望
第四節 中醫外科外治法的套用原則
第五節 中醫外科外治法分類

第二章 中醫外科外治五法
第一節 箍圍消散法
第二節 透膿祛腐法
第三節 生肌收口法
第四節 手術療法
一、開刀法
二、烙法
三、抽膿法
四、砭鐮法
五、滾刺法
六、針挑法
七、掛線
八、結紮法
九、藥筒拔法
十、熨法
十一、熱烘療法
十二、灸法
十三、摩擦法
十四、穴位注射法
十五、墊棉法
十六、擒拿法
十七、刮疣法
十八、割治法

第五節 特殊療法
一、套用於特定器官的外治法
(一)點入法
(二)吹入法
(三)塞入法
(四)噙化法
(五)含漱法

二、套用於特定體表點的外治法
(一)點塗法
(二)發泡法
(三)蜞針法
(四)蟾蜍吸毒法

三、止血法
四、護創法
五、吸咂法
六、墊藥法

第三章 中醫外科外治十劑
第一節 膏劑(一)
第二節 膏劑(二)
第三節 膏劑(三)
第四節 膏劑(四)
第五節 膏劑(五)
第六節 丹劑(一)
第七節 丹劑(二)
第八節 丸劑
第九節 散劑(一)
第十節 散劑(二)
第十一節 散劑(三)
第十二節 散劑(四)
第十三節 散劑(五)
第十四節 洗劑
第十五節 糊劑(一)
第十六節 糊劑(二)
第十七節 酊劑
第十八節 熏劑
第十九節 捻劑(一)
第二十節 捻劑(二)
第二十一節 油劑

後記
寄語中醫之傳承發展與創新(代跋)

文摘

《瘍科綱要》首次提倡外科膏藥“攤於西法之脫脂棉紗上,較用油紙者,易於收濕長肉”。所介紹的外用方藥多切合實用,如所創製的溫煦薄貼,對陰瘍大證效驗顯著,樟丹油膏乃是“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效方;所載象皮膏對久不收口之瘡,確有奇效。首錄氧化鋅軟膏,對濕疹療效頗好。書中首用西醫外治藥有:氧化鋅、碘酒、水楊酸、石碳酸、硼酸、甘油和凡士林等,這雖然只是一爪片鱗,但當此之時卻也甚為可貴。同時,對中醫外科治療,張氏仍鼎辦推崇,認為“且新學家絕無消腫解毒,化腐軟堅諸術。一似苟有外瘍,則除操刀一割以外,必無第二法門,何如守吾故步;未成可消,已潰可斂,退毒圍毒,散腫化堅,提毒止痛,去腐生新,各有靈丹,各有步驟,可以按部序班,悉收實效,內服外敷,循次用藥之有利無弊乎”。故有人評定此書為“誠瘍學之總綱,治瘍之要領也”。這並非過譽之詞。,此書對吸取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的探求和貢獻,其功不滅。
解放後,由於黨和政府重視中醫事業,使中醫外科也得到發展。近代外科名家輩出,像趙炳南、張贊臣、顧伯華、朱仁康等即為著名外科醫家。有關外治方面的著述也日益增多,並創立了不少療效好的外治方藥。在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硬皮病、.紅斑狼瘡、銀屑,病、大面積燒傷、骨髓炎、結核性瘺管等疾病中顯示了中醫外科外治充滿活力。

後記

中醫外科外治法的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簡便易行,療效可靠,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珍寶之一,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只是,自古以來論述中醫外科外治法的資料多散亂,在古今外科著作和其他醫書中,囿於見識,至今尚未見到一本專門論述中醫外科外治法的專著,這無疑給習瘍醫者帶來不少困難,也對中醫外科的進一步提高和發展有礙。有感於此,我們由商討、醞釀,到定下決心,再到不遺餘力地進行此方面的工作。隨著寒暑的變遷,竟能探索地從專門論述中醫外科外治法的這個題目出發,奉獻此書到讀者面前。
我們的想法,一是打算從浩瀚的中醫醫療中選取各家外科外治寶貴經驗和方藥,結合近代名家之作及我們的一孔之見,儘量加以介紹,以給讀者在中醫外科外治方面以良好的幫助。二是打算拋磚引玉,以待將來。我們的精力、見識與經驗,決定了此事的水平。唯其如此,就更望在我們拋出的“磚”上,能引出“美玉”來,就欣慰得很。只是,我們的主觀願望是如此,能否按我們的出發點客觀上達到預期的目的,則有待於實踐的檢驗。

序言

《三晉名醫趙尚華外科三書》是筆者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陸續寫作完成的關於中醫外科學理論、實踐方面的專著,分別為《中醫外科心得集》、《中醫外科外治法》、《中醫外科類聚方》。這三部著作雖然不是筆者中醫藥著述之全部,卻是筆者在中醫外科領域成就上最具特點的三部書,我個人對上述三部著作的撰著成功是非常滿意的。
我感謝學苑出版社為筆者提供這樣一個集中展示一家專門之學的機會,也想在本叢書的序言中談一談我的感受。我們的國家今年走過了整整60個春秋,而我也親身經歷了國家的建立、挫折、成長和成熟的每個階段。撫念今昔,每生無限之感慨,六十甲子對於整個歷史長河來說可以說是彈指一揮間,但不論是歷史還是學術的發展,都不是脫卻某個環節而可以實現的、,所以一輩輩學人走過的坎坷之路值得人們去思索、去總結、去回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