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歌訣白話解(2015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醫基礎理論歌訣白話解》是2015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基礎理論歌訣白話解
  • 出版時間:2015年8月
  •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3047884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中的基本理論類型為依據,採用七言歌訣的形式將中醫基礎理論編成歌訣,既對中醫辨證體系進行了簡單明確的歸納,又對相應的基本治法、方藥進行了連結。

圖書目錄

緒 論
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概念
第二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 形成的基礎與方法
二、理論體系確立的依據
三、理論體系的發展
第三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節 精氣學說
一、精氣與精氣學說的基本概念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1. 精氣是構成宇宙的本原
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1. 構建中醫學精氣生命理論
第二節 陰 陽 學 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四、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五、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第三節 五 行 學 說
一、五行學說的概念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的臨床套用
第二章 藏象
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學說的特點
(三)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的共同特點
節五臟
一 、心
1.心主血脈
2.心藏神
3.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4.心在竅為舌
5.心在志為喜,心在液為汗
二、肺
1.肺主氣、司呼吸
2.肺主行水。
3.肺朝百脈、主治節
4.肺主宣發和肅降
5.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6.肺在竅為鼻
7.肺在志為憂(悲),在液為涕
三、脾
1.脾主運化,脾氣主升
2.脾主統血
3.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脾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4.脾在志為思,在液為涎
四、肝
1.肝主疏泄
2.肝主藏血
3.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4.肝在竅為目
5.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
五、腎
1,腎藏精,主生長發育及生殖
2.腎主水
3.腎主納氣
4.腎在體合骨、生髓
5.其華在發
6.腎在竅為耳及二陰
7.腎在志為恐,在液為唾
第二節 六 腑
一、膽
1.膽貯藏和排泄膽汁
2.膽主決斷
二、胃
1.胃主受納腐熟
2.胃主通降
三、小腸
1.受盛化物
2.泌別清濁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1.通行諸氣
2.運行水液
第三節 奇恆之府
一、腦
1.腦為元神之府
2.腦與人的感覺及運動
二、女子胞
1.主月經
2.主孕育胎兒
3.女子胞與沖、任二脈的關係
4.女子胞與心、肝、脾、腎等髒的關係
第四節 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一、心與肺的生理、病理聯繫
二、心與脾的生理、病理聯繫
三、心與肝的生理、病理聯繫
四、心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五、肺與脾的生理、病理聯繫
六、肺與肝的生理、病理聯繫
七、肺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八、肝與脾的生理、病理聯繫
九、肝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十、脾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第五節 腑與腑之間的關係
一、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關係
二、六腑病理變化的相互影響
第六節 髒與腑之間的關係
一、臟腑表里配合關係的依據
二、心與小腸的生理、病理聯繫
三、肺與大腸的生理、病理聯繫
四、脾與胃的生理、病理聯繫
五、肝與膽的生理、病理聯繫
六、腎與膀胱的生理、病理聯繫
第三章 氣血津液
節 氣
一、人體之氣的基本概念
二、人體之氣的生成
三、人體之氣的生理功能
四、元氣的概念、生成、分布與生理功能
五、宗氣的概念、生成、分布與生理功能
六、營氣的概念、生成、分布與生理功能
七、衛氣的概念、生成、分布與生理功能
第二節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及其與相關臟腑關係
三、血的運行與相關臟腑的關係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節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
三、津液的功能
四、氣與血的關係
1.氣與血
2.氣與津液
3.血與津液
第四章 經 絡
節 經絡學說概述
一、 經絡的基本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1.經脈
2.絡脈
3.連屬部分的組成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走向和交接規律
第三節 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特點和作用
二、督脈、任脈、沖脈、帶脈的基本功能
1.督脈
2.任脈
3.沖脈
4.帶脈
第四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
一、溝通聯絡作用
二、運輸氣血作用
三、感應傳導作用
四、調節平衡作用
第五節 經絡學說的臨床套用
一、在病理、診斷中的套用
二、在治療中的套用
第五章 病因與發病
節 病因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1.六淫邪氣的共同致病的特點
2.風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3.寒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4.暑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5.濕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6.燥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7.火(熱)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二、內傷性致病因素
1.情志內傷
2.飲食失宜
3.勞逸失常
三、病理產物類致病因素
1.痰飲
2.瘀血
第二節 發病
第六章 病機
節 基本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津液失常
第二節 內生五邪
一、風氣內動
二、寒從中生
三、濕濁內生
四、津傷化燥
五、火熱內生
第七章 防治
節 預 防
第二節 治療原則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調整陰陽
四、調理氣血
五、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