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喉科學講義》是196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中醫學院喉科教研組。該書是一部耳鼻咽喉口齒類中醫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喉科學講義
- 作者:廣州中醫學院喉科教研組
- 出版時間:1960年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類別:耳鼻咽喉口齒類
《中醫喉科學講義》是196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中醫學院喉科教研組。該書是一部耳鼻咽喉口齒類中醫著作。
《中醫喉科學講義》是196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中醫學院喉科教研組。該書是一部耳鼻咽喉口齒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總論共五章,總述咽喉的生理及其與經絡的關係及咽喉病的原因、診斷概要、治...
里喉癰之名首見於第一版《中醫喉科學講義》。里喉癰指因邪毒壅盛,客於喉底所致。以咽痛劇烈,高熱,頸項轉動不利,喉底紅腫隆起為主要表現的癰病類疾病。本病即西醫學所說的急性咽後膿腫。診斷依據 1.常發於冬、春二季。嬰幼兒患者多見,3歲以內約占所有病例的80%。發病急,一般2~3日即已成膿。2.初...
簡明中醫喉科學 《簡明中醫喉科學》是現代廣州中醫學院編著的一本耳鼻咽喉口齒類中醫文獻。1971年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系1964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之《中醫喉科學講義》的修訂本。出版信息 197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五十餘年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醫療、教學經驗,主編了全國教材《中醫喉科學講義》、《中醫喉科學中級講義》、《中醫喉科學講義》(重訂本),發表論文有《咳嗽和治法》、《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的初步觀察》、《失音證治略談》、《中醫藥防老和防癌原理的初探》等,還寫有醫案一批,約十多萬字。獲獎記錄...
疏風清熱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喉科學講義》。主治喉痹初起,咽喉部乾燥灼熱,微紅、微腫、微痛,或僅起紅點,吞咽感覺不利,以後紅腫逐漸加重,疼痛也相應增劇。組成 荊芥,防風,牛蒡子,甘草,銀花,連翹,桑白皮,赤芍,桔梗,黃芩,花粉,玄參,浙貝。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喉痹初起,咽喉部乾燥灼熱,...
冰麝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喉科學講義》。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風熱喉痹,紅腫痛甚者;鵝口瘡,咽喉、牙齦、口腔黏膜潰瘍腫痛等症。常再配合內服藥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喉癌等。組成 黃柏、黃連、玄明粉(風化)各一錢(各0.3g),鹿角霜(颳去皮、髓)五錢(15g),甘草、明礬各...
啜藥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喉科學講義》。具有泄熱解毒之功效。主治白喉。症見喉間潰白或紅腫,痛楚難當,牙肉腐爛,口臭,舌焦,面赤,唇裂,發熱較高,口渴,脈象洪數。組成 川貝母三錢(9g),竹蜂十隻,黃柏三錢(9g),甘草一錢(3g),王瓜霜五分(1.5g),人中白五分(1.5g),土牛膝根三錢(...
啜藥散是川貝母、竹蜂、黃柏等組成的藥方。啜藥散 【藥物組成】川貝母3錢,竹蜂10隻,黃柏3錢,甘草1錢,王瓜霜5分,人中白5分,土牛膝根3錢。【處方來源】《中醫喉科學講義》。【方劑主治】白喉。病人平素強壯,兼感風熱,喉間潰白或紅腫,痛楚難當,牙肉腐爛,口臭,舌焦,面赤,唇裂,發熱較高,口渴,...
急喉風屬喉風的一種,《中醫喉科學講義》:“本病因其來勢迅速,其急如風,故名”。指各種喉證,凡發病急速,出現喉間呼吸不暢、痰涎壅盛,語言難出等症,統稱急喉風。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西醫學的急性喉阻塞可參考本病進行辯證施治。病因 該病多由咽喉癰腫、外傷、異物、腫瘤、過敏、小兒喉瘖等各種急性咽喉病...
吹口散油膏 吹口散油膏,藥品,主治唇風。吹口散油膏 【藥物組成】青吹口散3兩,凡士林10兩。【處方來源】《中醫喉科學講義》。【製備方法】先將凡士林烊化,冷卻,再將藥粉徐徐調入,和勻成膏。【用法用量】搽患處。
出處:《中醫喉科學講義》功用:滋陰降火 名稱:加味知柏地黃湯 組成:熟地四、五錢,棗皮、山藥、茯苓、當歸、白芍(酒炒)各錢半,丹皮、麥冬、知母、黃柏各一錢,澤瀉八分,五味三分 用法:水三碗,煎二碗,空心頓服 主治:陰虛火動,煎熬汗出 出處:《會約醫鏡》卷十二 名稱:知柏地黃湯 組成:知母10g,...
薄荷連翹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喉科學講義》。具有疏風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牙齦腫痛,腮腫而熱,口渴,舌紅,脈浮數。歌訣 薄荷連翹金銀花,生地竹葉牛蒡加。綠豆知母共成劑,風火牙痛此方夸。組成 金銀花30g,連翹、生地各15g,牛蒡子、知母各9g,鮮竹葉6g,薄荷、綠豆衣各3g。用法 水煎服。功用 疏風...
出處:《中醫喉科學講義》功用:滋陰降火 名稱:益陰固本丸 組成:熟地、丹皮、山萸肉、淮山藥、雲苓、澤瀉、金櫻子、菟絲子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主治:腎陰虧損,虛火上炎,陽萎,遺精、滑精,目眩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功用:固精 名稱:銀翹石斛湯 組成: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