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症”、“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症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
- 課題時間:2009年7月18日
啟動儀式,“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1、研究目標,2、研究內容,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及發展趨勢,“中醫刁氏正脊”治療“心臟神經官能征”,1、 研究目標,2、研究內容,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及發展趨勢,課題結果,
啟動儀式
此項科研課題是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立項的中西醫結合進行臨床研究的項目,這是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次支持民間中醫臨床適宜技術進行課題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挖掘民間特色技術惠及於民。
“中醫刁氏正脊”是刁文鯧教授在傳承中醫“筋出槽,骨錯縫”醫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理論,經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與系統的理論研究,制定了“中醫刁氏脊椎病論證四歸椎診斷標準和中醫刁氏脊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治療標準”。臨床中嚴格遵循兩個標準,在不手術,不使用藥物和器械的前提下,對“眩暈症”、“心臟神經官能症”的患者予以治療,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實踐證實“中醫刁氏正脊”手法在臨床套用中是安全的。
本次課題是將“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症”、“心臟神經官能症”與傳統藥物治療效果相比較,目標是為“眩暈症”,“心臟神經官能症”找到一種更為可行,更為顯效的治療方法。
“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
1、研究目標
“中醫刁氏正脊”手法能安全,準確糾正錯位的椎關節,使脊椎力學達到相對平衡,消除症狀,並具有短期療效優於藥物治療對照組,依從性較高等優越性。為臨床治療“眩暈”病症提供一個新的治療途徑。
2、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觀察“中醫刁氏正脊”對符合納入標準的“眩暈”患者治療前後的症狀和客觀檢查結果的改善情況,並與常用藥物治療的效果做對照,來確定“中醫刁氏正脊”臨床治療的量效關係及正脊手法的規範性、有效性、適應性和安全性。
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及發展趨勢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症。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病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的廣泛重視,有關報導表明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近年來以眩暈症狀為主訴的患病人群明顯增多,包括年輕人,中老年人等各個年齡階段的發病人群。文職,行政,醫療。計算機等行業的從業人員發病率較高,且多見於女性。眩暈症包括患者自身或周圍景物的旋轉感,晃動感,升——降感等,可伴有噁心,嘔吐,冷汗。面色蒼白,不敢睜眼,活動受限,平衡失調及聽覺症狀。
眩暈症具有明顯的復發傾向,發作期患者受症狀困擾顯著,工作生活明顯受到影響。該病病因多種多樣,常見病因如下:梅尼埃病(美尼爾病),腦血管性眩暈,頸源性眩暈。對於上述病症,西醫治療常採用改善腦部供血,改善內耳微循環等保守治療。一般是2-3種藥物(包括靜脈用藥和口服用藥)聯合治療,多日後會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在部分患者中症狀改善並不明顯。從目前國內外醫療水平上看,還沒有一種明顯有效的方法可以較為徹底地根治這一疾病。由於致病因素依然存在,因此有較高的復發可能,為國內外眾多醫學工作者所困擾。
中醫刁氏認為:眩暈症的病理機制為,由於枕寰椎、寰樞椎關節錯位壓迫了椎動脈第三段造成扭曲,致使腦基地動脈供血供氧不足,此時腦幹、延腦、橋腦、小腦、大腦均缺氧缺血,導致迷路動脈、內聽動脈缺血缺氧造成迷路神經紊亂而出現耳鳴失聽;同時因壓迫頸上交感神經引起腦內血管痙攣,更加劇了腦缺血狀態。所以出現眩暈等症狀。
眩暈症具有明顯的復發傾向,發作期患者受症狀困擾顯著,工作生活明顯受到影響。該病病因多種多樣,常見病因如下:梅尼埃病(美尼爾病),腦血管性眩暈,頸源性眩暈。對於上述病症,西醫治療常採用改善腦部供血,改善內耳微循環等保守治療。一般是2-3種藥物(包括靜脈用藥和口服用藥)聯合治療,多日後會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在部分患者中症狀改善並不明顯。從目前國內外醫療水平上看,還沒有一種明顯有效的方法可以較為徹底地根治這一疾病。由於致病因素依然存在,因此有較高的復發可能,為國內外眾多醫學工作者所困擾。
中醫刁氏認為:眩暈症的病理機制為,由於枕寰椎、寰樞椎關節錯位壓迫了椎動脈第三段造成扭曲,致使腦基地動脈供血供氧不足,此時腦幹、延腦、橋腦、小腦、大腦均缺氧缺血,導致迷路動脈、內聽動脈缺血缺氧造成迷路神經紊亂而出現耳鳴失聽;同時因壓迫頸上交感神經引起腦內血管痙攣,更加劇了腦缺血狀態。所以出現眩暈等症狀。
“中醫刁氏正脊”治療“心臟神經官能征”
1、 研究目標
評價“中醫刁氏正脊”手法,治療心臟神經官能征,緩解症狀,改善微循環缺血狀況。
2、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觀察“中醫刁氏正脊”對符合納入標準的“心臟神經官能征”患者治療前後的症狀和客觀檢查結果的改善情況,並與常用藥物治療的效果做對照,來確定“中醫刁氏正脊”臨床治療的量效關係及正脊手法的規範性、有效性、適應性和安全性。
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及發展趨勢
心臟神經官能症,也稱心血管神經官能症,簡稱心臟神經症。是由於脊髓神經功能失調,影響植物神經功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亂所產生的一種綜合證。是一種極為常見心血管疾病。國外稱為神經性循環系統功能障礙或神經性循環無力症或高敏症等。本病體檢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特徵,具有心悸、胸痛、胸悶氣短等自覺症狀;也有全身性的神經官能和植物神經失調的表現,如頭暈、乏力、失眠、心煩、焦慮、多汗、情緒低落等。心血管神經官能症經西醫檢查結果是正常;醫生與患者皆困惑!
心血管神經官能症(Cardiovascular Neurosis)是以心血管系統、脊神經系統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發病特點為: 多見於女性和中青年人, 年齡多在20-40歲之間,但老年人也可發病, 其病因與體質、神經、行為、生活環境、遺傳等因素有關。 此病症,目前西方醫學臨床治療常採取心理治療為主,藥物對症治療為輔的方法,不僅不易根治且易反覆發作。
心臟神經官能症除少數心臟器質性病之外,絕大多數是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中醫理論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本病的形成多為氣滯血瘀,閉阻心脈。精神因素在本病的發生與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焦慮、情緒波動、過度勞累、強烈的精神刺激或進行緊張的腦力勞動等均可誘發或加重病情。
中醫刁氏正脊認為:所謂心臟神經官能症,就是由於脊髓神經C3、6,T1、2、4椎關節錯位壓迫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出現心臟異搏點而發生心律失常、心慌、氣短、或心前區不適等感覺。發病機理為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受刺激後功能抑制,副交感神經受刺激後功能亢進興奮,(右側交感神經纖維大部分終止於竇房結,左側交感神經纖維終止於房室結和房室束)。冠狀動脈發生痙攣性收縮,致使血循環功能不全,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即可發生心絞痛和心電圖改變。C2-3,椎關節錯位壓迫頸上交感神經,上交感神經中的心支主要支配心肌加速衝動,易發生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或房顫;C4-6椎關節錯位,壓迫了頸中交感神經節和頸動脈竇則引起心動過緩,血壓波動;T2、4椎關節錯位,壓迫了胸交感神經節前纖維,會發生房性、室性期前收縮冠狀動脈痙攣。
課題結果
2014年6月,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承擔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梅尼埃病的臨床研究課題,通過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中醫藥科技項目結題合格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