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課程設計與學科課程發展

中觀課程設計與學科課程發展

《中觀課程設計與學科課程發展》是202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觀課程設計與學科課程發展
  • 作者:楊舸,舒小紅,楊四耕
  • 出版時間:2021年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76006247
  • 類別:中國小用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學校課程發展精品叢書》以項目任務展開的區域性學校協同共進的課程改革範例,攜手共進,推動教育公平,讓基礎教育蓬蓬勃勃發展。
區域課程改革既受國家課程改革政策影響,又與學校課程變革主體意願相關。無論是國家課程改革的落地,還是學校課程變革的統領,都和區域這箇中間環節密不可分。區域內學校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且有自生的課程建設歷史,如何在區域內學校間取長補短,形成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這是區域課程改革的路徑選擇和實踐智慧。
基於此,本套叢書展現了區域內學校課程改革的成果,本套叢書從區域、學科、學校三個層面,從理論、觀點到實踐路徑等維度,展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轉型在實際中的落地,在課程、學科、課堂等諸多方面的轉型。與同行和讀者商榷,為推進教育公平而努力。
學科教學設計,課程建構,國小案例
如果說學校為培養人才而制定的培養方案和整體規劃為巨觀課程,教師個人的課程設計加上課堂生成即微觀課程,那么居於二者之間,站在學科系統的高度,整合各個學科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方式形成一套師生可運作的統整性的課程即中觀課程。如果說課程是一條引領孩子走向美好未來的道路,中觀課程即是這條道路的重要樞紐,上通巨觀課程,下達微觀課程。

內容簡介

在學校教育價值觀的巨觀視野內,立足學校辦學理念,以育人目標的實現為追求,以中觀課程設計為抓手,各個學科在對學科現狀精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統一的學科規劃願景,圍繞學校學科建設促進學校學科課程的發展。通過學科課程群建設,將相關學科之間內容整合最佳化,使學校各學科以鏈條式、環環相扣的形態出現,各個學科之間縱向連結與橫向聯繫構成體系。本書介紹了中觀課程的價值連結、目標聚焦、結構耦合、學習共振、素養涵泳、思維矩陣六個方面對學校課程發展的推動,再現了這場重新定位學生、教師、教與學的系統變革,描繪出持續發展、面向未來的學校願景。

作者簡介

楊四根,筆名楊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課程與教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原理專業畢業,獲教育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價值連結:中觀課程的哲學思考
杜威認為哲學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為人類有效地行動提供智慧。課程哲學研究的使命就在於對課程目標的價值判斷,以及對達到目標的手段進行合理有效的選擇,它是兒童學習生長的價值原點。哲學是課程的起點,它來源於學科課程的性質和學科課程發展理念,並具體滲透到課程建設的每一個環節中,具有明確的方向性指導作用。中觀課程哲學是中觀課程的核心價值觀,是對自身學科課程內容及其發展定位的一種理解,它從兒童本身的真正需求出發,打破原有界限,往融合共生處尋求發展,打造多層次的實踐樣態,讓課程對接真實世界的挑戰,使兒童通過課程中的體驗,觸發兒童本身具有的稟賦,最終成為兒童生命中的一束光,給予光明的啟示。它是有生命的精神,是春風化雨式的滋養,是讓兒童做兒童,不斷積蓄向上生長力量的最佳土壤。
尚賢德法: 做一名“賢正”向上的少年
第一節 教育就是把兒童看作兒童
第二節 培育“賢正”向上的少年
第三節 傾聽兒童成長的律動
第四節 關注兒童的全面發展
第五節 拓寬兒童的學習空間
第二章 目標聚焦:中觀課程的育人指向
泰勒說:“教育是一種改變人們行為模式的過程。”課程即引領,是兒童生長的過程。中觀課程的實現手段在於整合學科課程,提倡深度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在實踐過程中使兒童世界得到豐富和擴展,目標聚焦在引領兒童通過課程的充分學習,在提升綜合性的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基礎上進一步喚醒內心潛能,激發個體生命,提升思維力、創造力、批判力、想像力,最終致力於提升兒童內在的生長力,為兒童的本性自由的生長奠基,使其擁有自信於立足未來、擁抱未來、開拓未來的行為能力。課程應以兒童為本位,讓兒童按照其本性有規律地自然生長,滿足全面而個性化發展的需求,陶冶出善良、豐富、高貴的賢士靈魂,中觀課程建設也必須從這個教育原點出發。
活數學: 學活數學,活用數學
第一節 讓數學彰顯活力
第二節 學活數學促活用數學
第三節 建構“活數學”學習圖景
第四節 讓兒童學會活用數學
第五節 合作助力生命成長
第三章 結構耦合:中觀課程的融會貫通
兒童是教育的中心。從亞里士多德到夸美紐斯、盧梭等都秉持這一思想。學校應關注兒童的發展,關注兒童認知能力和水平下的學習狀態,讓兒童站到課程的正中央,讓課程凝聚兒童內在生長的力量,讓學校成為學科課程拔節的理想地。依照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學校以兒童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價值取向,按照基礎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長和發展規律及兒童的個性特點,在梳理現有課程的基礎上,富有針對性地架構課程,構建有層次、有活力、有特色、有水平的完整的課程結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關注“語言發展、邏輯思維、藝術審美、科學探究、體育健康、社會交往”六大核心素養。這些課程對不同年齡、不同能力、不同興趣的兒童而言,具有兒童需要的實際意義,真正實現教與學、知識與技能、課內與課外、認識與實踐的融會貫通,學校全科育人的中觀課程體系得以完善。
情理語文: 讓孩子的情感與理性悟思相融
第一節 融會情理 感知語文魅力
第二節 貫通情理 豐富情感體驗
第三節 構建情理 延展理性悟思
第四節 踐行情理 創造精彩課堂
第五節 升華情理 潤澤精神世界
第四章 學習共振:中觀課程的多重繪景
英國課程學者斯基爾貝克說:“設計課程的最佳場所在學生和教師相處的地方。”的確,課程應該是在師生與真實生活世界的互動中不斷生長的。在中觀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學科課程群的優勢,以具體有效的策略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採用適合兒童學習特點的多樣的、活躍的學習方式,如“走班式”的行走學習、“聚攏式”的群聊學習、綜合實踐等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重視孩子們直接經驗的獲得,讓孩子們親近自然,走進社會,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擴充和豐富孩子們的經驗和見識。我們努力把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轉換為兒童與社會有機融合的課程,以兒童為本,為生長而來,讓兒童在中觀課程的實踐中豐富體驗、擁有收穫、獲得發展,拓寬兒童的生命視野,從整體上提高核心素養。
智創美術: 讓兒童用畫筆描繪創想中的世界
第一節 讓每個兒童展示自己的生命原色
第二節 以美鑄魂,激活兒童對美的表達
第三節 為兒童開啟美術創造的智慧密碼
第四節 美的互動,繪就兒童最真的世界
第五節 淨心啟智,創設美術課程新境地
第五章 素養涵泳:中觀課程的效果評估
“課程評價之父”泰勒說:“評價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確定課程與教學計畫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中觀課程評估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活動,要以是否能夠促進兒童生長為標準,根據不同學段、不同科目、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匹配適度的學生能力發展目標,使發展的廣度與深度達到平衡。我們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運用發展性的評價方式,改進課程設定,最終達到促進課程發展的目標。為達到最最佳化的課程效果,我們的中觀課程設計也應該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以促進兒童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點燃兒童的學習熱情,滿足兒童的學習需求,力求讓每一個孩子都閃光。課程評估是學校課程質量提升的有效保障,是記錄行走足跡的過程,是了解課程效果,了解師生對課程滿意度的重要手段,它是一把度量的尺子,它孕育著未來,也正通向未來。
Pure English: 體驗地道英語學習
第一節 讓英語走進兒童的生活
第二節 讓兒童夯實英語學習的基礎
第三節 讓兒童感知英語的多元樣式
第四節 讓兒童體驗分享英語的快樂
第五節 師生互動共學,提升英語素養
第六章思維矩陣:中觀課程的管理取向
如果說課程是一個圍繞學生成長運行的體系,那么管理就是這場運行的動力源。管理是課程的一部分,是課程的中樞神經,是始終保持課程生態化的法寶。中觀課程的管理應該包括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管理許可權等方面的內容,努力形成天然的、邏輯嚴密的課程肌理。從確定學校中觀課程的理念開始便將理念融入課程實施,並建立主體性的課程管理制度,創建主體性的課程管理機制,實現課程評價方式的主體性轉化,使得學校中觀課程管理良性運行,以此提升課程的執行力,提升學校文化凝聚力,激發學校的主體活力,形成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這也是課程管理的終極追求。
玩探科學: 在學中玩,在玩中開啟探究之路
第一節 感知玩探科學課程內涵
第二節 玩轉科學 體驗探究之樂
第三節 架構多彩科技夢想
第四節 多途徑追逐科技夢
第五節 抓住支點,撬動思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