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臨床用藥手冊:婦科分冊

中西醫臨床用藥手冊:婦科分冊

《中西醫臨床用藥手冊:婦科分冊》內容簡介:中藥是在中醫藥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藥物。其特徵包括三個方面:①傳統中藥藥性理論標識藥性。②中醫藥學功效主治術語標識藥物的功效主治。③藥物配合使用時,按照中藥七情和合、方劑君臣佐使關係進行調劑,對患者進行辨證論治。符合這三點基本內容的藥物稱為中藥。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用單味中藥(又稱單方)治病的占少數,大部分是用兩味以上的中藥組成複方治病。因此,從藥物組成上可將中藥學體系分為單方和複方兩個部分,後者又稱方劑學,而實際上中藥是方劑的組成單元,方劑是中藥的組合套用,兩者密不可分。西藥是在現代醫藥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藥物。其特徵包括三個方面:①以藥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表述藥物性能。②以醫學功效主治術語表述藥物功效與適應證。③藥物配合使用時,根據藥物同用是否產生物理、化學變化,或藥物之間是否產生拮抗和協同作用而定。具有如上三點基本內容的藥物稱為西藥。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西醫臨床用藥手冊:婦科分冊
  • 類型:醫學
  • 出版日期:2010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5759882, 9787535759887
  • 作者:何清湖 周慎
  •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86頁
  • 開本:32
  • 品牌: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西醫臨床用藥手冊:婦科分冊》:中西醫結合安全有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月經病
第一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第二節 閉經
第三節 痛經
第四節 經前期綜合徵_
第五節 圍絕經期綜合徵
第六節 多囊卵巢綜合徵

第二章 帶下病
第一節 外陰炎
第二節 陰道炎
一、滴蟲性陰道炎
二、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三、老年性陰道炎
四、細菌性陰道病
第三節 宮頸炎
第四節 盆腔炎
一、急性盆腔炎
二、慢性盆腔炎

第三章 妊娠病
第一節 妊娠劇吐
第二節 自然流產
一、先兆流產
二、習慣性流產
第三節 異位妊娠
第四節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第五節 胎兒生長受限
第六節 羊水過多

第四章 產後病
第一節 產後缺乳
第二節 產褥感染
第三節 子宮復舊不全
第四節 產褥期抑鬱症

第五章 女性生殖系統腫瘤
第一節 宮頸癌
第二節 子宮肌瘤
第三節 卵巢囊腫
一、卵巢良性腫瘤
二、卵巢惡性腫瘤
第四節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一、葡萄胎
二、惡性葡萄胎
三、絨毛膜上皮癌

第六章 婦科雜病
第一節 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
第二節 外陰瘙癢
第三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
第四節 女性性功能障礙
一、性高潮障礙
二、性慾減退症及性厭惡
三、性交疼痛及陰道痙攣
四、性慾亢進
第五節 不孕症
第六節 盆腔瘀血綜合徵
第七節 子宮脫垂
第八節 宮環出血

文摘

第一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是指由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功血是婦科常見病,可發生於月經初潮至絕經間的任何年齡,約50%的患者發生於絕經前期,30%的患者發生於育齡期,20%的患者發生於青春期。功血臨床分為排卵型和無排卵型兩類,無排卵型功血占80%~85%。排卵型功血多發生於育齡期的婦女,多因黃體功能不全、子宮內膜脫落不全、雌激素偏高等所致;無排卵型功血多發生於青春期和絕經前期的婦女,多由子宮內膜持續增生、性腺軸無排卵所致。功血的內分泌機制是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或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調引起的撤退性出血或突破性出血。
本病相當於中醫病名國家標準的崩漏,亦屬於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等範疇。中醫認為其發病原因多端,病變並非某一臟腑,常是因果相干,氣血同病,多髒受累。主要是熱、虛、瘀,三者或單獨成因,或複合成因,或互為因果,導致沖任損傷,不能制約經血,胞宮蓄溢失常,經血非時而下。其病位在沖任、胞宮,與腎、肝、脾關係密切。其病性有虛實之別,虛證以腎氣虛、腎陽虛、腎陰虛、脾虛、虛熱為主;實證以肝鬱血熱、陽盛實熱、濕熱蘊結、血瘀為多。
用藥思路
1.中西醫結合用藥是根據中藥與西藥本身的作用特點所決定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病,其發病有緩急不同,又有排卵型與無排卵型之分,故治療時應分別對待。其病情急者,應以西藥或刮宮術治療為主,結合中醫辨證採用塞流、澄源、復舊等方法,先止血以防失血性休克;病情較緩或穩定後,可中西醫結合治療。無排卵型功血以調整月經周期、促進排卵為主;排卵型功血以促進卵泡發育、促進黃體功能為主。即快速止血以治標,繼用中藥以治本。

序言

中藥是在中醫藥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藥物。其特徵包括三個方面:①傳統中藥藥性理論標識藥性。②中醫藥學功效主治術語標識藥物的功效主治。③藥物配合使用時,按照中藥七情和合、方劑君臣佐使關係進行調劑,對患者進行辨證論治。符合這三點基本內容的藥物稱為中藥。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用單味中藥(又稱單方)治病的占少數,大部分是用兩味以上的中藥組成複方治病。因此,從藥物組成上可將中藥學體系分為單方和複方兩個部分,後者又稱方劑學,而實際上中藥是方劑的組成單元,方劑是中藥的組合套用,兩者密不可分。
西藥是在現代醫藥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藥物。其特徵包括三個方面:①以藥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表述藥物性能。②以醫學功效主治術語表述藥物功效與適應證。③藥物配合使用時,根據藥物同用是否產生物理、化學變化,或藥物之間是否產生拮抗和協同作用而定。具有如上三點基本內容的藥物稱為西藥。
從本質上說,中西藥作用於人體,皆通過影響機體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環節發揮效應,治癒疾病,因而構建中西藥結合學術體系是可行的。但是,要將通過兩種不同發展途徑、發展模式、發展背景下形成的學術體系有機結合,其過程相當艱巨。目前的難點有二:一是傳統中藥學理論的現代化,由於傳統中藥學理論並不是在現代科學背景下產生的,要闡明其科學內涵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二是中藥學體系的複雜性,中藥的主要資源是天然產品,結構複雜,再加之配伍成複方,其成分更為複雜,要找到解決複雜科學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逐步解決這個關鍵課題。
構建中西藥結合體系需分步實施,整體推進。可以分為以下三步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