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文學十論

中西文化文學十論

《中西文化文學十論》是2013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平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西文化文學十論
  • 作者:張平功
  • 出版時間:2013年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ISBN:9787511720009
  • 類別:文學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上篇﹑下篇兩部分。
  上篇含6篇關於中西文化研究專題論文,形成中西文化對比與互鑒的體系和框架。主要內容分述如下。第一篇“巴特的‘神話’與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致力於研究文化和文學研究的認知問題,中外文學與文化文本幾乎無一不以文化與社會相聯繫,並與政治話語緊密相連,純文學或純文學性的作品並不多見。本文對展延為社會和民族神話的文學與文化和意識形態的關係進行了釐清,並指出其規範和柔性控制的作用。第二篇“中國語境中的雷蒙?威廉斯”嘗試把這位文化研究的旗幟性人物放到中國語境進行研究,評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其文化唯物主義理論,旨在對本國文學與文化研究提供思想資源和批評的角度。論文具體探討威廉斯的主要觀點,如威廉斯對傳統馬克思主義的經濟決定論的質疑、文化唯物主義與法蘭克福學派文化批判理論的關係、公共文化權利、文化的民主化、文化和文學的物質生產的特性,以及英語研究的方法,破除學術界對威廉斯的某些關鍵性的誤解, 以重新認識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文學理論的實質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用。第三篇“呂西?伊利加雷的性別詩學”是研究這位當代女性主義理論家對文化和文學研究中不可迴避的性別主題的研究和辨析,著重探究其後現代解構主義思想。伊利加雷所倡導的兩性之間的身體和心理差異對於女性的自主意識的覺醒和自我解放具有啟蒙意義,也對女性主義文學的創作和接受產生影響。雖然伊利加雷和威廉斯屬同代歐陸思想家,其各自的思想脈絡和批判旨趣迥然相異。第四篇“全球化參照系中的中國‘文化熱’”回顧了資本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與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分析了全球化與現代性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以及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降在中國大陸出現的“文化熱”,如入大量引進和翻譯西方文化經典到國學的復興與傳統文化的復甦。文章探討了全球化的到來給地方文化的認知和堅守所帶來的挑戰。第五篇“全球興與當代中國文化身份建構”進一步研究了在全球化語境下,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本土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指出,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有助於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東西方文化需要相互欣賞和借鑑,“互為主觀”。第六篇“遊行﹑慶典與文化展示”論及中國與西方國家對文化儀式和文化慶典所賦予的政治與意識形態的意義和內涵,同時也探討了儀式與慶典的社會功能。在後現代媒體時代,傳統節日慶典﹑祭祖儀式,公共假日聚會和閱兵式使得民族意識和文化身份得以充分呈現和強化,而後者在西方社會的表征形式則是去形式化,並以日常生活方式加以表現。
  下篇與上篇形成文學理論與實踐的映照,含有4篇文章,屬文學文本研究,研究專題有異,但均突出文學文本的細讀,以求窺見大觀。第七篇“文學文本與文化預設”並非泛論文學母題,而是以充分的文學文本分析和細讀為基礎的,涉及的作家作品包括拉金﹑希尼﹑福斯特﹑奈保爾等,以求闡釋清楚文學文本與作家文化背景和生活經歷之間的關係,並發掘其中的張力,而後者對於前者總是起到顯性或隱性的文化預設作用。第八篇“釋讀薩伊德的‘東方學’”,聚焦這位文學理論家的主要代表作《東方學》和《東方學再考》,並對其相關殖民主義和後殖民主義思想進行剖析,得出的結論是,《東方學》並不是一部反西方文化的著述,若把它看作東方對西方的反撥是違反作者寫作本意的,因為客觀評價歐洲或整個西方文化和文學成就的得失並不意味著要弘揚伊斯蘭或是其他東方或地方文化,對薩伊德的著作去做“二分法”解讀將失去文化和道義上的公允。第九篇和第十篇分別論述和分析英美文學的經典詩人塔特﹒休斯和羅伯特﹒佛洛斯特的詩歌。休斯的詩歌寓深刻的反西方理性主義思想於生動而又逼真的自然和人文意象之中(如,動物﹑植物﹑怪獸和神話),其批判旨趣體現在幾乎全部詩集之中。美國詩人佛洛斯特則是大器晚成,其詩歌成就在美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田園詩歌語言樸實無華,流暢自然,格調清新;他的哲理詩寓生活哲理和真理於雋永之中,可思性強,本篇對佛洛斯特的重要詩作做了較全面的解析和評價。下篇另有兩部分內容,一是著者采寫的關於英國(愛爾蘭)戲劇的訪談,二是文化文學理論關鍵字。需要強調的是,後者對於外國文學專業研究生和文學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Acknowledgements
Part One
 Tracing the Signifier:Barthes and Mthusser
 Studying Raymond Williams in a Chinese Perspective
 Critiquing Irigaray’S Post—modern Feminist Theory
 China’S“Cuhural Fever”in the Global Context
 Globality and Cultural Trends in Contemporary China
 Cultural Identity and Ideological Space
Part Two
 Literary Works and Their Cultural Assumptions
 Some Reflections on Frost’S Pastoral and Philosophical Poems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Said’S Re—constructed Orientalism
 Studying Ted Hughes’S Poems:An Appreciative Survey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Shaun Richards on Irish Drama
 Literary Theory Keywords
Appendix(Literature Translation)
 A.Drama from Ibsen to Brecht(1973)
 B.Poems by Robert Frost
 C.B.Franklin’s Autobiography(Exerpt)
 D.Sayings of Dr.Samuel Johnson

作者簡介

 About the Author: Zhang Pinggong holds an MA and a Ph.D in Cultural and Literary Studies from Staffordshire University in England. 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are concerned with Anglo-American Literature, Cultural Theories, Glob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His most recent publications include Cultural and Ideology at an Invented Plac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07),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fications (Jinan University Press, 2013, edited volume), and “Culture Is Ordinary – on Raymond Williams’s Cultural Sociology”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No.4, 2013). He now teaches a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as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 where he also serves as Supervisor of Comparative Cultural Studies Program.
  作者簡介: 張平功,安徽靈璧人,獲英國斯泰福大學文化表現碩士和文學理論博士學位,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西方文論和文化研究。主要著述包括《文化研究的興起與發展》﹑《從法蘭克福學派到英國文化研究學派》﹑《文化研究語境中的英國文學研究》﹑《全球化的後果》﹑《佛洛斯特詩歌賞析》﹑《塔特?休斯詩歌評論》﹑“威廉斯研究”系列論文﹑Culture and Ideology at an Invented Plac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