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縣地震志

中衛縣地震志

《中衛縣地震志》是1993年8月中衛縣地震工作辦公室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建忠、萬自成。本書內容包括地震活動、地震地質、地震監測等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衛縣地震志
  • 作者:張建忠,萬自成、中衛縣地震工作辦公室
  • 出版時間:1993年8月
  • 出版社:中衛縣地震工作辦公室
本書目錄
《中衛縣地震志》編纂人員
圖片
丁國瑜題詞
中科院學部委員、國家地震局科學顧問丁國瑜先生於一九九一年五月三十日考察大柳樹壩址時,為《中衛縣地震志》題寫書名。
1990年10月,自治區副主席李成玉在中衛賓館會見國家地震局專家組成員,討論大柳樹工程地震。
全體編審人員合影。
有關專家、學者及編審人員在討論評審《中衛縣地震志》
張全智主任在審校《地震志》清樣。
中衛縣地震辦公室倪灘水氧觀測站。
1990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的專家介紹大柳樹壩址情況。
1988年9月,自治區地震局有關工程技術人員驗收倪灘泉點改造工程。
首屆中衛縣地震科技夏令營全體營員和寧夏人大有關領導在六盤山合影。
營員在六盤山“長征紀念亭”留影。
營員在六盤山考察地震地質情況。
前言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地震活動
第一節歷史地震
第二節當代地震
(一)弱小地震活動
(二)永康發生3.9級、3.7級地震
第三節鄰縣區地震波及
(一)鄰縣區歷史強震波及與震害
(二)鄰縣區當代強震波及
第二章地震地質
第一節地理地貌
第二節區域地質
第三節衛寧地震地質
(一)香山——天景山斷裂帶
(二)中衛北——煙筒山西麓斷裂帶
(三)煙筒山東麓斷裂帶
(四)牛首山西麓斷裂帶
第四節區域水文地質
(一)山區
(二)山前區
(三)沙漠區
(四)黃河沖積平原區
第五節挽近期構造活動特徵
第六節1709年永康南地震形變帶
第三章地震區劃
第一節地震區劃依據
(一)地震活動是新構造運動的結果
(二)活動斷層帶現今的活動方式
(三)地震活動在歷史上表現有一個平靜、活躍相間的特點
第二節中衛潛在震源區
(一)潛在震源背景
(二)發震的條件
第三節震害預測
第四章地震監測
第一節專業監測
第二節監測手段
第三節倪灘水氡觀測
第五章群防群測
第一節地方地震工作開展
(一)群防群測工作開展
(二)清理整頓
第二節群測形式
(一)義務觀測
(二)指導培訓
第三節群測弊端
第四節地震工作辦公室的任務和作用
第六章地震預報
第一節體制及制度
(一)預報體制
(二)預報制度
第二節內部預報
第三節資料評比
第七章地震科研
第一節民眾測報地震的簡易裝置及實驗
(一)土地電
(二)植物電
(三)土地溫
(四)土地磁
(五)土傾斜
(六)土地應力
第二節1709年震級和烈度研究
(一)震級和震中
(二)歷史記載中幾個問題
(三)等震線的勾劃
第三節倪灘水氡干擾因素與靈武地震研究
(一)泉點水文地質
(二)干擾因素識別
(三)水氡前兆特徵與靈武5.0級地震
(四)幾點認識
第四節泉點改造
(一)改造的必要性
(二)改造程式
(三)改造後效果
第八章地震考察
第一節大柳樹電站壩址地震地質考察
第二節永康3.9、3.7級地震調查
(一)1976年6月28日永康3.9級地震
(二) 1986年10月9日永康3.7級地震
第三節南山台“地聲”調查
第九章地震科普宣傳
第一節宣傳形式
第二節競賽
第三節夏令營活動
第十章地震對策
第一節大型工程抗震能力和對策
(一)概況
(二)主要工程的抗震能力普查
(三)重要工程部門的抗震對策
第二節川區民房抗震對策
(一)木架土牆承重平頂房
(二)木架磚石牆承重房
(三)磚、石承重混凝土多層結構樓房
第三節中衛南部山區防抗震對策
(一)山區的震害預測
(二)採取對策
(三)抗震工作
第四節防害抗震對策
(一)震前應急準備
(二)臨震措施
(三)搶險救災
(四)恢復創傷
第五節地震辦公室大震對策崗位責任分工
第十一章機構沿革
第一節地震管理機構
第二節地震監測機構
第十二章藝文
第一節諺語
第二節諺歌
第三節民歌
第四節散文
第五節民間傳說
第六節碑文古蹟
第十三章人物
第一節傳記
賀常有
孫海林
第二節英模錄
第三節人名錄
萬自成
張思源
王玉霞
許文俊
吳鳴
吳永錄
魯國慶
李嘉琪
楊建華
楊平
附錄
一、[重要文獻]《中衛縣關於搞好山區抗震防災工作的通知》
二、[重要調查報告]1709年永康地震烈度核查報告
三、[其它]“地牛叫”意味著什麼
編志始末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