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提質增效實施方案(2022-2024年)

《中衛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提質增效實施方案(2022-2024年)》已經中衛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中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8月30日印發,請認真抓好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衛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提質增效實施方案(2022-2024年)
  • 頒布時間:2022年8月30日
  • 發布單位:中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建設大數據產業中心市。根據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及《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方案>的通知》(寧黨廳字〔2022〕11號)精神,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以及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中衛建設大數據產業中心市”的發展定位,按照寧夏樞紐“1357”總體建設思路,搶抓國家實施“東數西算”戰略機遇和自治區支持中衛建設大數據產業中心市的重大機遇,大力實施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全力打造“西部數谷”,形成一批“東數西算”典型示範場景和套用,引領帶動數字賦能,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建設國家“東數西算”示範、信息技術套用創新、國家級數據供應鏈培育“三大基地”,為國家網路強國戰略提供中衛實踐方案,走出一條更具活力、更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二、基本原則
科學規劃、協調發展。科學規劃產業布局,不斷完善網路、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配套,協調推進產業、市場、生態、創新等體系建設,形成“數據、技術、產品、套用、交易、安全”六位一體發展格局。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改造擴規和提質增效協同推進,引導龍頭企業最佳化建設和改造升級數據中心,大力建設高附加值、產業鏈帶動效應明顯的重點項目,整合政產學研用各方資源,推動建運管一體化。
聚焦重點,突出特色。按照中衛數據中心集群產業集聚發展要求,以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為重點,建立數據中心集群優勢,提升算力調度服務水平,完善數據要素流通體系,帶動信創、網際網路交換、雲裝備製造產業創新發展,以及與冶金化工、文化旅遊、特色農業等套用產業的融合發展,彰顯中衛特色。
精準求實、需求牽引。統籌考慮自然環境、用地保障、政策支撐和能源供給等配置資源,以政府側和市場側實際需求為牽引,以按需設計與按標建設為路徑,堅決避免盲目投資和無序建設。
集約建設、綠色節能。堅持集約化、規模化建設方向,推動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加快套用先進節能技術,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減少數據中心碳排放,走高效、清潔、集約、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
安全可靠、完善生態。堅持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發展,建立安全可靠的智慧型化運維管理模式。持續完善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所需的政策工具箱,營造適應大數據發展的良好產業生態。
三、發展目標
充分挖掘中衛適合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建設運營的有利條件,加快建設“一集群、三基地”(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和“東數西算”示範基地、信息技術套用創新基地、數據供應鏈培育基地),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聚力構建產業生態,統籌推進“雲天中衛”建設,不斷最佳化產業基礎環境,著力建設大數據產業中心市。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結合寧夏樞紐規劃部署,堅持以“強基礎、建保障、做試點”為目標,2022至2023年建成10個以上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標準機櫃(2.5KW/個)數達到15萬個。到2024年,建成20個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新增標準機櫃數30萬個。
——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到2023年,形成布局合理、綠色集約的基礎設施一體化格局,新建數據中心平均PUE(電能利用效率)≤1.2,WUE(水資源利用率)≤1.05,數據中心上架率達到8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45%。到2024年,新建數據中心平均PUE≤1.2,WUE≤1.05,數據中心上架率達到85%,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65%,建成一批數據套用場景示範,數據資源要素套用廣泛、流動有序,將中衛信息服務集聚區打造成為自治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產業效益充分釋放。到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產業增加值達到40億元;到2024年,培育5家年收入上億元的雲計算和大數據骨幹企業,培引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規上企業15家以上,實現營業收入300億元,產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稅收突破30億元,拉動大數據及相關產業收入達到千億級,帶動就業5.3萬餘人。
——產業鏈條延伸拓展。不斷加快美利雲、天雲網路等企業業務轉型,由機櫃租賃向雲平台、軟體服務等業務升級,提升服務質量、效益。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瞄準伺服器等硬體設備生產組裝、回收等細分領域引進一批製造項目落地。到2024年,招引5家以上雲計算平台服務、軟體服務企業,5家以上硬體設備製造、行業化套用、網際網路交換領域的龍頭企業,基本構建涵蓋雲計算前端伺服器等硬體設施裝配製造、後端數據清洗加工套用的完整產業鏈條,雲計算衍生產業年產值突破100億元。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到2024年,全面建成數字經濟小鎮,土地、道路、能源、電力等市政配套以及衣食住行購娛等生活配套設施完善,為產業引入和集聚營造優渥環境。建成“綠電園區”,綠色電力源、網、荷、儲深度融合。供電結構穩定,滿足78.8億度年用電量,折合標準煤240萬噸(到2023年滿足年用電量39.4億度,折合標準煤120萬噸)。網路質量明顯提升,網路出口總頻寬超過52Tb,單向時延至北京≤8ms、至上海≤13ms、至深圳≤16ms,集群內數據中心端到端單向網路時延低於3ms。
四、重點任務
(一)建強“一集群、三基地”。
1.建設綠色數據中心集群。建立數據中心能耗指標、可再生能源使用、建設規模、節能水平、自主可控等準入標準,優先支持PUE≤1.15,可再生能源使用率≥65%的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重點抓好亞馬遜、美利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天雲網路等數據中心項目建設,做好數據中心擴容擴規,提升伺服器裝機率。爭取浩雲長盛、特加森等擬建數據中心儘快開工建設。緊盯又拍雲、浦發銀行、寧夏金矽一期等數據中心項目落地建設,形成具備百萬台伺服器運算能力的數據中心集群。鼓勵數據中心使用先進綠色技術產品,探索餘熱回收利用,大力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創建、運維和技改。到2023年底前,建成10個以上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集群內平均PUE≤1.2,WUE(水資源利用率)≤1.05。到2024年底前,建成20個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標準機櫃數達30萬個。(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局、水務局)
2.建設國家“東數西算”示範基地。貫徹國家對寧夏樞綠色、安全要求,致力打造網路數據交換更便捷、數據安全更有效、建設運營更省心的“中衛模式”。2023年底前,在自治區支持下加深與國家部委、央企(國企)等“國家隊”合作,組建招商、建設、運營、資本一體化平台公司,一體規劃、投資、運營寧夏樞紐。重點推進中電算力超算中心、西部雲基地算力自主可控服務平台、中國移動數據中心算力網路等高能級算力平台建設,提供算力高效一體化調度和品質聯算服務。建立跨行業、跨地區、跨層級算力服務資源池,構建以蘇寧雲、閩寧雲、為代表的區域雲平台,協調運營商將天翼雲、移動雲、沃雲業務平台落地。建立算力集成調度平台,部署多雲管理集成驗證環境,實現不同行業、領域、層次、地區節點算力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監管。到2024年底前,全力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等樞紐節點算力結對合作關係,構建京寧雲、滬寧雲、津寧雲3個以上區域雲平台,基本構成低成本的一體化算力供給體系,積極承接東部算力服務需求,以數據流引領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和物資流的聯動作用,打通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構建經濟大循環。(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局、金融工作局)
3.信息技術創新開發基地。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創新套用架構體系下的生態企業,先行先試探索共建信創雲計算中心,聯合中科曙光,天翼雲等全力推進信息技術創新套用雲及適配基地建設。到2023年底前,組織開展信創領域產品資源池建設,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通過向社會公開徵集發布套用場景清單等方式,推進信創產品、服務體系在黨政機關、醫療、交通、警務、能源、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探索套用,遴選一批政務領域優秀解決方案推廣示範。到2024年底前,建成信創計算製造產業園,引進培育5家以上信創產業生態企業;吸引亞信安全、安恆、綠盟等國內數據安全領軍企業,建成大數據一體化安全態勢感知中心,築牢數據安全底座,打造網路數據安全基地。(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密碼管理局,配合單位:各縣(區)、市發展改革委)
4.建設國家級數據供應鏈培育基地。以打造國家級數據供應鏈培育基地為戰略定位,牽動數據業務西移、深化數據價值挖掘、建設數據套用示範,加快培育國家級數據要素市場。到2023年底前,依託國家西部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和國家電子政務雲數據中心體系西部節點,全力推進3家以上國家部委數據業務落地寧夏。到2024年底前,完成搭建政企數據一體化對接平台,進一步打破政府部門間、政企間存在的數據壁壘,與國家、自治區相關部門探索打造5個以上政企數據流通與融合套用的標桿場景,整合算力的網路能力要素、綠能碳匯要素、算力性能要素,創新國家算力交易和市場模式,打造算力交易服務示範。(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雲計算和大數據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
5.推進重點產業數位化發展。全面深化特色農業、交通物流、冶金化工、文化旅遊、健康醫療等重點產業智慧化改造,以信息化培育新業態,以新業態孕育新動能,以新動能促進新發展,探索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之路。大力推進工業網際網路,鼓勵瑞泰、華御、紫光等本地龍頭企業創新套用大數據技術最佳化生產工藝流程,提高精細化工生產計量精度和智慧型化水平。支持寧鋼集團、三元中泰、躍鑫鋼鐵、天元錳業集團等重點企業開展建立全流程數位化MES生產製造執行系統,貫穿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等生產環節,實現多維度、多環境數據源實時同步。到2024年底前,投入產業數位化發展獎補資金2億元,實現規上企業數位化改造覆蓋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市“雲天中衛”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配合單位:市“雲天中衛”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二)夯實發展基礎。
1.加強基礎配套建設。結合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發展需求,推動中衛數據中心集群擴容、改造,加快場地平整工作,為產業集聚布局預留發展空間。推進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整合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保障企業便捷接入和穩定供應。新建園東給水廠,沿主幹道敷設DN500~DN600的給水主幹管,並結合雲基地其他道路敷設DN300~DN400的給水管。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及配套投入和建設力度,滿足中衛數據中心集群等核心載體工程建設及雲計算後續發展的交通和物流運輸需求。到2024年底前,保障1.4萬平方公里項目用地,完成地下工程管線一體化建設工程。(責任單位: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雲計算和大數據局)
2.最佳化功能性服務。按照“生產與生活分離,生活配套集中保障”的理念,圍繞企業員工“衣食住行娛教醫養”等生活需求,結合城市建設基礎和發展規劃,同步規劃建設數字經濟小鎮和雲天城等配套功能區,部署公園、商場、醫院、學校、文體中心、酒店等大型服務設施以及普通住宅和人才公寓,為企業員工創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提升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吸引力和競爭力。到2024年底前,全面建成數字經濟小鎮,建成1棟人才公寓,基本配齊園區功能性設施,滿足園區企業員工生活性需要。(責任單位: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雲計算和大數據局)
3.強化電力供給保障。發揮中衛西電東輸重要傳輸通道優勢,加大電力供給模式創新,增加跨省電力交易電量。協調落實自治區0.065元/千瓦時優勢產業電價補貼,將數據中心用電價格控制在較低水平,協調解決數據中心企業高可靠性電費。完善中衛數據中心集群供電結構,探索建設清潔能源電站、電池儲能電站、電力共享中心等,推進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增量配電改革,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能源體系,打造綠色低碳數據中心示範園區。吸引社會資本在中衛數據中心集群中衛工業園區站點投資建設110kV變電站,實現中衛市光伏、風力等新能源直供,滿足和保障雲基地建設及產業發展未來用電需求。到2024年底前,完成5座清潔能源電站、電池儲能電站、電力共享中心建設,可再生能源併網運行比例達到65%,實現新能源就地消納。(責任單位: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雲計算和大數據局)
4.統一能耗監控。到2023年底前,推進綠電園區建設,建設280萬千瓦光伏、11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配套57萬千瓦/228萬千瓦時化學儲能電站、50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向園區提供新能源,接入源網荷儲等自建電站供電設備、數據中心用電設備和現有能源管理系統。到2024年底前,採集源網荷儲等自建電站和數據中心等供電用電數據,全面監測變壓器、發電機、電量儀、UPS、EPS、ATS、精密空調、新風機等多項指標,通過全局數據監測、數據中心能耗管理、自建電站能源管理和數據決策支持等功能模組進行專業分析,推動能量流、信息流、業務流協同,解決數據中心面臨的能耗與能效等核心問題,最佳化能源供給,新能源使用效率65%以上。(責任單位: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雲計算和大數據局)
5.最佳化“數網”體系。推進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建設,打造基於SDN、SRv6等新網路技術的智慧型交換平台,貫通基礎電信企業、二三級ISP、網際網路內容服務商、雲服務商和CDN企業之間的互聯通道,到2023年底前,峰值流量疏導規模達到T級別。在運營模式、管理體制、促進機制、監管制度、發展模式、網路與數據安全等方面探索創新、先行先試,實現聚合高效發展和有效監管,爭取在網際網路交換中心的建設上作出標桿。建設數據中心網路監測體系,探索網路資費結算新機制,進一步支持東部算力資源向西部調度。到2024年底前,在“雙節點”建設和築牢數字安全底座的基礎上,爭取國家批覆中衛成為增值電信業務開放試點,在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業務(IDC)、內容分發網路業務(CDN)、線上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等領域先行先試,擴大數字產業經營範圍,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接入企業數量達到50家。(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6.改造升級網路設施。到2023年底前,實施網路提質增效行動,協調電信運營商把中衛升級為網路傳輸骨幹核心節點,提升中衛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網際網路直達鏈路質量,降低網路資費,提高用戶體驗。加快XG PON網路部署,打造智慧、極簡、超寬的全光接入網,提高末梢網路的穩定性和回響速率,支撐工業網際網路、超高清視頻、應急指揮等低時延、大頻寬套用需求。到2024年底前,將中衛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網際網路直達鏈路時延降至16ms以內,到西部主要城市單向網路時延降至10ms以內,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內單向網路時延3ms以內;有序推進5G智慧桿塔的共建共享,實現5G網路信號的全域連續優質覆蓋。重點圍繞工業製造、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遊、智慧治理、智慧交通等“雲天中衛”建設場景,推廣5G套用創新,打造5G套用示範區。(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配合單位:各縣(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7.強化政策引導。積極回響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政策要求,落實《關於促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在用地、用能、人才等方面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將風、火、水、電、稅等基礎要素優惠政策與數據屬性業務模式、行業地位及科技創新等相結合,根據落地企業開展的機架租賃、寬頻出租、雲服務等不同商業模式對當地經濟貢獻程度落實獎補政策,變“大水漫灌”為科技創新引領的“精準滴灌”政策模式,形成特色鮮明中衛政策套餐體系,最大限度鼓勵數據中心及其用戶企業在本地註冊,將企業投入、人才引進和營收、稅收落在本地。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出台約束性政策,引導“東數西算”模式下的網際網路企業按照能耗消耗量將固定資產投資、營收、稅收等向當地轉移結算,促進“東數西算”分配公平。(責任單位:雲計算和大數據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各縣(區)、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1.打造專業智慧型的雲服務產業。到2023年底前,鼓勵亞馬遜、美利雲、西雲數據、西雲發展、電信運營商等,建設集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軟體即服務(SaaS)於一體的綜合型雲計算公共平台,提供彈性計算、存儲、開放平台、套用軟體等服務,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服務占比不高於60%。支持電信醫療雲平台、紫光教育雲平台等雲計算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供面向公共服務及中小企業的彈性服務能力,支持一站式開發、按需使用、動態擴展。按照“1524”的整體架構,統籌部署寧夏智慧園區雲平台,大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網路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專業化和產業智慧型化,賦能自治區園區高質量發展。到2024年底前,引進、培育20家以上雲計算平台企業及雲服務提供商,形成智慧型化、互聯化、工具化的垂直行業平台服務能力,推動軟體、套用、運維服務的交付模式創新,發展壯大數字產業。(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
2.打造深度融合的大數據產業。支持關聯企業推進面向行業及公共服務的大數據採集平台、分析處理平台、數據挖掘平台、數據可視化平台等綜合數據服務平台建設,打造數據清洗、處理、分析、展示等全鏈條服務能力,推進數據價值鏈完整性建設。到2023年底前,做大做強國家健康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北斗衛星大數據中心、國家信創服務雲平台、氣象雲、黃河保護雲等已落地的重大項目,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促成 中國電信集團視聯網全國第四節點建設,匯聚行業視頻資源,推動視頻共享聯網,發揮視頻大數據價值。到2024年底前,引進、培育10家以上面向細分市場的大數據服務企業,形成差異化、專業化大數據套用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發展商業航天大數據產業。依託中衛數據中心集群產業基礎,推動商業衛星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和套用服務。推進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建設,提高衛星測控定標服務能力,搭建一體化航天運管服務雲平台,為商業衛星提供多方位一站式服務。到2023年底前,加強與寧夏金矽、航天馭星、航天宏圖等企業合作,支持開展衛星套用及產業技術研發和套用創新,推進“寧夏一號”(鐘子號)多顆衛星發射,建設航天馭星衛星測控地面站天線組陣,推動寧夏金矽公司在中衛上市。到2024年底前,完成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寧夏分中心建設,建成北斗時空位置服務雲平台,提供北斗高精度導航、遙感監測和地理信息服務。(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聚力構建產業生態。
1.搭建專業完善的公共服務平台。到2023年底前,加強與東部地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交流合作,支持亞馬遜雲計算學院、寧夏大學、電子科學研究院等雲計算及大數據技術平台建設。發揮寧夏中關村產業園影響力,積極對接國家級相關研究機構以及亞馬遜、華為、運營商等企業頂尖專家,組建智囊平台,為企業發展、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營造開放共享的互動交流平台,將“雲天大會”上升到自治區層面舉辦,積極對接爭取工信部、科技部等支持,對標烏鎮網際網路大會舉辦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盛會,提升“雲天中衛”影響力和知名度。培育發展雲計算行業和團體標準,支持企業制定和發布標準成果,開展智慧財產權保護,不斷提升產業創新水平。到2024年底前,聯合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共同搭建雲計算和大數據公共服務平台,提供專利研發、產品認證、智慧財產權分析、套用推廣、技術培訓等公共服務,助力創新成果轉化。新增5個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實現技術創新資源集聚,有效支撐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財政局、人社局、市場監督管理局)
2.培育核心競爭優勢。堅持生態化發展思路,著力打造能源綠色環保、電力供給穩定可靠、電網成本相對低廉、網路信息安全可控、政府服務便捷高效等綜合優勢,避免一味追求低成本的無序競爭。到2023年底前,鼓勵亞馬遜雲科技提高對外服務水平,吸引更多外資大數據企業到中衛落戶,推動跨境電商和數字貿易,將中衛數據中心集群打造成為數字經濟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標桿。到2024年底前,挖掘“西雲模式”國際領先技術與本土化合規運營有機結合的模式經驗,大力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總部經濟”,引進培育5家以上年營業收入過億元的雲計算企業。(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
3.開發算力倉庫。建立與東部樞紐利益共享機制,聯合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強與中國信通院、北京大數據研究院、清華大學啟元實驗室等研究院所及華為、阿里、百度等頭部企業合作,在中衛建設多場景的算力套用平台。加強與杭州、深圳、上海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對接,一個省市制定一個對接方案、建立一套工作清單,形成跨區域數字經濟飛地模式。到2024年底前,大幅提升承接全國算力服務能力,強化對全國的算力輻射。(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4.增強產業聚集虹吸效應。創新招商方式,創新委託招商、基金招商、算力招商、市場招商、供應鏈招商等方式,不斷拓寬招商渠道。充分發揮寬頻資本等行業影響力強、形成企業生態圈的資源優勢,對其投資的世紀互聯、朗新科技、七牛雲、海光晶片、零氪科技、大眾點評、雪浪雲等270餘家科技行業領先企業對接聯繫,形成科技企業聚集“成團”效應,衍生新興業態,促進產業升級換代。加強金融支持,協調以寧國運為主體發起產業基金,與寬頻資本等專業化基金合作,通過產業基金投入,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共同培育發展產業項目,項目成熟後產業基金以市場化方式安全退出,轉投其他產業項目,不斷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孵化一批本地創新企業。以“龍頭—鏈條—集群”的產業發展模式,全力扶引華為等龍頭企業,進而孵化、培育產業鏈條,推動電子信息、光伏組件、逆變器等產業鏈加快成長,力爭到2024年底前“鏈”成一批百億級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
5.促進形成“兩頭在內”發展格局。加強與西雲發展等行業企業合作,建設首期1平方公里數字經濟小鎮,築巢引鳳打造數字生態示範區。支持落地企業在園區建設數據中心、研發中心、製造基地等,培育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上下游產業鏈,以數據鏈帶動創新鏈、資金鍊、產業鏈融合發展。整合算力資源不斷聚集帶來的龐大硬體設備設施需求,通過支持本地採購,積極引入伺服器等硬體設備裝配製造企業,打造信息技術硬體產品製造基地,推動硬體設備供給側向寧夏聚集發展;推動數據中心向智算中心升級,在搭建多場景套用的算力平台基礎上,培育數據加工、數據開發、數據套用等新產業,推動算力套用服務供給側向寧夏聚集,促進形成產業鏈上下游供給側向中衛集聚的“兩頭在內”發展格局。力爭到2024年底前,全面建成數字生態示範區,園區註冊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
(五)統籌推進雲天中衛建設。
1.建設“數腦”基礎體系。建設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覆蓋城鄉居民的民生服務套用及數位化社會治理綜合套用,形成政府、企業、居民信息長效保護機制,催生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責任單位:市“雲天中衛”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雲計算和大數據局)
2.夯實信息服務數位化基礎。按照感知層、網路層、平台層和套用層的頂層架構,推進“一網、一雲、一號、一格線、一平台、一系統”基礎設施,紮實推進雲天中衛APP套用建設,打造泛在、互聯的基礎設施和智慧化套用普及的經濟社會環境。(責任單位:市“雲天中衛”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合單位:市“雲天中衛”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3.提升社會治理數位化水平。以實現更為精細立體、高效有序的城市治理模式為目標,重點突出政務服務、城市監督、應急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創新套用,構建綜合智慧型、協同融合的大治理體系。(責任單位:市“雲天中衛”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合單位:市“雲天中衛”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4.拓展民生服務數位化套用。全面推進醫療、教育等重點行業智慧化套用,採用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組網等新興技術,加快便民利民信息資源匯聚,推動城市管理創新和公共服務方式轉變,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感。做大做強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支持醫療雲專區擴大規模,匯聚和承載區域內外醫療機構、醫療健康企業、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平台等核心業務,打造集IaaS、PaaS、SaaS服務為一體的醫療雲生態。(責任單位:市“雲天中衛”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合單位:市“雲天中衛”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推進機制。
成立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市政府分管領導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在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定期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研究制定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落實措施,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形成責任明確、協調有力、分工合作、運轉順暢的協調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簡化企業辦事程式,提供個性化、定製式政務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聯合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組建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聯盟,共同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相關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和套用推廣,形成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圈。
(二)強化項目支撐。
做好落地項目跟蹤服務,強化項目用能、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對年內計畫實施的15個、總投資270億元的重大項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力爭2022年全部開工建設。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精準儲備一批前瞻性、引領性、示範性項目,夯實集群建設基礎支撐。對接招引一批項目,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地舉辦招商推介會,聚焦開發數據資源、培育信息產業、發展數字經濟,圍繞數據存儲、數據服務、軟體開發、智慧型終端、電子元器件、物聯互聯等重點領域,藉助重點企業、中介機構、商協會、駐外機構等力量,大力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委託招商,引進一批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
(三)加強要素供給。
協調運營商推進提速降費,為集群建設提供優質網路服務。穩定電價供給,協調落實自治區優勢產業0.065元/千瓦時電價補貼,解決高可靠性供電緩繳事宜。對符合集群各項指標要求的項目,在安排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畫指標時優先保障,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益,扣除按規定計提各種專項資金和有明確支出方向的資金外,土地出讓收益地方留存部分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支持項目建設。鼓勵與區外合作共建“飛地經濟”園區,吸引優質總部企業落戶。支持創建“綠電園區”,配套新能源項目,結合儲能和氫能新技術套用,提升數據中心新能源利用率。
(四)加強人才支撐。
深入實施人才強區工程,積極引進和培育大數據、雲計算與軟體行業領軍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支持並享受相關待遇。設立數據中心產業人才專項資金。實施人才接軌北京、杭州、深圳行動,定期舉辦高層次人才洽談會、高校院所載體共建洽談會等活動,推進人才資源互聯互通,打造“人才飛地”。推動建立大數據人才梯度培養體系,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職業院校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加快寧夏電子信息產業學院建設,推動高層次套用型人才培養;支持職業技術院校與企業合作建立校企對口實踐基地、公共實訓基地,開展相關領域的人才崗位技能培訓。最佳化人才服務,健全人才工作績效評估機制,強化人才創新創業、住房、子女就學、配偶就業等方面保障,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