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湯劑系指將藥材飲片或粗顆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後,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體製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藥湯劑
- 形式:液體複合分散體系
- 特點:套用最早、最多
- 適用:中醫臨床
中藥湯劑系指將藥材飲片或粗顆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後,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體製劑。
中藥湯劑系指將藥材飲片或粗顆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後,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體製劑。簡介中藥湯劑為液體複合分散體系,是我國套用最早、最多的一種劑型,目前中醫臨床仍然廣泛使用。中藥湯劑之所以數千年延用至今,是因為該劑型組方靈活,...
湯劑,是指將藥物用煎煮或浸泡後去渣取汁的方法製成的液體劑型。湯劑是我國套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劑型。湯劑適應中醫的辨證施治,隨症加減的原則。湯劑具有製備簡單易行,吸收快,能迅速發揮藥效。詞語解釋 指中藥的一種製劑。把藥材...
四味當歸湯是由當歸 、桂心、 乾薑各9克、 甘草6克(炙)製成的一劑湯藥。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每服1升,日3次。來源 《外台秘要》卷七引《范汪方》。用法 上切。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主治 虛...
黃連救苦湯是一種中藥湯劑。來源 《外科正宗》卷三。組成 黃連1錢,升麻1錢,葛根1錢,柴胡1錢,赤芍1錢,川芎1錢,歸尾1錢,連翹1錢,桔梗1錢,黃芩1錢,羌活1錢,防風1錢,金銀花1錢,甘草節1錢。主治 腦疽、髮鬢、發頤及...
藥物組成:麻黃(去節)、官桂、青皮、陳皮、川芎、白芷、半夏曲、紫蘇、茯苓、白朮、北梗、甘草(炙)各等分。處方來源:《直指》卷十二。方劑主治:感風發瘧。製備方法:上銼散。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薑4片,大棗2枚,水煎空心...
加減溫膽湯 ,中藥藥劑,主治假性球麻痹,主要原料有半夏、陳皮、枳實、膽南星、鬱金、石菖蒲、水蛭、茯苓、竹茹、赤芍等。處方來源 中醫藥學報2002,30(1):25 劑型 湯劑 藥物組成 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膽南星10g,鬱金10g...
當歸導滯湯出自《玉機微義》卷十七,主治跌扑損傷,瘀血內停,胸腹脹滿,或大便不通,或喘咳吐血。《玉機微義》卷十七 處方 大黃 當歸各等分 製法 上藥哎咀。功能主治 主治跌扑損傷,瘀血內停,胸腹脹滿,或大便不通,或喘咳吐血。用...
芍藥黃芩湯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六引李東垣,主治邪入太陰,腹滿咽乾,嘔吐不食,下利腹痛。藥品簡介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六引李東垣。【組成】黃芩 芍藥各30克 甘草15克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30克,用水400...
當歸調血湯 當歸調血湯是一種中藥湯劑。來源 《壽世保元》卷三。組成 當歸7.5克 川芎3克 白芍9克 黃連3克 黃芩3克 升麻1.5克 桃仁(去皮,另研)3克 用法 上藥銼碎。水煎,空腹時服。主治 下痢紅多。
加減五味湯是一種藥,由橘紅、桔梗、紫蘇、五味、人參、麥冬、杏仁、桑皮組成,功效是主治喘而氣促者。處方 橘紅、桔梗、紫蘇、五味、人參、麥冬、杏仁、桑皮。功能主治 喘而氣促者。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磨沉香服。摘錄 《傷寒...
第三藥神仙活血湯是一種中藥湯劑。藥物組成 人參5錢,黃芩3錢,當歸5錢,白朮3錢,白茯苓3錢,白芍藥3錢,熟地黃4錢,厚朴2錢,白芷2錢,肉桂2錢,輕粉5錢,天雄3錢,木香3錢,雀腦川芎5錢,赤芍藥2錢,防風2錢,大川烏2隻,...
調胃和中湯是藥名,主治中脘寒痰,嘔吐不止者。上加生薑10片,水煎服。用法用量 上加生薑10片,水煎服。主治病症 調胃和中湯主治中脘寒痰,嘔吐不止者。組成 大附子(童便制)1錢5分,橘紅1錢5分,蒼朮1錢5分,青皮1錢5分,...
活血四物湯是一劑中藥方劑,配方主要有當歸身尾4-5錢,川芎2錢,白芍1錢2分,生地1錢2分,桃仁(去皮)1錢2分,牛膝1錢2分,延胡(酒炒)1錢2分,紅花(酒炒)1錢2分,肉桂1錢2分。【藥物組成】當歸身尾4-5錢,川芎2錢...
急救陰陽湯是一種中藥湯劑。【處方】 人參2兩,黃耆3兩,當歸1兩,熟地2兩,甘草3錢,白朮2兩。【功能主治】冬月傷寒,陰陽兩亡,大汗而熱未解,腹又痛不可按。【用法用量】水煎服。1劑而腹痛頓止,身熱亦解,汗亦盡止矣。【...
麻黃赤芍湯是麻黃、赤芍各、防風、荊芥等組成的處方。來源 《醫學入門》卷七。組成 麻黃 赤芍各3克 防風 荊芥 羌活 獨活 白芷 蒼朮 威靈仙 片芩 枳實 桔梗 葛根 川芎各1.5克 甘草 歸尾 升麻各0.9克 用法 水煎服。主治 溫熱流注...
化瘀止血湯是一種中藥湯劑。化瘀止血湯用於活血化瘀,止血降逆。主治胃脘血瘀吐血,血色紫,挾有瘀塊,多伴胃脘刺痛,疼處固定,拒按,面色暗晦,脈澀。【處方】丹參、赤芍、茜草、三七、降香。【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降逆。主治...
清熱滲濕湯是一種中藥湯劑。【處方】黃連、茯苓、澤瀉各3克,黃柏(鹽水炒)6克,蒼朮、白朮各4.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濕熱浮腫,肢節疼痛,小便不利;夏月濕熱傷脾,心煩口渴,泄瀉溺赤。【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
化氣調經湯處方來源《醫學綱目》卷十九,主治流注癧。瘰癧既破,穿鑿孔穴,其處生腫肉如指大,或黑或白。藥物組成 香附末(酒浸1宿,曬乾)1兩,橘皮2兩,羌活1兩,白芷1兩,甘草半兩,牡蠣(煅)半兩,天花粉半兩,皂角刺半兩...
化瘀四物湯是一種中藥湯劑。化瘀四物湯用於產婦血虛氣滯,瘀血留結,腹痛不止,惡露不能遽淨焉。【處方】熟地4錢,當歸2錢,白芍1錢半(酒炒),川芎1錢,香附2錢(醋炒),五靈脂2錢(炒黑)。【功能主治】產婦血虛氣滯,瘀血留...
活血益氣湯,方劑主治皮急緊小症(瞼裂變小)之初期。兩眼微紅,不疼不癢,抽澀昏痠而無強視力。方劑名稱 活血益氣湯 藥物組成 黃耆8錢,黨參5錢,當歸4錢,川芎2錢,白芍3錢,白朮3錢(炒),柴胡2錢,枸杞3錢,荊子3錢,...
麻黃溫痹湯是以麻黃、羌活、獨活、制川烏、制草烏、八里麻、桂枝、黃耆、川牛膝、木瓜、雞血藤、細辛、制附塊、伸筋草、尋骨風、蒼耳子、桑寄生、炙甘草製作的湯。麻黃溫痹湯 【藥物組成】麻黃10g,羌活10g,獨活10g,制川烏10g,制...
開胃通滯湯出自 《證治寶鑑》卷十一,主治腹痛,脈結或伏,痛引兩脅及肩背,不可俯仰,屬氣滯,感輕而不寒不熱者。藥品信息 組成: 山梔、曲、香附、陳皮、蒼朮、甘草、黃芩、滑石、乾薑、白芷、川芎。 出處: 《證治寶鑑》卷...
化痰降火湯是一道藥膳,主要配料有陳皮(去白)、半夏(薑汁制)、茯苓(去皮)、澤瀉、黃柏(酒炒)、知母(酒炒)、甘草等,來源於《回春》卷七,主治陰虛痰火,尾骨節痛。化痰降火湯 藥物組成:陳皮(去白)、半夏(薑汁制)、...
二十四味建中湯是一種中藥湯劑。藥物組成 黃耆(蜜炙)2兩,官桂2兩,秦艽2兩,肉豆蔻2兩,煨柴胡2兩,荊芥2兩,白芷2兩,川芎2兩,鱉甲(醋炙)2兩,桔梗2兩,當歸1兩,莪術(炮)1兩,麥門冬(去心)1兩,白芍藥1兩,人參...
本方來源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又名十全飲,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是民間治療氣血不足,虛勞咳嗽,瘡瘍不斂,崩漏不止等病的湯劑中藥。是藥與料理的結合,不失菜餚的美味,還充滿了藥的功效。食材原料 製作方法 做法...
黃芩的主要成份為黃芩苷,《傷寒總病論》中介紹用黃芩煮水喝具有清熱止血的功效。此外黃芩配以山梔、桔梗、當歸、人參等製成的中藥湯劑,對糖尿病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消渴症有一定的療效。藥方一 來源 張仲景。《傷寒論》類別 清熱類 主...
上㕮咀,每服9g,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通口服。現代用法:或作湯劑,加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服,用量根據病情酌定。功用 益氣補血。主治 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