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2012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藥學(2012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藥學》是2012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贛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藥學
  • 作者:鐘贛生
  • 出版時間:2012年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ISBN:978751320851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藥學/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九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包括總論、附編、各論、附錄幾個部分。總論系統地介紹了中藥的基本理論,包括中藥、中藥學等概念,中藥的起源與中藥學的發展,重點闡述各個歷史時期中藥學發展的特點、本草學代表著作及學術價值;中藥的產地與採集,介紹了產地與療效的關係,道地藥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證藥效的前提下,如何發展道地藥材,並介紹適時採集與藥效的關係及與採集相關的一般知識;中藥的炮製,介紹炮製的概念、目的與方法;中藥的性能是總論的核心,主要闡明中藥藥性理論的概念、中藥治病的機理,重點介紹中藥藥性理論的主要內容,如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等的概念、產生由來、所表示藥物的作用、對指導臨床用藥的意義及如何運用藥性理論綜合分析、認識、掌握中藥的效用;中藥的配伍,闡明中藥配伍套用的目的、原則及藥物“七情”的概念、中藥配伍套用規律;用藥禁忌,著重介紹配伍禁忌、證候用藥禁忌、妊娠用藥禁忌、服藥時的飲食禁忌等概念及主要內容;用藥劑量與用法,介紹劑量與療效的關係,確定劑量的依據及中藥煎服法等內容。

圖書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展
一、原始社會(遠古-公元前世紀)
二、夏商周時代(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
三、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公元265 -581年)
五、隋唐時期(公元581年)
六、宋、金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
七、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八、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
九、民國時期(公元1911年)
十、當代(1949年10月至今)
第二章 中藥的產地、採集與貯藏
第一節 中藥的產地
第二節 中藥的採集
第三節 中藥的貯藏
一、影響中藥變異的常見外界因素
二、貯藏中常見的中藥變異現象
三、常用的中藥貯藏與養護方法
第三章 中藥的炮製
第一節 中藥炮製的目的
一、純淨藥材,保證質量,分揀藥物,區分等級
二、切制飲片,便於調劑製劑
三、乾燥藥材,利於貯藏
四、矯味、矯臭,便於服用
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證安全用藥
六、增強藥物功能,提高臨床療效
七、改變藥物性能,擴大套用範圍
八、引藥入經,便於定向用藥
第二節 中藥炮製的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製法
第四章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 四氣
第二節 五味
附:芳香藥性
第三節 升降浮沉
第四節 歸經
附:引經報使與引經藥
第五節 毒性
一、古代毒性的概念
二、現代藥物毒性的概念
三、中藥毒性分級
四、必須正確對待中藥的毒性
五、產生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
六、掌握藥物毒性強弱對指導臨床用藥的意義
附:中藥中毒常見的臨床表現
第五章 中藥的配伍
第六章 中藥的用藥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證候用藥禁忌
三、妊娠用藥禁忌
四、服藥飲食禁忌
第七章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第一節 中藥的劑量
一、藥物性質與劑量的關係
二、劑型、配伍、用藥目的與劑量的關係
三、年齡、體質、病情、性別、職業、生活習慣與劑量的關係
四、地區、季節、居處與劑量的關係
第二節 中藥的用法
一、給藥途徑
二、套用形式
三、湯劑煎煮法
四、服藥法
附錄 中藥的命名與分類
一、中藥的命名
二、中藥的分類
各論
第八章 解表藥
第一節 發散風寒藥
麻黃
桂枝
紫蘇葉
附藥:紫蘇梗
生薑
附藥:生薑皮 生薑汁
香藿
荊芥
附藥:荊芥炭
防風
羌活
白芷
細辛
藁本
蒼耳子
附藥:蒼耳草
辛夷
蔥白
胡荽
西河柳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薄荷
牛蒡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