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是中國藥學理論的重要組成,它是幾千年來臨床用藥經驗的結晶,是傳統醫學對中藥作用性質和功能的高度概括,是中醫治病的用藥規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 類別:教育
  • 裝幀:票制
  • 開本:十六開
圖書作用,內容簡介,重點講解,內容提要,圖書意思,

圖書作用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可以使讀者了解更多關於中藥材的品種作用配伍性能等特點。
中國的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天然藥材資源種類繁多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這些寶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有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它是中國勞動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對於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同時也是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物質基礎。 由於中藥主要來源於天然藥及其加工品但以植物性藥物居多故有“諸藥以草為本”的說法且記述這些藥物的書籍往往冠以“本草”之名所以自古以來把中國的傳統藥學稱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獻十分豐富記錄著中國人民發明和發展醫藥學的智慧創造和卓越貢獻並較完整地保存和流傳下來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寶庫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由於這些藥物的認識和使用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套用形式而且充分反映了我國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等方面的若干特點。所以把這些藥物稱之為“中藥”同時也把它作為中國傳統藥物的總稱。
然而對於中國傳統藥物的稱謂曾經有多個名詞和說法如稱之為“國藥”、“中草藥”、“天然藥物”、“民族藥”或謂之“中醫所用的藥”、“中國所產的藥”等。這些名詞和說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準確地概括其含義。如所謂“國藥”是指本國所產的藥物還是指只為本國所用的藥物中藥中也有不少藥物產自外國同時不少中藥也為其他國家所用“國藥”一詞顯然不確切。所謂“中草藥”是指中藥和草藥的混稱。因為在民間常有中藥、草藥的說法所謂草藥系指流傳於民間藥材市場不流通或流通量不大正規醫院套用不大普遍多為民間或地方醫生所用且加工炮製欠規範的藥物。這些藥物不少品種在歷代本草中就有記載同時不少新發現的民間藥物由於功效顯著而得到廣泛套用也就成了中藥。所以中藥、草藥在實質上是一致的沒有必要把它們區分仍應統一於中藥一詞之中。所謂“天然藥物”就來源而言中藥大多數取材於天然資源似乎無可非議但現代所指的天然藥物有其特定的含義多指用現代科學技術從天然藥物中提取而得的有效成分用它來概括中藥顯然是不恰當的。再所謂“民族藥”一說在中國一般指少數民族地區所習用的藥物它們的來源與中藥基本相同多數是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形成具有本民族醫藥學特色的基礎上同時又吸收了許多中醫藥學理論和經驗有著較強的地域性的藥物如藏藥、蒙藥、苗藥、壯藥等因此民族藥物也是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於“中醫所用的藥”或“中國所產的藥”的說法更難以說明中藥的概念現代的中醫不僅用中藥也用西藥自古以來中藥就不斷地吸收外來藥物。故而這些說法也是不確切的。
準確地說所謂“中藥”就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套用的藥物。而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性狀、炮製、性能、配伍和套用為主要內容的科學即稱為“中藥學”。是中國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內容簡介

所謂“中藥”就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套用的藥物。而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性狀、炮製、性能、配伍和套用為主要內容的科學即稱為“中藥學”。是中國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的品種隨著歷代本草的更遞兼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其所載藥物品種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就整個藥物種數而論多數藥物由於其療效確切而被沿襲套用而一部分品種則被淘汰同時也有新的品種不斷被增補進來。因此中藥的品種是在歷代本草不斷地變遷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中藥的來源廣泛品種繁多其名稱也較複雜但一般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中藥的名稱往往反映了它一定的特徵故對於掌握中藥的某些知識有一定的幫助。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傳入中藥新興學科的建立一些現代科學的分類方法也被引進中藥的分類。諸如中藥功效分類、藥用部位分類、植物學分類、動物學分類、礦物學分類、中藥化學成分分類等方法。近年所編輯的有關教材及書籍多根據其學科的性質不同而分別採用不同的現代科學分類方法。
長期的臨床醫療實踐證明重視中藥產地與質量的關係強調道地藥材開發和套用對於保證中藥療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藥的品種繁多除少部分為人工製品外絕大多數取自天然的動、植物和礦物。掌握中藥採收和貯存的知識對於保證中藥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
中藥的性能指與中藥治療作用有關的性質和功能。是所有的藥物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特性。中藥的性能理論又稱為藥性理論。它既是中藥功效的高度概括也是認識中藥功效和套用中藥的理論基礎。

重點講解

中藥的性能指與中藥治療作用有關的性質和功能。是所有的藥物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特性。中藥的性能理論又稱為藥性理論。它既是中藥功效的高度概括也是認識中藥功效和套用中藥的理論基礎。 祖國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都是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而致機體陰陽偏盛偏衰、臟腑經絡功能失調的結果。因而藥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乎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協調臟腑經絡功能從而糾正機體陰陽偏盛偏衰使其恢復陰平陽秘。藥物之所以能夠針對病情發揮上述基本作用是由於各種藥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稱之為藥物的偏性意思是說以藥物的偏性糾正疾病所表現的陰陽偏盛或偏衰。古人未能對藥物作用的物質基礎進行深入的探究以藥物的偏性來解釋藥物作用的基本原理這是對藥物作用的高度概括。清代醫家徐洄溪總結說“凡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故能補偏救弊調和臟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則不僅指出了“凡藥之用”“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而且進一步對藥物的各種偏性作了探求。
中藥治療疾病的偏性是多種多樣的將其複雜的性質與功能概括起來主要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補瀉、歸經、有毒無毒等方面。這些性能理論是我國歷代醫家在長期醫療實踐中根據藥物的治療作用在中醫的陰陽、臟腑、經絡等理論指導下總結出來的。它是中國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套用和研究中藥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

內容提要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主要講述了中藥的配伍用藥禁忌中藥的用藥劑量中藥的服用法等內容。 中藥的配伍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契約用。
前人把單味藥的套用同藥與藥之間的配伍關係稱為藥物為“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見於《神農本草經》。其序例雲“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其中首先談到“單行”。單行就是指用單味藥治病。病情比較單純選用一味針對性較強的藥物即能獲得療效如清金散單用一味黃芩治輕度的肺熱咯血現代單用鶴草芽驅除絛蟲以及許多行之有效的“單方”等。它符合簡便廉驗的要求便於使用和推廣。但若病情較重或病情比較複雜單味套用難以避免不良反應因此往往需要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藥物。藥物配合使用藥與藥之間會發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強或降低原有藥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則能產生或增強毒副反應。因此在使用兩味以上藥物時必須有所選擇這就提出了藥物配伍關係問題。前人總結的“七情”之中除單行者外其餘六個方面都是講配伍關係。
用藥禁忌禁忌也稱為“不宜”。一般為禁、忌、慎三者的泛稱。三者既有通義可以互稱但也有獨具的涵義有程度上的不同。一般而言禁程度最重有禁止、制止之謂忌程度較禁次有畏忌、顧忌之義慎程度最輕有謹慎、慎重之義。中藥的用藥禁忌內容較廣涉及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食禁忌、病情禁忌、製劑禁忌等
中藥的用藥劑量藥物功效的發揮既決定於其質量同時與其用量也密切相關。因此中藥的用量也是保證藥物功效正常發揮的重要因素。準確地掌握中藥的劑量不僅對於保證中藥的臨床療效非常重要而且也為保證用藥安全所必要。
中藥的計量單位從古至今有過較多的衍變。古代有重量(銖、兩、錢、斤等)、度量(尺、寸)及容量(斗、升、合等)等計量方法。此外還有可與上述計量方法換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等較粗略的計量方法。後世多以重量為計量固體藥物的方法。明清以來普遍採用16進位制即1斤16兩1兩=10錢。現在我國的中藥計量規定採用公制即1kg1000g。
中藥的用藥量通稱為劑量一般是指成人在一日中每一味藥的用量。但也可為一劑藥物中每味藥的份量。在方劑中則是指藥與藥之間的比較分量即相對劑量。準確地掌握用藥劑量也是確保用藥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藥的劑量不是一成不變的主要依據藥物因素、病人情況及季節環境來確定。
中藥的服用法一般泛指中藥套用的方法。中藥套用方法內容廣泛本章分別講述中藥的給藥途徑、煎煮方法和服藥方法四個方面。由於中藥臨床套用以湯劑為主故重點介紹中藥的煎煮方法及服用方法。

圖書意思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可以使廣大學者更加清楚一些中藥的性能和作用是中國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套用和研究中藥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
中藥的性能指與中藥治療作用有關的性質和功能。是所有的藥物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特性。中藥的性能理論又稱為藥性理論。它既是中藥功效的高度概括也是認識中藥功效和套用中藥的理論基礎。 中國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都是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而致機體陰陽偏盛偏衰、臟腑經絡功能失調的結果。因而藥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乎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協調臟腑經絡功能從而糾正機體陰陽偏盛偏衰使其恢復陰平陽秘。藥物之所以能夠針對病情發揮上述基本作用是由於各種藥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稱之為藥物的偏性意思是說以藥物的偏性糾正疾病所表現的陰陽偏盛或偏衰。古人未能對藥物作用的物質基礎進行深入的探究以藥物的偏性來解釋藥物作用的基本原理這是對藥物作用的高度概括。清代醫家徐洄溪總結說“凡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故能補偏救弊調和臟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則不僅指出了“凡藥之用”“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而且進一步對藥物的各種偏性作了探求。
中藥治療疾病的偏性是多種多樣的將其複雜的性質與功能概括起來主要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補瀉、歸經、有毒無毒等方面。這些性能理論是我國歷代醫家在長期醫療實踐中根據藥物的治療作用在中醫的陰陽、臟腑、經絡等理論指導下總結出來的。它是中國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賴以們學習、套用和研究中藥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
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傳統醫學的治療理念正逐漸為世界所接受傳統醫藥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世界範圍內對中醫藥的需求日益增長這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