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雙葉蕨
- 外文名:Dipteris chinensis Christ
- 屬於:扇蕨科雙扇蕨屬植物
- 特性:奇特雅致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中華雙葉蕨植株高60-9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木質,有狹鑽狀披針形硬鱗片。葉遠出;葉柄長30-60厘米,灰棕色或棕禾稈色;葉片紙質,下面沼主脈疏生灰棕色有節的硬毛,長20-30厘米,寬30-60厘米,二裂成相等的扇形,每扇又4-5深裂;裂片寬5-8厘米,頂部再作淺裂;末回裂片短尖頭,有疏粗鋸齒。裂片上的主脈分叉,細脈網狀,網眼有單一或分叉的內藏小脈。孢子囊群小,近圓形,散布於網脈交叉點,有淺杯狀隔絲,無蓋。灰背雙扇蕨D.conjugata(Kaulf.)Reinw。形體較大,葉分裂較多較深,末回裂片狹長,長漸尖頭,下面灰白色。
中華雙葉蕨是旱生小型草本,稀有種。根狀莖短而直立,密生卵狀披針形鱗片。葉叢生,革質無毛,葉下被白粉;葉片五角形,掌狀深五裂,葉軸、羽軸和主脈都為黑色。
生長環境
中華雙葉蕨是雲南珍稀瀕危植物,常生長於山坡灌叢中。中華雙葉蕨土生中型蕨類,常生於疏林下或灌叢草地中,喜於在海拔下限800,海拔上限2100處生長。
分布範圍
中華雙扇蕨主要特產於雲南西中國特有種,僅分布於雲南大姚、賓川的金沙江及其一些支流谷地,分布於西藏、雲南、貴州、廣西和台灣。同時,在中南半島印度支那、緬甸北部亦有。
主要價值
藥 名:中華雙葉蕨 來源:為雙扇蕨科植物中華雙扇蕨的根莖
功效:利水滲濕,補腎療虛
主治:治水腫、小便不利、腎虛、腰腿痛
性味歸經:甘,平。膀胱、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
別名:半邊藕、鐵涼傘(廣西大瑤山、大苗山)、八爪蕨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
考證:始載於
1 、觀賞:中華雙葉蕨葉大扇形,奇特雅致,配置林緣、路旁頗相宜,葉片整齊優美,背部黑白分明,叢生小葉可愛,可配植於假山石,亦可盆栽作几案賞葉之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2、食用:中華雙葉蕨的根狀莖富含澱粉,它的營養價值不亞於藕粉,不但可食,也可釀酒。蕨的幼葉有特殊的清香美味,但在食前須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數日,除去其有毒成分,炒食或乾製成蔬菜。食用和釀酒,桫欏莖幹中含的膠質物也可食用。
3、藥用:中華雙葉蕨類植物在經濟上並不如種子植物那么重要,但還是有著一定的重要性。
4、指示植物:中華雙葉蕨屬中的一種為強鈣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是氣候的指示蕨類;對勘探某些礦藏有參考價值;可還可用於火箭、信號彈、照明彈的製造工業上,作為突然起火的燃料;可用來提高稻田氮素營養,也可用來作綠肥,同時,它還是家畜家禽的優摶飼料。
繁殖方法
中華雙葉蕨主要是通過孢子繁殖、扦手雷系列和組織培養。
孢子繁殖:為刺激孢子萌發,播種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處理15分鐘。育苗土壤多用腐葉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製而成,常用配方為腐葉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過篩後拌勻,蒸氣滅菌後才能使用。另外,播種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種後,溫度要控制在25℃、空氣濕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時以上,從播種到出葉需要2至3個月。當孢子體長出3至4片葉後移栽,仍用混合土作為基質,苗高10至15厘米時栽入花盆。孢子繁殖技術要求嚴格,需要高溫高濕環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內空間都應嚴格消毒,並保持清潔衛生。夏季乾燥季節,要保持室內潮濕。
扦插繁殖:有的蕨類植物,葉片扦插可以生根,能用此法繁殖。取葉片插入沙床中,生根後移入容器中進行培育,成苗後上盆栽植。
組織培養:對產生孢子量少或不產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難的種類,或對名貴種類迅速擴大繁殖,可用組培法進行離體快繁。要進行大規模現代化商品生產,也需要用組培法繁殖。蕨類植物處於不同生長期,對光線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長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過強,多遮陰。休眠期需放在光線充足處。大多數蕨類植物喜過濾性、間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線不足,則植株徒長,顯得衰弱或萎蔫。
栽培技術
中華雙扇蕨是蕨類中容易栽培的一種,對環境條件並不拘泥。栽培時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質,可用園土、泥炭和碎磚各1份配製。上盆前,盆底最好墊上碎磚作排水層;生長期要保持盆土濕潤,並經常噴水使其周圍環境有較高的濕度,這一點對其健壯生長,增加其青翠外觀很有關係。新換盆的,半年內可以不必施肥,以後每月施二次有機液肥。養植環境以不見陽光的背陰濕潤處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乾燥枯癟,葉尖易出現枯黃。 中華雙扇蕨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繁殖也較容易。分株全年都可進行,只要注意遮蔭保濕。建築物的背陰處和屋後井邊較多野生品種,也可將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則應在孢子成熟後,用信封收集起來,然後撒在由腐葉土和碎磚混合的基質上,放陰濕處,不久即可萌發,待苗長至一程度時分栽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