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峰編寫的《日月寢興--中華起居文化擷萃》是“中華傳統文化書系”的一種,將中國起居文化中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兩大部分作為獨特的文化形態,從古居裝飾、起居物類、起居書藝、起居神話、起居吉祥、起居風水等方面,用文圖並茂的形式展示給現代讀者,形式新穎,《日月寢興--中華起居文化擷萃》內容豐富,便於現代讀者在短時間裡了解中國文化遺產獨特的內涵,是一本介紹傳統歷史文化的知識通俗性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起居文化擷萃:日月寢興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192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 作者:楊玉峰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2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64789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華起居文化,在其物質內容中,首推居室起居用具;在其精神內容中。沿著物質形式延伸,便涉及到了信仰領域,這是一種觀念意識,也是一種具體文化形式。人類在完成了初步的“食、住、衣、行”創造之後,便開始由謀求生存轉入創造生活,因此起居文化兼容了生存文化和生活文化兩個方面。也可以說,一部中華起居文化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求生存與謀生活的歷史。
楊玉峰編寫的《日月寢興--中華起居文化擷萃》是“中華傳統文化書系”的一種,將中國起居文化中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兩大部分作為獨特的文化形態,從古居裝飾、起居物類、起居書藝、起居神話、起居吉祥、起居風水等方面,用文圖並茂的形式展示給現代讀者。
楊玉峰編寫的《日月寢興--中華起居文化擷萃》是“中華傳統文化書系”的一種,將中國起居文化中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兩大部分作為獨特的文化形態,從古居裝飾、起居物類、起居書藝、起居神話、起居吉祥、起居風水等方面,用文圖並茂的形式展示給現代讀者。
作者簡介
楊玉峰(曾用名葉金海),1954年出生,安徽省穎上縣人:畢業於安徽省師範大學生物系,中教一級,高級經濟師職稱。現任蘇州金科源太陽能光伏科技研究院院長、香港國際太陽能開發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廣西金聖源太陽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為公司法人。
圖書目錄
起居概述篇
古居裝飾篇
構架
屋頂
脊飾
瓦當
馬背
懸魚
牆飾
藻井
門
鋪首
石鼓
窗
內檐
廊
柱
斗拱
照壁
須彌座
起居物類篇
概述
席
床
桌
椅
凳
屏風
枕
銅鏡
扇子
蠟燭
燈
起居書藝篇
盆景
書畫條幅
起居神話篇
鬥神
灶神
土地神
財神
玉皇大帝和三官大帝
關聖帝君
文昌帝君
福祿壽三星
風雨雷電
起居吉祥篇
吉祥圖
起居風水篇
自然環境
人文環境
古居裝飾篇
構架
屋頂
脊飾
瓦當
馬背
懸魚
牆飾
藻井
門
鋪首
石鼓
窗
內檐
廊
柱
斗拱
照壁
須彌座
起居物類篇
概述
席
床
桌
椅
凳
屏風
枕
銅鏡
扇子
蠟燭
燈
起居書藝篇
盆景
書畫條幅
起居神話篇
鬥神
灶神
土地神
財神
玉皇大帝和三官大帝
關聖帝君
文昌帝君
福祿壽三星
風雨雷電
起居吉祥篇
吉祥圖
起居風水篇
自然環境
人文環境
文摘
清柱礎。清代稱柱礎為“柱頂石”,“頂”字大約是“碇”字的訛音。明清以後,北京主要官式建築,都用古鏡柱頂石。根據《營造算例》第七章所記載清式柱礎的尺寸是“柱頂見方按柱徑加倍,厚同柱徑。古鏡按柱頂厚十分之二”。清式柱礎古鏡四面的曲線像拋物線形,以古鏡上面作頂點,徐殺至柱頂石的邊緣。為什麼柱礎由覆盆式漸漸變為古鏡式呢?大約是覆盆的外緣線條是凸線,施工較難,而古鏡的線條是向內頷,施工時較為簡易的緣故。
在清代還流行寶裝蓮瓣式柱礎,而且做法已臻程式化,形成了所謂的清式“八大滿”。在清代,四川和蘇南地區還流行鼓形柱礎。到了近現代,柱礎仍有發展,類別有六角形、八角形、圓柱形、鼓形、花瓣形、四角亭形、四方盤形、蒜頭形、四方雙螭形等多種。圓形柱礎將腹部分成四個畫面,六角形柱礎有六個面,八角形柱礎則有八個面,每一個畫面都雕刻成各種圖形,大致有富貴的牡丹、清雅的竹梅、吉祥的石榴等花卉,或是喜鵲、麒麟、馬等吉利禽獸,還有人物、書卷等。
除了以上所述歷代各式幾何形柱礎外,在漢代還看到一種動物形柱礎,如在徐州青山泉白集東漢畫像墓所見的綿羊形柱礎和在河南淮陽漢墓中出土的一件石天祿承盤。徐州綿羊形柱礎羊作蹲伏狀,卷角、垂須、緊嘴微露齒,形態生動。河南天祿承盤是將一天祿立於圓形底座之上,昂首、四肢微屈、頭頂生角、尖圓耳、圓眼、獅鼻、張口露齒、頦下垂長須、肩生雙翼、長尾捲曲。天祿背上立一圓柱,柱頂出斗拱,呈圓形盤。
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柱礎不但成為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大特色,而且已成了融石刻、造型、信仰等多種文化內涵於一體的藝術奇葩。
斗拱,也寫作斗棋。在漢代,斗拱分稱,斗還稱“櫨”、“柿”,(音而)、“粢”(音節)、“節”等,拱又稱“檎”(音薄)、“柵”(音研)、“核”(音疾)、“欒”,等。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特有的構件,用於殿堂建築。斗拱在屋頂的出檐下面,位於柱與梁之間。由方形的木塊“斗”、弓形的短木“拱”和斜置的長方枋“昂”組成。斗拱的作用是支撐巨大的屋頂出檐。以減少室內大梁的跨度,分散樑柱對大屋頂的負荷。斗拱還是等級制度的象徵,斗拱的大小與出挑的層數有關,層數越多,等級越高。
漢代斗拱多見於石祠、石闕及墓中,或見於畫像磚石、壁畫與明器。從漢代斗拱所處的位置來看,當時已經有了柱頭斗拱、補間斗拱和轉角斗拱。它們的形式和變化很多,有的有拱無斗,有的有斗無拱,有的拱、斗、升俱全,以一斗二升或一斗三升為多見。角部除正出九十度或斜出四十五度挑梁(或華拱)上加斗拱外,還有使用交手拱、斜撐或角神的。拱的單體有全拱和半拱之分,在使用中也初具了華拱、泥道拱、瓜子拱、令拱和實拍拱的功能。拱的外形有矩形拱、折線拱、曲線拱、人字拱、交手拱、曲尺拱、龍首翼身拱等。斗和升既有較簡單的矩形與梯形式樣,也有斗身和斗欹都較完備的(又可分為平盤式和槽口式)。此外,斗拱還有單拱與重拱的區別。漢代斗拱在百花齊放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在結構功能和造型藝術上更加完善並趨於統一,由此奠定了我國古代建築斗拱的基本形式,為後代斗拱的完全成熟開闢了道路。
從南北朝到隋唐,斗拱在類型與數量上雖不及兩漢豐富,但甘肅敦煌二百五十一窟及二百五十四窟中的北魏單抄插拱,卻是我國現知最早的木拱實例。現存最早的完整木構架建築及斗拱始見於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斗拱,在結構功能、構造形式和造型比例方面,都已臻於完善,可認為是我國古代木建築斗拱成熟的代表,後代的斗拱基本上都遵循這一形制。P54-55
在清代還流行寶裝蓮瓣式柱礎,而且做法已臻程式化,形成了所謂的清式“八大滿”。在清代,四川和蘇南地區還流行鼓形柱礎。到了近現代,柱礎仍有發展,類別有六角形、八角形、圓柱形、鼓形、花瓣形、四角亭形、四方盤形、蒜頭形、四方雙螭形等多種。圓形柱礎將腹部分成四個畫面,六角形柱礎有六個面,八角形柱礎則有八個面,每一個畫面都雕刻成各種圖形,大致有富貴的牡丹、清雅的竹梅、吉祥的石榴等花卉,或是喜鵲、麒麟、馬等吉利禽獸,還有人物、書卷等。
除了以上所述歷代各式幾何形柱礎外,在漢代還看到一種動物形柱礎,如在徐州青山泉白集東漢畫像墓所見的綿羊形柱礎和在河南淮陽漢墓中出土的一件石天祿承盤。徐州綿羊形柱礎羊作蹲伏狀,卷角、垂須、緊嘴微露齒,形態生動。河南天祿承盤是將一天祿立於圓形底座之上,昂首、四肢微屈、頭頂生角、尖圓耳、圓眼、獅鼻、張口露齒、頦下垂長須、肩生雙翼、長尾捲曲。天祿背上立一圓柱,柱頂出斗拱,呈圓形盤。
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柱礎不但成為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大特色,而且已成了融石刻、造型、信仰等多種文化內涵於一體的藝術奇葩。
斗拱,也寫作斗棋。在漢代,斗拱分稱,斗還稱“櫨”、“柿”,(音而)、“粢”(音節)、“節”等,拱又稱“檎”(音薄)、“柵”(音研)、“核”(音疾)、“欒”,等。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特有的構件,用於殿堂建築。斗拱在屋頂的出檐下面,位於柱與梁之間。由方形的木塊“斗”、弓形的短木“拱”和斜置的長方枋“昂”組成。斗拱的作用是支撐巨大的屋頂出檐。以減少室內大梁的跨度,分散樑柱對大屋頂的負荷。斗拱還是等級制度的象徵,斗拱的大小與出挑的層數有關,層數越多,等級越高。
漢代斗拱多見於石祠、石闕及墓中,或見於畫像磚石、壁畫與明器。從漢代斗拱所處的位置來看,當時已經有了柱頭斗拱、補間斗拱和轉角斗拱。它們的形式和變化很多,有的有拱無斗,有的有斗無拱,有的拱、斗、升俱全,以一斗二升或一斗三升為多見。角部除正出九十度或斜出四十五度挑梁(或華拱)上加斗拱外,還有使用交手拱、斜撐或角神的。拱的單體有全拱和半拱之分,在使用中也初具了華拱、泥道拱、瓜子拱、令拱和實拍拱的功能。拱的外形有矩形拱、折線拱、曲線拱、人字拱、交手拱、曲尺拱、龍首翼身拱等。斗和升既有較簡單的矩形與梯形式樣,也有斗身和斗欹都較完備的(又可分為平盤式和槽口式)。此外,斗拱還有單拱與重拱的區別。漢代斗拱在百花齊放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在結構功能和造型藝術上更加完善並趨於統一,由此奠定了我國古代建築斗拱的基本形式,為後代斗拱的完全成熟開闢了道路。
從南北朝到隋唐,斗拱在類型與數量上雖不及兩漢豐富,但甘肅敦煌二百五十一窟及二百五十四窟中的北魏單抄插拱,卻是我國現知最早的木拱實例。現存最早的完整木構架建築及斗拱始見於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斗拱,在結構功能、構造形式和造型比例方面,都已臻於完善,可認為是我國古代木建築斗拱成熟的代表,後代的斗拱基本上都遵循這一形制。P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