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蟾蜍指名亞種

中華蟾蜍指名亞種

中華蟾蜍指名亞種雄蟾,蟾蜍科蟾蜍屬物種,生活在不同海拔區的多種生境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蟾蜍指名亞種
  • 外文名:zhoushan Toad
  • 別名:癩格包
  • 拉丁學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Cantor, T.,1842.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蟾蜍科
  • :蟾蜍屬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95毫米,雌蟾105毫米左右。頭寬大於頭長,吻棱明顯;鼻間距小於眼間距;上眼瞼無顯著的疣;鼓膜顯著,近圓形。皮膚粗糙,背部布滿大小不等的圓形瘰粒,僅頭部平滑,耳後腺大呈長圓形;腹部滿布疣粒,脛部瘰粒大,一般無跗褶。雄性背面墨綠色或褐綠色,雌性背面色淺,呈土褐色;腹面乳黃色與棕色或黑色形成花斑,一般無土紅色斑紋。雄性內側3指基部有黑色婚墊,無聲囊。卵徑1.5毫米左右,動物極黑色,植物極棕色。蝌蚪全長30毫米,頭體長12毫米左右;體和尾肌色黑,尾鰭弱而薄,色淺,尾末端鈍尖;唇齒式為Ⅰ:1—1/Ⅲ;僅兩口角有唇乳突。

生境繁殖

生活在不同海拔區的多種生境中。除冬眠和繁殖期在水中生活外,一般多在陸地草叢、林下、居民點周圍或溝邊、山坡的石下或土穴、石洞等潮濕地方棲息。黃昏時出來捕食,其食性較廣。蝌蚪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食肉類及動物的屍體;幼蟾以小蟲子為食;成蟾主要捕食蝗蟲、螻蛄、象鼻蟲、棉鈴蟲、地老虎、金龜子、蝶類幼蟲、蟻類、蝸牛、瓢蟲、蜂、蚯蚓等。成蟾在東北於3~4月產卵,在四川於1~2月產卵,卵多呈雙行(有的呈4行),排列於管狀膠質卵帶內,卵帶纏繞在水草上,產卵2000~8000粒。成體在9~10月、幼體在10~11月進入水中或鬆軟的泥沙中越冬。

分布範圍

除寧夏、新疆、西藏、青海、雲南、海南外,其餘各省、區均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