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必讀:魯迅經典文集》內容簡介:魯迅一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不息,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一生著作卷帙浩繁,涉及雜文、散文、小說、譯作、古籍研究等諸多體裁。《中華經典必讀:魯迅經典文集》將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及經典雜文結集出版,能使讀者近距離地感受到魯迅那直面人生、悲天憫人的藝術魅力!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經典必讀:魯迅經典文集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頁數:312頁
- 開本:16
- 作者:魯迅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49020X, 9787506490207
內容簡介
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號為戰士。——林語堂
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葉聖陶
魯迅精神不但在當代沒有過時,而且今後仍將具有極為獨特重要的意義。——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 王錫榮
看看魯迅先生文章的目錄,大概就沒人敢說這不是個淵博的人。可是“淵博”二字還不是對魯迅先生的恰好贊同。——老舍
魯迅先生的文字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魯迅的藝術創造力是驚人的。
圖書目錄
自序
狂人日記
孔乙己
藥
明天
一件小事
頭髮的故事
風波
故鄉
阿Q正傳
端午節
白光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
彷徨
祝福
在酒樓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長明燈
示眾
高老夫子
孤獨者
傷逝
弟兄
離婚
故事新編
補天
奔月
理水
採薇
鑄劍
出關
非攻
起死
野草
題辭
秋夜
影的告別
求乞者
我的失戀
復仇
復仇(其二)
希望
雪
風箏
好的故事
過客
死火
狗的駁詰
失掉的好地獄
墓碣文
頹敗線的顫動
立論
死後
這樣的戰士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臘葉
淡淡的血痕中
一覺
朝花夕拾
小引
狗·貓·鼠
阿長與《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藤野先生
范愛農
後記
雜文
我之節烈觀
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咬文嚼字(一至二)
記念劉和珍君
讀書雜談
無聲的中國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友邦驚詫”論
為了忘卻的記念
拿來主義
論“人言可畏”
序言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豫山、豫亭,浙江紹興人。他一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不息,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華“民族魂”。
魯迅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的小康之家,從小就在祖父和父親的教導下學習。1892年,魯迅入私塾三味書屋讀書。次年,祖父因科舉舞弊案被革職下獄,父親也重病在床,家道逐漸衰落。驟然而來的家庭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嘗世態炎涼,他開始輾轉於外婆家、藥店、當鋪等地,擔負起家庭的重擔。而他童年和少年時的生活場所,如百草園、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都成為他後來的兩部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1898年,17歲的魯迅離開家鄉,進入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後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學堂,開始接觸到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和先進的文化思想。19叭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次年,魯迅東渡日本,先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現代醫學,與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結下了深摯的情意。魯迅後來作有散文《藤野先生》。
當年,魯迅之所以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但他的這個夢想很快就破滅了,殘酷的現實使他充分感知到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在一次上課放映的時事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這一幕場景使魯迅真正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最終,魯迅棄醫從文,走上了以筆代戈、警醒國民的文學創作之路。
1909年,魯迅從日本歸國,先後在學校和教育部任職。這個時期,中國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相繼爆發,使魯迅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地噴發出來。1918年,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正式發表,這篇小說凝聚了魯迅自童年起對痛苦人生的全部體驗和對中華民族命運的深沉思索。之後,魯迅又陸續發表了多篇短篇小說,均被編入1923年出版的《吶喊》和1926年出版的《彷徨》兩個短篇小說集中。
魯迅的小說是對現實社會的冷峻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的筆墨著重描繪了孔乙己、華老栓、阿Q、祥林嫂這樣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而對他們的態度則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在《吶喊》、《彷徨》問世的同時,魯迅還創作了散文詩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並分別於1927年和1928年出版。《野草》是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一朵奇葩,它收錄的散文詩呈現出迷離恍惚、奇詭幻美的意境,傳達出了魯迅最內在的情緒體驗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魯迅曾說:“我的哲學都在《野草》里。”《朝花夕拾》中的散文表現的則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懷念,體現了魯迅散文創作的藝術成就。
魯迅晚年還完成了小說集《故事新編》,並於1936年出版。這部小說集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歷史事實,如補天、奔月、鑄劍,但加進了魯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重塑了那些被中國封建文人聖化了的歷史人物的形象,創立了一種完全新型的歷史小說的寫法。 最充分體現魯迅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還要首推他的雜文,他的雜文是“感應的神經”,能夠“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記錄了那個時代的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魯迅還著有《墳》、《熱風》《華蓋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15部雜文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抹煞。
魯迅一生著作卷帙浩繁,涉及雜文、散文、小說、譯作、古籍研究等諸多體裁,彙編成書後有數十卷。本書編者特別精選了其中的經典作品,將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及部分雜文結集出版,希望能使讀者近距離地感受到魯迅那直面人生、悲天憫人的藝術魅力!
編者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