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真地鱉

中華真地鱉

中華真地鱉是地鱉蠊科昆蟲,也稱為土元、土咩咩、“簸箕蟲”等。雌蟲黑色有光澤,雄蟲淡褐色無光澤。體形呈卵圓形,體長約35毫米,頭小,藏在前胸的腹面,頭上生出一對長約20毫米的觸角,複眼很大,圍繞在觸角外側的上方。雌蟲無翅,雄蟲有翅。

常在住宅牆根的土內活動。乾燥的雌蟲是藥材,可以治跌打損傷等症,有研究發現它可以治療癌症,開始大量人工飼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華真地鱉
  • 拉丁學名: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蜚蠊目
  • :地鱉蠊科
  • :中華真地鱉
生活習性,識別特徵,

生活習性

中華真地鱉又名中華地鱉,俗稱土鱉蟲蟅蟲過街地烏龜接骨蟲,在中藥中稱為土元,有行瘀化血功效,尤其對接骨續筋,故名“接骨蟲”。除中華真地鱉外,冀地鱉金邊地鱉地鱉類亦常被當作“土元”使用,但中華真地鱉是當中最常見及最多人養殖的一種。另外亦有人把它用作名貴營養菜餚材料如“油煎銀鱉”、“紅燒地鱉”等。
中華真地鱉喜歡在陰暗潮濕、腐殖質豐富、稍偏鹼性的鬆土中活動。它們有較強的避光性,習慣晝伏夜出,白天隱伏在潮濕的鬆土中,到黃昏時才出來活動、覓食、交配。地鱉蟲無自衛能力,一旦發覺有響動和或亮光,便立即潛逃,假若逃之不及而被捕捉,便會立即裝死。
中華真地鱉的生長發育很受溫度的影響,最適宜的溫度是26~32℃,若超過38℃,就會使中華真地鱉難以安寧,若低於17℃,活動就會減少,生長緩慢,若低於7℃就會冬眠,一旦低於零下5℃就會凍死。

識別特徵

雌蟲體近黑色,身體扁平,橢圓形,背部稍隆起似鍋蓋。體長30~35毫米,體寬25~30毫米。背面赤褐色至黑褐色,稍有灰藍色光澤。頭小,隱於前胸下,口器咀嚼式,觸角絲狀,黑褐色;複眼大,呈腎形。雄蟲前翅具褐色網狀斑紋,前足脛節端刺8個,中刺1個,中刺位於脛節下緣。腹部9節,第一腹板被後胸背板所掩蓋。前、中、後足的跗節都是5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