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熊貓谷·成都大熊貓繁育野放研究中心

2010年5月29日,大熊貓基地震後重建項目之一,“中華熊貓谷·成都大熊貓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在四川都江堰市玉堂鎮馬家溝奠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熊貓谷·成都大熊貓繁育野放研究中心
  • 成立日期:2010年5月29日
  • 地理位置:都江堰市玉堂鎮馬家溝
  • 主要職責:大熊貓繁育野放研究
社會貢獻,項目規模,

社會貢獻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費立松介紹,目前,大熊貓的繁殖、飼養技術已取得突破,野放研究是將國寶大熊貓送歸自然的最後一步。
根據《拯救大熊貓》等相關文獻記載,1953年1月17日,都江堰市玉堂鎮轄區從野外獲得一隻幼年大熊貓,運往成都動物園,開創了近代飼養大熊貓的序幕。因此,“中華熊貓谷”項目的建設就是一場讓大熊貓“重歸玉堂”的生態行動。

項目規模

該項目首期占地面積2023畝,總共預計投資1.6億元人民幣,預計3-5年內建成。區域內依序設立後勤工作配套區、科研教育體驗區、野外救護檢疫區、野化飼養繁育區、半原生態野放過渡試驗區、原生態野放實驗區等6大功能區。其中,過渡試驗區和野放實驗區將限制性地對中外科學家、保護組織開放。公眾可在野化飼養繁育區觀看大熊貓。
“大熊貓繁育野化研究中心”建成後,將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臥龍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都江堰大熊貓疾控中心”、“陝西省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搶救救護中心”共同構建起融大熊貓移地保護、就地保護和野化過渡中心為一體的綜合保護體系,有望實現大熊貓這一物種和其棲息地的可持續發展。
費立松說,目前,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的國際研究團隊已有雛形。首批亞成體大熊貓將在2010年底送至野放研究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