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泡枝苔蟲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東崗嶺的泥盆紀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泡枝苔蟲
- 外文名:Cystiramus sinicus Yang et Hu, 1965
- 形成時代:泥盆紀
- 產地: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東崗嶺
特徵描述,保存單位,
特徵描述
硬體枝狀,頂端分叉。高21毫米;直徑3.7~4毫米,分叉處為6.6毫米。硬體表面具有顯著突起,相令突起的中心相距為2.4毫米。蟲室為次圓形,體壁厚。弦切面:室口呈橢圓形或次圓形;長直徑為0.11~0.21毫米,短直徑為0.12~0.16毫米;2毫米內有6~8個。體壁較厚,局部顯得較薄,厚約0.03~0.06毫米。蟲室之間全被細粒狀石灰質所充填,相鄰蟲室的中心相距0.24~0.38毫米,其中以0.32毫米者最為常見。口圍清楚而顯著,表面平滑,寬約0.03毫米。月牙構造不明顯,僅在蟲室的一端稍顯突出,約占蟲室圓周的1/4。縱切面:此種縱切面的特徵是,未成熟帶完全被與硬體平行生長的泡狀組織所充填,蟲管開始於未成熟帶的末端。未成熟帶泡狀組織呈伸長五邊形、六邊形或四邊形,連續排列,一般長0.16~0.24毫米,平均1毫米的間距內有3~4個。蟲管自未成熟帶末端開始發育,呈弧形向外彎曲,蟲管很短,與硬體表面近正交,故未成熟帶和成熟帶分界很明顯。體壁在成熟帶增厚;蟲管與蟲管之間全被石灰質所填充,未見泡狀組織。橫板很少,每個蟲管內有1~3條,彼此相距1~1.5個蟲管徑;有些蟲管中有彎曲橫板,其厚薄和水平橫板一樣。成熟帶呈層狀生長。從橫切面看,未成熟帶全為形狀小、排列緊密的多邊形的泡狀組織,未見蟲管,蟲管是自成熟帶的始端開始發育的;此外,成熟帶體壁增厚,兩者的界限均較縱切面清楚。未成熟頻寬約2毫米,成熟頻寬僅0.80~1.20毫米。
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