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史話:繪畫史話

《繪畫史話》介紹了博大精深的中國畫的悠久歷史,從率真、質樸的岩 畫到富有裝飾性的彩陶繪畫,及至壁畫、帛畫,再到題材豐富的人物、山水 、花鳥、風俗、文人畫等等,《繪畫史話》展現著中國繪畫的深厚傳統。中 國繪畫承載著我們民族文化的精神,表現著中國人的民族心理和思想感情,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成為了獨具特色、富有優良民族文化傳統和獨特表現手 法的繪畫品種。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文明史話:繪畫史話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99頁
  • 開本:16
  • 定價:18.00
  • 作者:劉士忠 龔莉
  •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081227
  • 品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繪畫史話》介紹了中國古代繪畫史的有關知識,對燦爛的中華繪畫史作了比較全面系統的介紹,有較強的學術性、科學性,而在語言上,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選配豐富圖片,彩色印刷,幫助讀者更為真切地貼近中國卷帙浩繁的繪畫歷史。

圖書目錄


引言
一、質樸、率真的史前繪畫
1.率真、質樸的岩畫
2.富有裝飾性的彩陶繪畫
二、神秘、威嚴的先秦繪畫
1.神秘威嚴、富麗典雅的青銅器紋樣
2.戰國帛畫
三、雄渾大氣的秦漢繪畫
1.壁畫
2.畫像石
3.畫像磚
4.帛畫
四、融台中外、絢麗多彩的魏晉南北朝繪畫
1.石窟壁畫
2.墓室壁畫
3.重要畫家及作品
五、畫雨中齊備、全面發展的隋唐繪畫
1.人物畫
2.山水畫
3.花鳥畫
4.墓室壁畫
5.石窟壁畫
六、承前啟後的五代繪畫
1.山水畫
2.花鳥畫
3.人物畫
七、全面繁榮的宋代及遼金繪畫
1.山水畫
2.花鳥畫
3.人物畫
4.風俗畫
5.文入畫
八、文人畫進一步發展的元代繪畫
1.山水畫
2.花鳥畫
3.人物畫
4.壁畫
九、畫派紛呈的明代繪畫
1.山水畫
2.花鳥畫
3.人物畫
十、守舊與創新並存的清代繪畫
1.山水畫
2.花鳥畫
3.人物畫
結束語
附錄(中國歷史年代表)

文摘

中國史前繪畫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岩畫。在新石器時代又出現了彩
陶。其上的裝飾紋樣亦具有繪畫性質,另外此時獸骨片及玉器上刻畫的動物
等圖像或紋飾,均反映了先民們對自然及自身的認識,以及他們的審美意識
。這些繪畫雖然手法稚拙,卻是一種繪畫藝術語言,作為中國畫的萌芽,具
有重要意義。
1.率真、質樸的岩畫
中國畫的起源應該追溯到岩畫。岩畫是人類最早的繪畫,至今最少也有
1.5萬年的歷史。遠古時期的先民們用堅硬的石器和顏料,後來又用金屬工
具,在岩石或崖壁表面,用雕鑿或塗繪的方式,製作出不同的圖像,主要表
現原始人的狩獵生活及其社會文化生活。
中國是世界上出現岩畫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記錄岩畫的國家。早
在北魏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就在其著作《水經注》中對岩畫作過記載
。中國岩畫分布廣泛,按題材內容和繪製手法,大致可分為:①北方草原岩
畫,多表現草原民族的狩獵生活及原始崇拜與信仰,繪製手法以雕鑿為主,
風格稚拙、粗狂;②東南沿海岩畫,多描繪與海洋及農業有關的物象,並有
大量的符號刻畫,多以凹線條為之,手法簡約;③西南高原岩畫,內容多為
狩獵、舞蹈、戰爭場景,多以紅顏料繪製,形象簡練而姿態生動。這些岩畫
有規模較大者,如新疆呼圖壁岩畫,在長約14米、高約9米的石壁上刻有大
大小小300多個人物和動物,表現了生殖崇拜及對種族繁衍的祈望;廣西花
山岩畫,在高30多米的崖壁上集中描繪了1900多幅圖像,包括人物、動物和
器物3類,為中國已知規模景十的岩畫。
彩陶即彩色陶器,是用赤鐵礦粉和氧化錳做顏料,使用類似毛筆的工具
,在器物胚胎的表面上描繪圖案,入窯經900~1050℃火燒後在器物橙紅的
底色上,呈現出黑、紅、白等色彩的圖像紋樣。
彩陶歷史久遠,在公元前5000年前後已有了彩陶的雛形,但典型的卻出
現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中。仰韶文化彩陶主要分為:①半
坡類型。彩陶的最大特徵是在器物的內底與外表,飾以人面魚紋、魚紋、魚
鳥結合紋,還有蛙、鹿及幾何紋等。其中以人面魚紋最精彩,它被描繪成魚
與人面相結合的圖像,雖然對其含義有不同解釋,如有人認為是圖騰的象徵
,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審美因素卻是不言而喻的。②廟底溝類型。早期彩陶以
鳥紋圖像為主,以後主要是植物紋與幾何紋。河南臨汝發現一件晚期的彩陶
缸,繪有鳥銜魚的圖像,鳥長喙叼一條大魚,高腳,眼大有神,通體白色,
應是鸛的形象,其旁立有一件長斧,有某種象徵意義。該畫以平塗畫法為主
,鳥的眼睛、魚用黑線勾出,線條有力,較好地表現了鸛鳥的形象及神態,
可謂是史前繪畫的代表作。
馬家窯文化彩陶分3種類型:①馬家窯類型。彩陶以漩渦紋、波浪紋最
具時代特點,器物的外表滿飾旋轉、起伏的圖案,富有強烈的運動感。其最
著名的一件具有繪畫意義的作品是1973年在青海大通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
在盆內壁分3組畫了15個手拉手的人物,正在水邊跳舞,人物形象呈剪影式
,舞姿優美,是一件非常珍貴的繪畫藝術品。②半山類型。彩陶圖案以鋸齒
螺旋紋、波浪紋、鋸齒紋最為精彩,其他有人物、蛙、魚等紋樣。③馬廠類
型。彩陶紋飾以同心圓、菱形、人形蛙為主。
彩陶作為原始先民們使用的器具,其豐富的造型和裝飾紋樣,反映了當
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對自然的認識以及審美意識。
二 神秘、威嚴的先秦繪畫
先秦指的是中國歷史上秦代以前的夏、商、西周及春秋、戰國時代。此
時的繪畫注重實用性,主要套用於建築壁畫、車服旗章紋樣以及青銅器、漆
玉器等器物上的紋飾,即裝飾性的圖案是此時繪畫的主要特徵,至戰國晚期
出現了獨立的繪畫——帛畫。
1.神秘威嚴、富麗典雅的青銅器紋樣
青銅器由錫、銅、鉛3種金屬熔合而成,是最能代表商周時期美術成就
,並具有時代特徵的人工造物。青銅器約在公元前1900年前就已出現,其後
出現了青銅禮器爵、聾等器物。商代後期以至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
器獲得迅速發展,工藝技術有了極大提高,出現了許多著名器物。
青銅器的周身大都飾有豐富、精美的圖案裝飾,它們具有繪畫性質,是
了解當時繪畫藝術的重要資料。商代中後期至西周早期流行饕餮紋(也稱作
獸面紋)、夔紋、鳥紋、象紋、虎紋、蟬紋及龜、蛇、魚等動物形象的圖像
紋樣,以及雲雷紋、乳釘紋、渦紋等幾何形紋飾。其中饕餮紋是以牛、虎、
羊等動物形象抽象而成,具有神秘威嚴色彩的動物形象。春秋戰國時期的圖
案紋樣神秘威嚴的氣氛減少,現實生活的圖像增多,裝飾紋樣出現了蟠虺紋
、蟠螭紋及波浪紋、貝紋、葉紋等,裝飾手法出現了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圖
案。
青銅器紋樣最具有繪畫性的是戰國時期的宴樂漁獵攻戰紋壺周身上的圖
像紋樣。此壺共3件,一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兩件分別出土於四川成都
百花潭和陝西鳳翔高王寺。以成都百花潭出土者為例,其身飾有4列圖像,
自上而下分別是:①正在演習射箭的貴族、操作庖廚的僕役、採集桑葉的男
女;②正在宴飲觀賞樂舞和舉行弋射活動的貴族;③情景激烈的水陸攻戰場
面;④貴族的狩獵場面。畫面中的人物呈剪影式,造型準確,動作姿態生動
,注意穿插組合,構圖較為優美,說明當時繪畫已經相當進步。
2.戰國帛畫
能夠代表先秦時期繪畫發展水平的是戰國帛畫。帛是絲織品的統稱,顧
名思義,帛畫就是畫在絲織品上的畫。戰國帛畫是真正意義上的繪畫,目前
發現有兩幅:一幅是1949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畫面縱31厘米,
橫22.5厘米。畫有一長裙曳地的貴族婦女側身左向佇立,雙手合十;人物
頭部上方畫一碩大的鳳鳥,引頸張喙,雙爪騰踏,展翅翹羽,呈左向飛翔狀
;人物的對面即畫面左邊為一自下而上身軀扭曲騰空上升的龍。另一幅是
1973年出土於長沙子彈庫楚墓,畫面縱37.5厘米,橫28厘米。畫一貴族男
子側身左立,高冠長袍,腰佩長劍,手執韁繩,駕一舟形長龍,乘風而行;
其上華蓋飄穗,其下鯉魚潛游,龍尾立一鶴,呈仰天引頸狀。這兩幅帛畫帶
有肖像畫性質,且描繪的是龍鳳引導主人飛翔騰空,因此其主題應是引魂升
天。
在造型手法上,兩幅帛畫以線條為主,畫中人物比例適當,造型準確,
形象亦頗生動。其中貴婦的細腰被認為是楚王好細腰的形象反映,具有時代
信息,而龍、鳳、鶴、魚等動物形象的造型亦準確並各具特徵,說明作者具
有較高的造型能力。畫中線條的運用熟練而嚴謹,其線細如遊絲,綿長而圓
勁,舒展飛揚,富有表現力。除線條外,帛畫還在某些局部使用了渲染和著
色,更好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戰國帛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以
線為主的描繪手段,成為後來中國畫的基本造型手法,而渲染的使用亦在其
後的繪畫中得到沿用並逐漸豐富。戰國帛畫可以說是中國畫的濫觴。
P4-13

序言

我不是一個科班出身的歷史學工作者,基礎的中國歷史知識,幾乎全部
得自自學。所謂“自學”,也就是自己摸索著讀書。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篇
幅簡短的歷史知識小叢書,給我提供過非常重要的幫助,是引領我步入中華
文明殿堂的有益嚮導。按照我所經歷的切身感受,像這樣簡明扼要的小書,
對於青少年和其他普通讀者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應當會有更大的幫助。現
在擺在讀者面前的這套《中華文明史話》彩圖普及叢書,就是這樣一部中國
歷史知識系列專題讀本。
編撰這樣的歷史知識介紹性書籍,首先是要保證知識的準確性。這一點
說起來簡單,要想做好卻很不容易。從本質上來講,這是由於歷史本身的復
雜性和認識歷史的困難性所造成的,根本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用通俗的形式
來表述,尤為困難。好在讀者都能夠清楚理解,它只是引領你入門的路標,
中華文明無盡的深邃內涵,還有待你自己去慢慢一一領略。
這套《中華文明史話》彩圖普及叢書,在首先注重知識準確性的基礎上
,編撰者還力求
使文字敘述生動、規範,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內容則注重富有情趣,
具有靈動的時代色彩,希望能夠集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時代性於一體
;選題則努力契合社會公眾所關注的問題;同時選配較多圖片,彩色印刷,
幫助讀者更為真切地貼近歷史。
生活在物質文化高度發達的當代社會而來學習久已逝去的歷史知識,經
常會有人提出為什麼要讀這些書籍的問題。中國古代士大夫對歷史知識價值
的闡釋,是“以史為鑑”,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特別是處理政務時借鑑歷史
的經驗。歷史知識這一功能,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並不是與每一個人都
有直接的關係。對於大多數社會普通民眾,尤其是對於青少年朋友來說,我
想,歷史知識雖然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服穿,但卻是人類精神不可或
缺的基本營養要素。讀史會使人們的頭腦更為健全,智慧更為發達,情操更
為高潔,趣味也更為豐富。
2009年4月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