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文化大典

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35萬字的《中華姓氏文化大典》首卷日前在京首發。該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為讀者詳細解答源遠流長的中華姓氏文化。《中華姓氏文化大典》共12卷、260部、600餘冊,約一億兩千萬字,數萬幀照片,歷時五年完成。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姓氏文化大典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
主要內容,出版背景,

主要內容

2015年1月26日,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主辦的《中華姓氏文化大典》(以下簡稱《大典》)首卷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大典》由許嘉璐題簽。當日,《大典》高級顧問翟泰豐、吳基傳、於友先、賈連朝、葛紀謙出席會議或來信致賀。
中華姓氏文化大典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大典》編委會主任趙德潤表示,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原因是自古以來就有慎終追遠、祖宗崇拜的文化傳統;而祖宗崇拜代代血肉相連,不容易中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前會長、社會學家費孝通曾提出著名的“文化自覺”論,意即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編纂《中華姓氏文化大典》是以姓氏文化為紐帶和橋樑,構建中華兒女尋根問祖的基礎平台,以實現“萬姓同源,認祖歸宗,尋根聯誼,合作發展”為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中華姓氏文化大典》編纂一十二卷、二百六十部、六百餘冊,近一億二千萬字,數萬幀照片,計畫用五年時間完成。《中華姓氏文化大典》第一卷至第三卷,分別為《姓氏文化總論》、《譜牒文化通釋》、《姓氏源流》,系姓氏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論。第四卷至第八卷為《家風·家訓·字輩·楹聯》、《姓氏源流》、《少數民族特色姓氏》、《河洛文化與台灣姓氏》、《海外華人謁祖尋根》,是解讀姓氏文化必備的基本知識。第九卷《歷代姓氏書集成》為姓氏文化的基本文獻,廣邀各大圖書館及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集體纂輯。第十卷《姓氏採風集錦》由“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組織實施,邀約各級新聞媒體,海內外宗親組織和各地、各界有志之士,實地考察編輯。第十一卷《姓氏文化圖表附錄》是解讀研究姓氏文化必備的輔助工具,由《大典》編委會工作人員廣收博採編輯。第十二卷《中華姓氏通鑑》是由《百家姓》的單姓分冊構成,邀請各姓氏宗親組織和社會人士分別編輯。
《中華姓氏文化大典》第一卷《姓氏文化總論》主要內容包括“姓氏的起源與形成”、“姓氏制度的確立和社會功能”、“姓氏的發展演變與民族融合”、“少數民族的姓氏特色”、“姓氏的文化內涵與類別特色”、“歷代移民與姓氏的播遷流布”、“郡望堂號家族標誌”、“族譜宗祠凝聚血親”、“歷代姓氏學的概述著錄提要”、“當代姓氏研究的概論”等等,是了解、研究中華姓氏文化不可多得的典籍圖書。

出版背景

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理事長趙建軍表示,姓氏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的文化內涵。在眾多姓氏族譜家譜中,殘缺斷代者多,幾臻完善者少;在諸多姓氏著作中,個姓單著者多,經典權威者少。散失損毀嚴重,令人痛惜和憂慮。改革開放三十年,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政府倡導構建和諧社會,民心所向。國內擁有大批姓氏研究人才,重點大學都有姓氏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還有無數的民間關心姓氏文化研究人才。近年來大批姓氏專著、學術刊物不斷問世,為姓氏文化研究創造了一定條件。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成立後,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的大力支持下及時展開了《大典》編纂的籌備工作。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經過多年的積累,多方準備,聯合有關社科、歷史文化等眾多單位及宗親組織擬定了《中華姓氏文化大典》的編篡工作方案,以期舉全國之力打造具有“集成性和系統性、權威性和經典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的《中華姓氏文化大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