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從南海海域捕獲的中華團扇鰩(俗稱“魔鬼魚”)。被人類稱之為“美麗與毒性共存”的“魔鬼魚”,是8月初被瓊海市漁民從南沙群島深水海域捕獲的。8月10日本報記者應人民公園海底世界之邀到瓊海接回“魔鬼魚”。
基本介紹
簡介,外形特徵,分布,生長繁殖,營養成分,
簡介
兩條從南海海域捕獲的中華團扇鰩(俗稱“魔鬼魚”),8月14日中午抵達南寧,安家南寧市人民公園海底世界。
被人類稱之為“美麗與毒性共存”的“魔鬼魚”,是8月初被瓊海市漁民從南沙群島深水海域捕獲的。8月10日本報記者應人民公園海底世界之邀到瓊海接回“魔鬼魚”。當時兩條“魔鬼魚”被暫存在瓊海市一居民處調養,讓它們先適應一下陸地生活,再作長途運輸。因為天氣炎熱,還特別選在晚上起程。8月13日晚上10時許,兩條“魔鬼魚”被人從池子裡托起,裹在紅色的毯子裡,抬上專門運輸生猛海鮮的車廂里。車廂里專備有一個用帆布做成的“池子”,這便是兩條“魔鬼魚”路途中臨時的“家”了。為了降溫,押送的技工一路上還不停地往帆布池裡投冰塊。14日中午13時30分,兩條“魔鬼魚”終於到“家”了。與它們同時而來的還有20多個種類的不同顏色、形狀各異的幾十條觀賞海魚。
15時30分,兩條“魔鬼魚”被送進了海底世界的觀賞池裡。它們的身軀是圓形的,直徑約1.5米。後部有一根約1米長的尾巴,上面突出一小段白色的刺。別小看這段刺,據說,這上面有劇毒,會使人致命,所以漁民想捕獲它們並非易事。由於長途跋涉,“魔鬼魚”顯得十分疲憊,趴在池子裡一動也不動。一條“魔鬼魚”在潛水員的輕輕撫摸下,慢慢地遊動了起來:身體的邊鰻隨水飄動,像浮動著的絲帶,輕曼飄逸,引得遊客陣陣喝彩。
外形特徵
“魔鬼魚”遊動的身姿如此優美,為何俗稱這么可怕?原來,它的相貌比較特別,有些像魔鬼。它的嘴巴在底部,兩邊整齊地分布著五六個小孔,叫鰓,負責排氣,隨著遊動一張一合地,十分有趣。雖然名字十分恐怖,但它們卻是海洋世界裡的“佛家弟子”,從不殺生。儘管從不殺生,但它們和兇猛的鯊魚卻又是同胞兄弟。它們是玩捉迷藏的高手,可以通過腮部的呼吸掀起海底的珊瑚沙,來蓋住整個身體,只露出尾巴。
吻軟骨短小 ( 不伸達顱骨至吻端距的一半), 胸鰭與頭側間, 在下領水平線上具 一小型圓形發電器。
, 胸鰭與頭側間,在下領水平線上具一小型圓形發電器,實為皮膚感覺器官舌羅倫瓮群每一單元有基部的瓮(壺腹)、羅倫管內有透明的粘液, 及末端開孔於皮膚的小孔; 瓮由3~4 個小囊組成, 有第七對腦神經顏面神經的神經末稍分布, 故外觀呈乳白色,瓮集中成群, 故被誤認為發電器官.
分布
中國團扇鰩分布於中國、朝鮮西南部和日本本州中部以南水域,為小型底層魚類。
生長繁殖
1.中國團扇鰩為非等速生長魚類,其脊椎骨年輪多為單帶型、部分為雙帶型、極少為多帶型,年輪形成期為1月份~3月份。3月份為群體形成年輪的高峰期。漁獲物由1-7齡魚組成,群體平均年齡為3.63,以3齡魚占絕對優勢,其次是4齡魚和5齡魚,分別占漁獲物的40.34%、25.21%和5.04%。
2.中國團扇鰩椎體半徑與全長的關係為:雌魚:TL雌魚= 107.08R + 178.79(r=0.9023)雄魚:TL雄魚= 101.93R + 203.01(r=0.7228)兩個方程回歸顯著,能較好的反應雌、雄中國團扇鰩全長(TL)與椎體半徑(R)的關係,基本符合實際情況。
3.中國團扇鰩體長-體重的關係為:雌魚:W=1.0×10-5×L2.8808(r=0.9757)雄魚:W=2.0×10-5×L2.7635(r=0.9688)方程回歸顯著,體長-體重關係式比較符合閩南近海中國團扇鰩體長體重關係。方程冪指數為2.8808和2.7635,說明閩南近海中國團扇鰩屬於非等速生長的魚類。
4.中國團扇鰩精巢結構類型是背面外側壺腹生成區的縱行帶狀分布及由背至腹的扇形分布形式,其結構類型為扇形;中國團扇鰩雌魚卵巢為裸露型卵巢,重量範圍在0.22g-36.25g;左側卵巢重量在0.22g-25.98g之間,右側卵巢重量在0.32g-36.25g之間,均為功能性卵巢,各期卵細胞發育是分批次同步進行的。
營養成分
中國團扇鰩肌肉水分含量為75. 86%, 灰分含量為 5. 15% , 能值為21. 49M J/kg; 林氏團扇鰩肌肉水分含量為76. 66%, 灰分含量為 5. 04% , 能值為 21. 29M J/kg. 中國團扇鰩、林氏團扇鰩的體重與體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中國團扇鰩、林氏團扇鰩的水分含量隨體重的增加而減小, 能值隨體重的增加而升高; 中國團扇鰩肌肉的能值與水分含量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遞減的趨勢, 林氏團扇鰩水分含量與灰分含量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遞增的趨勢. 此外, 中國團扇鰩、林氏團扇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及能值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這與魚體自身的生物學特性有關, 也受到環境因子變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