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史學三千年史

中華史學三千年史

《中華史學三千年史》是2010年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小樹。

該書主要介紹中華三千年歷史過程中,史學的產生、發展、成熟、演化。本書是關於研究中華三千年史學的專著,書中包括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中華史學、秦王朝統治下的中華史學、西漢時期中華史學的傳播、新莽王朝與東漢時期的中華史學、三國與西晉時期的中華史學等內容。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史學三千年史
  • 作者:李小樹
  • ISBN:9787504734037
  • 類別:歷史
  • 定價:¥38.00
  •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6-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所要呈現給讀者的是作為一個偉大民族天才創造與智慧結晶的史學。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史學始終承載著十分重要的職任,人們通過史學記錄社會的發展歷程,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發現並順應社會的發展規律,從而更好地把握自身的觀念與行為,以保證社會的良性運轉,促進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無論傳統史學的彰善癉惡、樹之風聲,還是現代史學的探尋規律以感知現實、洞見未來,都是這種職任的集中體現,這是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終極追求。而在社會道德的層面上,長久以來,史學都視道德教化為天然使命。其最為常見的形式是通過“記事載言”而“勸善懲惡”,使世人“不出戶庭,而窮覽千載。見賢而思齊,見不肖而內自省。”毫無疑問,這種對遵德自律的表彰,對背德行惡的鞭撻,有著重要的道德垂範作用,它可以最佳化民風,激活有利於社會進步與文明的“向善意識”,從而最大限度地消解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的潛在因素,使人文生態在風俗善、禍亂止中得以改善,使俗靜民和成為一種常態並最終惠及大眾與社會。

作者簡介

李小樹,1949年10月出生,四川天全人。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主要從事中國史學史和中國監察史的研究與教學。獨立及與人合作出版“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學史稿》、《秦漢魏晉南北朝監察史綱》、“反腐敗與監督通論》、《中國曆朝行政管理》等著作十多部。發表《論中國史學發展的形態演進與特徵變化》、《中國史學的雅俗分流與俗史學的復興》、《秦漢時期中國史學的演進》、《班固受賄寫史辨疑》、《留名心理驅動下的漢晉樹碑之風與史傳寫作》、《魏晉南北朝民間史學活動探論》、《陳壽“謗議”諸葛亮質疑》、《公元3—6世紀三晉史學區域發展探論》、《宋代商業性講史的興起與通俗史學的發展》、《11-19世紀中國史學的大眾化歷程》、《封建傳統史學的沒落與通俗史學的興盛——明代史學探論》、《論20世紀中國史學大眾化的百年歷程》、“李大釗史學理論蘊含的幾個觀念》、《論季大釗在中國史學多元格局中的理論選擇》、《關於“通俗歷史熱”的歷史學考察》、《關於通俗史學的幾個問題》等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導言
文明曙光中的歷史記憶——中華史學的萌生與初步發展
成熟篇 華夏文明的璀璨明珠——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一世紀的
第一章 西周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西周時期的歷史記錄和記史制度
第二節 中華史學中重民觀念的出現
第三節 中華史學重鑑戒傳統的形成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史學的演進
第二節 中華史學秉筆直書優良傳統的形成
第三節 中華史學中重人事的歷史觀
第三章 中華史學的早期傳播
第一節 口頭講史與文字記史
第二節 不同類型的講史活動
第四章 秦與西漢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秦王朝統治下的中華史學
第二節 西漢時期中華史學的復興
第五章 西漢時期中華史學的傳播
第一節 史書的抄寫、傳閱與流通
第二節 講史活動的發展與變化
第六章 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一世紀的中華史家與史著
第一節 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的中華史著
第二節 西漢時期傑出的中華史家司馬遷
鼎盛篇 走向繁盛的東方學術——公元一世紀至公元十世紀
第一章 新莽王朝與東漢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新莽王朝與東漢時期中華史學的發展
第二節 東漢時期中華史學的傳播
第二章 三國與西晉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三國鼎立局面下的中華史學
第二節 西晉的統一與中華史學的發展
第三章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中華史學的繁榮
第二節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中華史學的時代特徵
第三節 十六國北朝史學與民族文化的融合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史學的民間傳播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的史著撰修、抄寫與傳閱活動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的民間授史活動與通俗歷史講唱活動
第五章 隋王朝統治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統一局面下的隋代史學
第二節 隋王朝對史學的控制與隋代史學的沉寂
第六章 唐王朝統治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唐代史學的主要成就
第二節 唐代政局的變化與史學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 官方設館集體修史的制度化
第四節 唐代民間的通俗歷史講唱活動
第七章 五代十國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五代十國時期史學的衰微
第二節 五代十國時期史學衰落的原因
第八章 公元一世紀至公元十世紀的中華史家與史著
第一節 王莽秉政至西晉時期的中華史家與史著
第二節 關於班固“受金”寫史和陳壽“謗議”諸葛亮問題
第三節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中華史家與史著
第四節 隋唐五代時期的中華史家與史著
演化篇 盛衰嬗變中的演化之路——公元十世紀至公元十九世紀中葉的中
第一章 兩宋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兩宋時期中華史學的興盛
第二節 兩宋時期中華史學興盛的社會背景
第三節 宋代商業性講史的興起與通俗史學的發展
第二章 遼、金、西夏統治區內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契丹、女真、党項族的口傳歷史
第二節 遼、金、西夏建國後史學的長足發展
第三節 遼、金、西夏建國後史學發展的原因
第三章 元王朝統治下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元代史學的成就與特點
第二節 蒙古族的統治對中華史學的影響
第四章 明王朝統治時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明代史學的成績
第二節 明代史學的特點
第三節 明代史學之不足
第四節 明王朝的文化政策與史學的變化
第五章 清前期的中華史學
第一節 清前期中華史學的發展
第二節 清初史學的“經世”與乾嘉考據史學
第六章 明清時期歷史的通俗傳播
第一節 廟堂史學的局限與通俗史學的發展
第二節 明清時期的通俗歷史講唱活動
第三節 明清時期的通俗歷史讀物
第四節 明清通俗歷史傳播興盛的背景及其影響
第七章 公元十世紀至公元十九世紀中葉的中華史家與史著
第一節 宋元時期的中華史家與史著
第二節 明代和清前期的中華史家與史著
參考文獻
後記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