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蒙學精華讀本:譯解》是明代還初道人洪英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傳統蒙學精華讀本:菜根譚譯解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頁數:308頁
- 開本:32
-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 作者:張池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12368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蒙學精華讀本:譯解》對原文做了詳細的翻譯,並進行了評析,讓讀者無障礙閱讀《中華傳統蒙學精華讀本:譯解》,體會書中所蘊合的人生智慧,明白處世之道,創造出輝煌的人生!
圖書目錄
第一篇為人處世篇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3
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4
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長/6
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9
義俠交友,純心作人/12
第二篇修身養性篇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17
靜中觀心,真妄畢見/19
德在人先,利居人後/20
動靜合宜,道之真體/22
客氣伏而正氣伸,妄心殺而真心現/24
留正氣給天地,遺清名於乾坤/26
降魔者先降自心,馭橫者先馭此氣/28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29
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32
謙虛受益,滿盈招損/33
謹言慎行,君子之道/36
不著色相,不留聲影/40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44
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47
持身不可輕,用心不可重/51
奇異無遠識,獨行無恆操/53
大量能容,不動聲色/54
不能養德,終歸末節/56
恬淡適己,身心自在/58
動靜合宜,出入無礙/61
處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62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64
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見人生之真趣/67
第三篇求學勵志篇
心事宜明,才華須韞/71
脫俗成名,超凡人聖/73
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75
偏見害人,聰明障道/77
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79
有木石心,具雲水趣/80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82
磨練之福久,參勘之知真/85
憂勞興國,逸豫亡身/86
君子窮當益工,勿失風雅氣度/87
厚德以積福,修道以解困/89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90
困苦窮乏,鍛鍊身心/92
學貴有恆,道在悟真/94
寬嚴得宜,勿偏一方/97
金須百鍊,矢不輕發/98
藏才隱智,任重致遠/102
喜憂安危,勿介於心/106
處逆境時比於下,心怠荒時思於上/107
讀心中之名文,聽本真之妙曲/108
見微知著,守正待時/110
不弄技巧,以拙為進/113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117
形影皆去,心境皆空/119
第四篇功業成敗篇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123
第五篇人生哲理篇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129
雪夜讀書神清,登山眺望心曠/133
驕矜無功,懺悔滅罪/134
天福無欲之貞士,而禍避禍之人/137
天道忌盈,卦終未濟/139
臨崖勒馬,起死回生/141
軒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懷廊廟/143
勉勵現前之業,圖謀未來之功/144
原其初心,觀其末路/146
正義路廣,欲情道狹/147
急流勇退,與世無爭/149
勿羨貴顯,勿慮飢餓/152
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慮/153
居安思危,處進思退/155
不希榮達,不畏權勢/157
和氣致祥,喜神多瑞/160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162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164
澹泊明志,肥甘喪節/165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動正/167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169
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170
富者應多施捨,智者宜不炫耀/172
居安思危,處亂思治/175
放得功名,便可脫凡/178
知退一步之法,加讓三分之功/180
種田地須除草艾,教弟子嚴謹交遊/182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184
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186
善人和氣一團,惡人殺氣騰騰/188
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189
多喜養福,去殺遠禍/192
殺氣寒薄,和氣福厚/193
一念私貪,萬劫不復/194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196
春風解凍,和氣消冰/198
凡事當留餘地,五分便無殃悔/200
持盈履滿,君子兢兢/204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207
盛極必衰,剝極必復/208
信人示己之誠,疑人顯己之詐/210
徑地早回頭/216
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219
事上敬謹,待下寬仁/221
知足則仙凡異路,善用則生殺自殊/222
生死成敗,一任自然/223
機神觸事,應物而發/224
勿待興盡,適可而止/226
月盈則虧,履滿者戒/227
滿腔和氣,隨地春風/229
萬事皆緣,隨遇而安/230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辱行污名不宜全推/232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234
對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236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238
不流於濃艷,不陷於枯寂/240
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244
施之不求,求之無功/247
厚德載物,雅量容人/250
能徹見心性,則天下平隱/254
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255
忠恕待人,養德遠害/257
德怨兩忘,恩仇俱泯/259
藏巧於拙,寓清於濁/261
毋以短攻短,毋以頑濟頑/264
對陰險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266
戒疏於慮,警傷於察/268
親近善人須知機杜讒,剷除惡人應保密防禍/270
真誠為人,圓轉涉世/272
律己宜嚴,待人宜寬/274
誠心和氣陶冶暴惡,名義氣節激礪邪曲/276
清濁並包,善惡兼容/278
寧為小人所毀,勿為君子所容/281
忘恩報怨,刻薄之尤/282
身在事中,心在局外/283
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285
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287
附贈篇
舍己毋處疑,施恩勿望報/295
卻私扶公,修身種德/295
直躬不畏人忌,無惡不懼人毀/296
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297
毋偏信自任,毋自滿嫉人/298
窮寇勿追,投鼠忌器/298
過歸己任,功讓他人/299
警世救人,功德無量/300
須冷眼觀物,勿輕動剛腸/300
春風育物,朔雪殺生/301
慎德於小事,施恩於無緣/302
厚待故交,禮遇衰朽/302
恩宜自薄而厚,威須先嚴後寬/303
渾然和氣,處事珍寶/303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304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305
讒言如雲蔽日,甘言如風侵肌/305
戒高絕之行,忌褊急之衷/306
處世要道,不即不離/307
參考文獻/308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3
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4
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長/6
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9
義俠交友,純心作人/12
第二篇修身養性篇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17
靜中觀心,真妄畢見/19
德在人先,利居人後/20
動靜合宜,道之真體/22
客氣伏而正氣伸,妄心殺而真心現/24
留正氣給天地,遺清名於乾坤/26
降魔者先降自心,馭橫者先馭此氣/28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29
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32
謙虛受益,滿盈招損/33
謹言慎行,君子之道/36
不著色相,不留聲影/40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44
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47
持身不可輕,用心不可重/51
奇異無遠識,獨行無恆操/53
大量能容,不動聲色/54
不能養德,終歸末節/56
恬淡適己,身心自在/58
動靜合宜,出入無礙/61
處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62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64
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見人生之真趣/67
第三篇求學勵志篇
心事宜明,才華須韞/71
脫俗成名,超凡人聖/73
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75
偏見害人,聰明障道/77
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79
有木石心,具雲水趣/80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82
磨練之福久,參勘之知真/85
憂勞興國,逸豫亡身/86
君子窮當益工,勿失風雅氣度/87
厚德以積福,修道以解困/89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90
困苦窮乏,鍛鍊身心/92
學貴有恆,道在悟真/94
寬嚴得宜,勿偏一方/97
金須百鍊,矢不輕發/98
藏才隱智,任重致遠/102
喜憂安危,勿介於心/106
處逆境時比於下,心怠荒時思於上/107
讀心中之名文,聽本真之妙曲/108
見微知著,守正待時/110
不弄技巧,以拙為進/113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117
形影皆去,心境皆空/119
第四篇功業成敗篇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123
第五篇人生哲理篇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129
雪夜讀書神清,登山眺望心曠/133
驕矜無功,懺悔滅罪/134
天福無欲之貞士,而禍避禍之人/137
天道忌盈,卦終未濟/139
臨崖勒馬,起死回生/141
軒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懷廊廟/143
勉勵現前之業,圖謀未來之功/144
原其初心,觀其末路/146
正義路廣,欲情道狹/147
急流勇退,與世無爭/149
勿羨貴顯,勿慮飢餓/152
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慮/153
居安思危,處進思退/155
不希榮達,不畏權勢/157
和氣致祥,喜神多瑞/160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162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164
澹泊明志,肥甘喪節/165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動正/167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169
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170
富者應多施捨,智者宜不炫耀/172
居安思危,處亂思治/175
放得功名,便可脫凡/178
知退一步之法,加讓三分之功/180
種田地須除草艾,教弟子嚴謹交遊/182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184
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186
善人和氣一團,惡人殺氣騰騰/188
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189
多喜養福,去殺遠禍/192
殺氣寒薄,和氣福厚/193
一念私貪,萬劫不復/194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196
春風解凍,和氣消冰/198
凡事當留餘地,五分便無殃悔/200
持盈履滿,君子兢兢/204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207
盛極必衰,剝極必復/208
信人示己之誠,疑人顯己之詐/210
徑地早回頭/216
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219
事上敬謹,待下寬仁/221
知足則仙凡異路,善用則生殺自殊/222
生死成敗,一任自然/223
機神觸事,應物而發/224
勿待興盡,適可而止/226
月盈則虧,履滿者戒/227
滿腔和氣,隨地春風/229
萬事皆緣,隨遇而安/230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辱行污名不宜全推/232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234
對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236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238
不流於濃艷,不陷於枯寂/240
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244
施之不求,求之無功/247
厚德載物,雅量容人/250
能徹見心性,則天下平隱/254
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255
忠恕待人,養德遠害/257
德怨兩忘,恩仇俱泯/259
藏巧於拙,寓清於濁/261
毋以短攻短,毋以頑濟頑/264
對陰險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266
戒疏於慮,警傷於察/268
親近善人須知機杜讒,剷除惡人應保密防禍/270
真誠為人,圓轉涉世/272
律己宜嚴,待人宜寬/274
誠心和氣陶冶暴惡,名義氣節激礪邪曲/276
清濁並包,善惡兼容/278
寧為小人所毀,勿為君子所容/281
忘恩報怨,刻薄之尤/282
身在事中,心在局外/283
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285
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287
附贈篇
舍己毋處疑,施恩勿望報/295
卻私扶公,修身種德/295
直躬不畏人忌,無惡不懼人毀/296
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297
毋偏信自任,毋自滿嫉人/298
窮寇勿追,投鼠忌器/298
過歸己任,功讓他人/299
警世救人,功德無量/300
須冷眼觀物,勿輕動剛腸/300
春風育物,朔雪殺生/301
慎德於小事,施恩於無緣/302
厚待故交,禮遇衰朽/302
恩宜自薄而厚,威須先嚴後寬/303
渾然和氣,處事珍寶/303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304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305
讒言如雲蔽日,甘言如風侵肌/305
戒高絕之行,忌褊急之衷/306
處世要道,不即不離/307
參考文獻/308
序言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練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譚》在本土長時期湮滅不聞,而在東土日本卻影響至深至廣。有學者統計,從明治四十年(1907)到大正四年(1916)的9年間,此書就出版了25次之多。到了20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更是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菜根譚》熱。日本工商界人士普遍認為,《菜根譚》一書所闡述的思想意趣,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對企業管理、用人制度、業務行銷、市場開拓及企業員工的自身修養等,皆能起到警策的作用。
這股熱潮隨之返及中國,也引起了中國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國內出版了多少種《菜根譚》已難以統計。現在,隨著“國學熱”的持續升溫,《菜根譚》與中國其他傳世經典一起,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案頭必備書。
菜根粗糲難食,就像是含辛茹苦的貧賤生活;若能自甘淡泊,不慕榮華,經得住貧賤生活的磨練,必能成就偉大事業。
菜根雖然淡而無味,卻是果實枝葉的根本。所謂: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樹無根,則枯;水無源,則竭;人無根,則徨;而國無根,則亡。吃青菜,我們一般丟掉根部,就像生活中那些質樸純真的道理,常常被我們遺忘。
《菜根譚》在本土長時期湮滅不聞,而在東土日本卻影響至深至廣。有學者統計,從明治四十年(1907)到大正四年(1916)的9年間,此書就出版了25次之多。到了20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更是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菜根譚》熱。日本工商界人士普遍認為,《菜根譚》一書所闡述的思想意趣,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對企業管理、用人制度、業務行銷、市場開拓及企業員工的自身修養等,皆能起到警策的作用。
這股熱潮隨之返及中國,也引起了中國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國內出版了多少種《菜根譚》已難以統計。現在,隨著“國學熱”的持續升溫,《菜根譚》與中國其他傳世經典一起,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案頭必備書。
菜根粗糲難食,就像是含辛茹苦的貧賤生活;若能自甘淡泊,不慕榮華,經得住貧賤生活的磨練,必能成就偉大事業。
菜根雖然淡而無味,卻是果實枝葉的根本。所謂: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樹無根,則枯;水無源,則竭;人無根,則徨;而國無根,則亡。吃青菜,我們一般丟掉根部,就像生活中那些質樸純真的道理,常常被我們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