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館信息
大使:桂從友(ChenYuming)
地址:LIDOVAGEN8,11525STOCKHOLM,SWEDEN
禮賓事務
辦公室
政治處
領事部
經商處
文化處
科技處
教育處
武官處
中國同瑞典的關係
雙邊政治關係
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同年,兩國互派大使,耿飈為我駐瑞典首任大使。
建交後,中瑞關係平穩發展,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各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並取得顯著成果。
20世紀50年代,瑞一直支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60、70年代,兩國部級交往逐漸增多。80年代兩國關係發展較快。瑞國王對華進行國事訪問,兩位首相和議長訪華。我國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領導人相繼訪瑞。
1992年以來,中瑞關係不斷發展,高層互訪較頻繁,各部門、各級別的交流與合作顯著增加,增進了兩國的相互了解和友好關係。瑞方訪華的主要有:副首相兼社會大臣韋斯特貝里(1993年),外交大臣葉爾姆-瓦倫(1995年),首相佩爾松(1996年),副首相葉爾姆-瓦倫(2000年)、外交大臣林德(2001年)、三軍總司令約翰·赫德斯泰德、工商大臣帕格羅茨基(2002年),教育和科學大臣厄斯特羅斯(2003年),外交大臣弗賴瓦爾茲、司法大臣博德斯特倫、環境大臣索摩斯塔德(2004年),基礎設施大臣梅辛(2004年、2005年),工商大臣厄斯特羅斯、衛生與老年護理大臣約翰松、財政大臣努德、可持續發展大臣薩林、議會第一副議長韋斯特貝里、瑞王儲維多利亞公主(非正式)、瓦倫堡財團負責人彼得·瓦倫堡(2005年)、瑞外交部移民及避難政策大臣霍爾姆貝里(2006年)、副首相兼工商大臣奧洛夫松、貿易大臣圖爾福什、教育和科研大臣雷榮堡、基礎設施事務大臣托爾斯騰松(2007年)、文化大臣麗列羅特、教育大臣比約隆德(2008年)、外交大臣比爾特(2009年、2010年)、議會第一副議長比約克曼(2010年)等。
中方對瑞典的重要訪問有:田紀雲副總理、朱鎔基副總理(1992年),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1993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4年),李嵐清副總理(1995年),
鄒家華副總理(1996年),吳邦國副總理(1997年),唐家璇外長(1999年),
王忠禹國務委員(200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賈春旺(2003年),吳儀副總理、李肇星外長(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李鐵映(2006年),全國政協副主席
李兆焯(2007年),全國政協副主席
董建華、前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200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華建敏(2010年)等。
2006年7月,瑞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對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瑞典“
哥德堡號”仿古船駛抵廣州的歡迎儀式。2007年6月,胡錦濤主席對瑞典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哥德堡號”仿古船返航抵達儀式。此訪是我國家元首首次對瑞典進行國事訪問。
2008年4月11-15日,瑞首相賴因費爾特對華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開幕式,胡錦濤主席、吳邦國委員長和溫家寶總理分別與其會見、會談。5月,瑞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首相賴因費爾特分別就四川特大地震災害致信我國家領導人表示慰問,瑞政府為我抗震救災提供了312萬美元的援助物資。8-9月,瑞國王和王室成員來華觀摩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10月,賴因費爾特來華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2009年11月,賴因費爾特來華出席第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2010年3月,習近平副主席訪問瑞典。4月,瑞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首相賴因費爾特分別就青海玉樹地震災害致信我國家領導人表示慰問。5月,瑞國王和奧洛夫松副首相來華出席上海世博會瑞典館日和中瑞建交60周年慶祝活動。
雙邊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瑞建交以來,兩國經貿關係得到長足發展。1957年,兩國簽訂了政府間貿易協定。同年,雙邊貿易額增至3187萬美元,比1950年增長10倍多。1959年,我外貿部副部長盧緒章率中國貿易代表團訪瑞。1965年,瑞阿特拉斯(ATRAS)公司採礦設備展在京舉行,這是建交後瑞企業首次在華單獨舉辦展覽。1978年,兩國貿易額突破1億美元。
雙邊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合作
1979年中瑞建立經貿合作混委會(副部級)後,瑞於1980年對我實行普惠制,並於1982年起開始對華直接投資並向我提供優惠貸款。瑞於1985年和1991年分別取消了對中國瓷器和紡織品、服裝的配額。1988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與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SAS)開通北京至斯德哥爾摩直航航線。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經貿關係飛速發展。1994年,兩國貿易額突破10億美元。2009年,雙邊貿易額為96.1億美元,同比下降5.4%,其中我方進口54.5億美元,出口4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3%和下降18.8%。我國對瑞典主要出口電器及電子產品、服裝及衣著附屬檔案、機械設備、金屬製品、電話機等,主要進口運輸工具、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鋼材、紙及紙板、儀器儀表、計量檢測分析自控儀器及器具等。
瑞典重視開拓中國市場,截至2009年底,我共批准瑞在華投資項目為1026個,瑞方實際投入19.6億美元,行業主要包括電信、汽車及零部件、電器、建材、印刷、製藥和造紙等。瑞在華主要企業有:伊萊克斯(中國)電器有限公司、斯凱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阿斯利康製藥有限公司、濟南華沃卡車有限公司、南京愛立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愛立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宜家家居公司等。截至2009年3月底,我在瑞累計投資額為1.47億美元,以服務貿易類企業為主,涉及旅遊、貿易、軟體開發及航空運輸等行業。2006年,兩國簽署《關於加強中瑞兩國中小企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和《中瑞經濟、工業和技術合作協定》。2007年,兩國簽署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諒解備忘錄。2009年,中瑞經貿聯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在瑞舉行,雙方簽署《成立企業社會責任合作工作組諒解備忘錄》。2010年,兩國簽署《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關於企業社會責任合作中長期規劃》。
文化科技教育與軍事的雙邊交往與合作
1983年我文化部和瑞典學會簽署了《文化合作與交流會談紀要》。1992年兩國就文化交流項目進行換文,1998年雙方簽署了新的文化交流計畫。2001年雙方簽署新的文化交流意向書。2006年兩國簽署《2006-2008年度文化合作意向書》。2009年中央電視台與瑞典電視4台簽署合作協定。2010年兩國簽署《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瑞方訪華的主要有:政府文化代表團(1953年)、瑞皇家歌劇院芭蕾舞團(1960年,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出席其首場演出並接見該團)、瑞文化界友好人士訪華團(1974年)、瑞民間歌舞團(1982年)、瑞典沉船展覽(1992年)、洛克塞特演唱組(1995年)、哥德堡交響樂團、ABBA演唱組和上海瑞典周(1999年)、瑞著名鋼琴大師羅伯特·威爾斯(2000年)、斯德哥爾摩皇家弦樂團(2001年)、瑞典電影周(2002年)和北歐青年交響樂團(2002年)、瑞典皇家芭蕾舞團(2008年)等。2006年,瑞典“哥德堡號”仿古船復航中國並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我方在瑞舉辦的文化活動主要有京劇、雜技、民樂、武術、民間藝術表演和電影周、文物展、畫展、圖片展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中國出土文物展覽(1975年)、天津雜技團(1975年)、西藏歌舞團(1978年)、中國恐龍展(1989年)、中國節(1995年)、瑞典上海周(2000年)、中國湖南花鼓戲團(2001年)、中國少數民族歌舞團(2002年)和中國電影周(2003年)、中國現代藝術展(2003年)、《漢字展-從甲骨文到計算機》(2003-2004年)、中國京劇團(2004年9月)、新疆綜合文化團(2007年)、上海歌劇院(2008年)等。此外,我桌球、速滑、田徑等各類運動隊也多次訪瑞。
中瑞科技交流始於上世紀70年代,瑞皇家科學院和皇家工程院代表團(1975年)與我中國科學院代表團(1977年)實現互訪。1978年中瑞成立了科技合作混委會(司局級),1981年中瑞簽訂科技合作議定書。1992年,我為瑞典搭載發射科學實驗衛星“弗利亞”號。雙方科技合作已擴大到通訊、環保、醫藥、農林、宇航等20多個領域的80多個項目。自1980年起,瑞典為我培訓各類技術和管理人員約2000多人。2007年7月,瑞典環境技術中心在北京落成。9月,中瑞科技聯委會第一次會議和“中國-瑞典科技周”在京舉行。2002年雙方簽署《2002-2005年中瑞教育與科技合作意向書》。2008年4月,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訪華期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瑞環境部、外交部及企業、能源與交通部簽署了關於環境與能源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環境保護部和瑞環境保護署簽署了關於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合作協定。2008年,瑞典空間公司北京代表處成立;中瑞環境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氣候變化經濟學論壇-中國邁向低碳經濟”研討會和中瑞科技合作中期會談分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雙方後3G通訊、新材料、能源等領域合作項目啟動。2009年,天津市與瑞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確定10個合作研究項目。
中瑞1964年起正式交換留學生。20世紀80年代以來,兩國教育領域的交往增多。瑞教育大臣(1980年、2000年、2003年、2008年)、高教署署長(1982年、2007年)和我教育部長何東昌(1983年)互訪。1983年,我教委和瑞典學會簽署了交流協定。2006年,兩國簽署《關於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協定》。我在瑞有公派和自費留學生約2500名,瑞在華各類留學生約220名,兩國每年互派公費留學生約40名。2005年,中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開辦了在歐洲的首家“孔子學院”-“北歐斯德哥爾摩孔子學院”。2007年,該院被評為全球先進孔子學院,已有註冊學員1000餘人。
中瑞軍事交流起步較早。上世紀50年代,瑞駐朝鮮中立國監察委員會軍官曾分批來華參觀,中瑞軍方開始接觸。60年代,瑞國防部軍令部部長奧爾曼少將(1960年)、我副總參謀長彭紹輝(1963年)實現互訪。80年代以來,瑞三軍總司令列納特·榮上將(1982年)、空軍司令烏爾松中將、國防研究院院長呂貝克少將、陸軍司令本特松中將(1987年)、三軍總司令本特·古斯塔夫松(1988年)、國防學院院長納瑞特·尼克斯少將(2001年)、三軍總司令約翰·赫德斯泰特上將(2002年)、三軍副總司令本特森中將和情報部長敘林中將(2003年)、空軍監察員安德爾松少將(2006年)、三軍總司令敘林上將(2008年)先後訪華,海軍訓練艦“卡爾斯克魯納號”兩次對上海進行了非正式訪問(1983年和1986年)。我航空研究院代表團(1981年)、徐信副總參謀長(1984年)、錢樹根副總參謀長(2001年)曾訪瑞典。2004年7月,瑞典在駐華使館設立武官處並任命了首位駐華武官。2005年,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喬清晨上將訪瑞典,這是我空軍司令員首次訪瑞典。2007年,中央軍委委員、第二炮兵司令員靖志遠上將訪瑞典。2009年,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孫忠同上將訪瑞典。
領事關係
1996年瑞典在上海開設總領館。1997年我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開設總領館。1997年雙方就瑞典保留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總領館達成協定並換文。2002年11月瑞典在廣州開設總領館。2009年11月,因國際金融危機造成政府財政赤字嚴重,瑞典關閉駐廣州總領館。
歷任大使
大使姓名 任期
王棟 (1969.06—1971.12)
王桂生 (1998.12—2001.11)
鄒明榕 (2001.12—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