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區域地質志》是安徽省地礦局區調隊為主要完成單位,姚仲伯、畢治國、李自堃、陳孝義、夏廣勝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區域地質志
- 主要完成單位:安徽省地礦局區調隊
- 主要完成人:姚仲伯、畢治國、李自堃、陳孝義、夏廣勝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 19880039 | ||
項目名稱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區域地質志 | ||
主要完成單位 | 安徽省地礦局區調隊 | ||
主要完成人 | 姚仲伯、畢治國、李自堃、陳孝義、夏廣勝 | ||
獲獎證書編號 | KJ-88-2-3 | ||
獎種 | 科技 | ||
等級 | 二等 |
項目摘要
該成果全面、系統地歸納了建國以來全省區調普查資料,全面論述了安徽省區域地質特徵。在許多方面有新的發現和進展,對一些重大地質問題認識上有深化創新。成果達到國內同類成果的先進水平。 成果統一了全省地層系統,劃分為230個地層單位,大部分時代的地層和古生物研究都有了新進展或重要發現。如皖北晚前寒武系生物群的發現和地層層序的建立,為解決南北方晚前寒武系的銜接和對比提供了重要依據。 成果運用現代沉積學理論,建立了適合該省實際的沉積相模式,論述了各時代的沉積變化及岩相古地理面貌和有關沉積礦產;系統總結了全省岩漿岩和岩漿作用,對其成因、演化、共生組合、成礦作用進行了闡述,劃分了含礦岩漿建造。 成果還運用變質相和相系方面的新理論,對區域變質岩和區域變質-混合岩化作用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對研究區域構造與成礦有重要意義。 成果採用地殼發展多旋迴學說,對安徽地質構造、地殼運動、沉積建造,進行了詳細劃分和論述。指出:風陽、皖南、印支運動是劃分安徽地史發展的三次最重要的地殼運動;對郯廬深斷裂和江南深斷裂等重要斷裂的結構形成和發展過程、位移幅度、切割深度及其在地史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新見解,對找礦有一定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