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文明圖說叢書:市井瓦肆與生活

中華五千年文明圖說叢書:市井瓦肆與生活

《中華五千年文明圖說叢書:市井瓦肆與生活》是一部關於中國的社會生活史料圖解,內容包括;市井——市民生存的土壤、市民——市井生活的主角、三百六十行、動盪的勞動者、龐雜的寄生蟲備受壓抑與盤剝的賤民、食利者與分利者、孔方兄與洋錢、《清明上河圖》與《金瓶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五千年文明圖說叢書:市井瓦肆與生活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203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董增剛 白雲濤
  • 出版日期:2007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30580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華五千年文明圖說叢書:市井瓦肆與生活》由董增剛編著。你想知道秦漢時期的市井圖是怎樣的嗎?你想知道三百六十行是哪指三百六十行嗎?你想知道古代的市井文化嗎?你想知道市井是怎樣向現代城市的演變嗎?……通過閱讀《中華五千年文明圖說叢書:市井瓦肆與生活》你就能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

圖書目錄

第一章市井——市民生存的土壤
一、關於市井
二、先秦的市井
三、秦漢時期的市井圖
四、唐代的長安城
五、突破坊市制的宋代城市
六、元、明、清的市井
第二章市民——市井活動的主角
一、從奴隸到商人
二、備受壓抑與盤剝的賤民
三、市民階層的崛起
第三章三百六十行
一、手工製造類
二、貨郎腳夫類
三、銀錢牙行類
四、飲食餐飲類
五、生活服務類
六、娛樂消遣類
七、文化藝術類
八、江湖遊民類
第四章動盪的勞動者
一、手工工匠
二、商人與小販
三、廚師、茶師與藥師
四、食利者與分利者
五、江湖藝人
六、卑微行業
第五章龐雜的寄生蟲
一、命相家
二、風水先生
三、巫師與巫醫
四、乞丐
五、青樓與妓女
第六章黑道
一、無賴
二、賭徒
三、流氓
四、盜匪
五、吸毒
第七章行會、行話與行規
一、各守其業——行會與行規
二、各密其術——行話與禁忌
第八章市井文化
一、廣告與招幌
二、孔方兄與洋錢
三、迎神與拜神
四、文藝與曲藝
五、節日與假日
六、《清明上河圖》與《金瓶梅》
第九章市井向現代城市的演變

序言

人類歷史的車輪飛馳在21世紀的軌道上。無數的摩天大樓、一群群的靚男倩女構成了一幅幅現代文明的圖景。然而,我們先人的生活場景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不能只顧昂首前行,而應時常回過頭來,回顧一下過去的陳跡,憑弔一回先人的功績。因為,我們腳下的路是先輩們開拓出來的,我們身體髮膚中的細胞遺傳著祖先的基因。
逝去的時間太長,遺存的空間太廣。我們只能選其一段,擇其一面。社會像個萬花筒,無形的造化把來來往往的人們安排在不同的社會層面,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結果貌似相同的人們便組成了不同的社會群體,煥發出各異的人生色彩。
在這裡,我們不妨借用一下社會學家的方法,把以往人類社會分為宮廷、士林、僧侶、鄉土和市井五大社會系統。
宮廷文化系統包括君主及各級官吏。“貴”是其文化特色。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
連甍遙接漢,飛觀迥凌虛。
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唐太宗這首《帝京篇》昭示了宮廷文化無比的地位與尊榮。
高高起華堂,遠遠引流水。
糞土視金珍,猶嫌未奢侈。
這描繪的是王公大臣和富豪鄉紳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們高居瓊樓玉宇,身著錦衣華袞,吃著山珍海味,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說唯我獨尊也好,專制殘忍也罷,總之,他們屬於人上之人。
士林文化系統主要指那些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雅”是其文化特色:但體現了不同的處世方式:
成名少年日,就業聖人書。
擢桂誰相比,■金已不如。
東城送歸客,秋日待徵車。
若到清潭畔,儒風遍里閭。
這裡體現的是才子們少年得志的遠大抱負。
門前有流水,牆上多高樹。
竹徑繞菏池,縈迴不餘步。
波閒戲魚鱉,風靜下鷗鷺。
寂無城市喧,渺有江湖趣。
白居易的這首《閒居自題》描繪了文人雅士對隱居桃源生活的嚮往。
僧侶文化系統包括佛、道諸教,特色是“神”。神秘莫測,通天通神:
寶地龍飛後,金身佛現時。
千花開國界,萬善累皇基。
天衣拂舊石,王舍起新祠。
他們是神的僕從,又是神的代言人,與世間的權貴相結合,成為高高在上的又一主宰,統治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鄉土文化和市井文化則處在社會的底層,充斥於其中的是世世代代的勞苦大眾。他們或者耕作於曠野,或者勞作於城郭。他們的生活最艱辛,然而他們的生活也最質樸,最能體現那個遙遠時代的社會本質。
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
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
賈島的這首《暮過山村》是一個原始農業生活場景的淒涼小卷,詮釋了在粗放自然狀態下人們生活的孤獨場景。而白居易又從恬淡安詳的角度為我們描繪了鄉村生活中田園牧歌般的自然景色和怡悅場景: 婆娑放雞犬,嬉戲任兒童。
閒坐槐陰下,開襟向晚風。
漚麻池水裡,曬棗日陽中。
人物何相稱,居然田舍翁。
那么,那些生活在城郭里的人呢?他們才是我們這本書的主人公。那繁華熙攘的鬧市,那摩肩接踵的人群,那各色各樣的技藝,那千姿百態的生活:
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
九陌鼓初起,萬車輪已行。
這裡講的是洛陽城的繁華。
九衢風景盡爭新,獨占天門近紫宸。
寶馬競隨朝暮客,香車爭碾古今塵。
煙光正入南山色,氣勢遙連北闕春。
莫見繁華只如此,暗中還換往來人。
這裡講的是市井鬧市的氣象。
大舟有深利,滄海無淺波。
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
這裡講的是市井簡明而又無情的生存法則。
如果說宮廷文化的本質是封建的等級制度,僧侶文化的本質是神秘的宗教,士林文化的本質是知識與道德,鄉土文化的本質是鄉野與自然的話,那么,市井文化的本質則是原始的商業利益,一個植根於人類之中年代久遠的前進動力。
市井本身就是商業的產物。所有依附於市井生存的人,不是經商牟利,就是隨商逐利。在市井中幾乎一切都可以用來出賣:賣貸、賣力、賣藝、賣智、賣技、賣窮、賣惡、賣乖、賣巧、賣色、賣尊嚴、賣人格,以致賣血、賣命。在這裡拼打的是血汗,收穫的是金錢。
這種功利的人生價值觀,在市井逐漸被現代的城市取代之後得到進一步的放大和充實,演繹出現代人悲歡離合、追名逐利的生活“現象流”。
市井文化是俗文化,它來源於大眾,反映著大眾的普通生活。一首《詠梅》恰當地說明了雅文化與俗文化的區別: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可見俗文化是孕育雅文化的母體:“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市井逝去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然而,市井的精髓仍遊蕩在現代的城市中,猶如祖先的基因存活在現代人的肌體中。我們怎能不用心關注、細心體味呢?
以下我們為讀者展示的便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畫卷……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