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七紡蛛是蜘蛛的一種,雌蛛:體長27.00-27.50毫米。體黃褐色,背甲盾形,前端略呈弧形,後端平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華七紡蛛
- 拉丁學名:Heptathela sinensis Bishop et Croeby, 1932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蛛形綱
- 亞綱:古蛛亞目
- 目:蛛形目
- 科:七紡蛛科
形態特徵,種群分布,定名人:,年代:,中文名:,原始文獻:,模式產地:,生境:,國內分布:,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
頭部突出,額前緣有一行排列整齊剛毛,其中央有2根相互交叉的斜刺。眼域圓形,後都有2根長毛。8眼聚集成團,著生在頭部前半圓形之黑色隆起上,中眼域位於隆起正中央,側眼大於中眼。中窩較深,頸溝、放射溝明顯。螯肢強大,向前直伸,能上下活動,密生剛毛,前端內側有多個粗大黑刺;螯爪粗壯,前齒堤無齒而叢生一列褐色長毛。後齒堤有10-11齒,以第七齒為最大,第九、十為最小。觸肢粗壯,呈步足狀,幾乎與第一步足同大,密生剛毛,多黑刺,跗節腹面有黑刺8對。下唇寬大於長,可動,端部具毛刺。胸板呈橄欖狀,褐色有黑色長刺。腹部呈梨狀,具黑色剛毛,分節明顯,背面有12枚背片,其中以第2-6背片為最寬,每個背片後緣有3-4對黑刺,而第7-11背片僅留痕跡。腹部腹面具有12枚腹片,腹面中部具有7個紡器,分前後二列。前列紡器共4個,橫行排列,前側紡器粗大而分節,前中紡器1對,位於前側紡器之間,較小;後列紡器包括1對後側紡器及其中間單個的後舌狀體。肛丘明顯,具有黑環斑。雄蛛:體長15毫米左右。形態構造與雌體同,螯肢後齒堤有10齒,以第1-3和7齒較大,其中第三齒最大,第八、九齒最小。觸肢器的跗舟圓球形,周緣密被短刺。卵袋:圓球形,狀如桌球,直徑30-40毫米。卵袋外是以蛛絲和細土混結而成,因此為土黃色。每個卵袋含卵數百粒。
種群分布
陝西、湖北、河南、山東、河北
定名人:
Bishop et Crosby
年代:
1932
中文名:
中華七紡蛛
原始文獻:
Bishop et Crosby,Peking Nat.Hist.Bull. 6(3):5-7
模式產地:
河北?
生境:
穴居
國內分布:
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山西
資料來源:
張維生,1987 河北農田蜘蛛 P.44-45; 朱傳典,1983 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