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比較研究

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比較研究

《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比較研究》是吳薇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2年7月。

該書探究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的類型和取向,在“教師中心”或“學生中心”取向中,將中荷教師信念的類型具體化;通過多元統計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典型對應分析等方法,更加直觀地呈現教師信念類型之間、教師教學環境觀與信念之間、教師工作類型與工作興趣之間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比較研究
  • 作者:吳薇
  • 首版時間:2012年7月
  • 字數:401千字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在對大學教師信念研究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探尋研究的理論依據、研究背景並設計研究總體方案;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的信念類型與取向的差異、教師的個人背景和教學環境觀對信念以及教學科研關係觀的影響等情況進行分析對比;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發展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的相關建議以及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大學教師信念的研究基礎、現狀與比較
第二章 理論依據、研究背景與研究設計
第一節 信念、教師信念及大學教師信念的含義
一、信念與教師信念
二、大學教師信念
第二節 大學教師信念的研究方法
一、質的研究
二、量的研究
三、整合研究
第三節 大學教師信念的相關研究
一、大學教師信念的影響因素
二、大學教師信念與教師發展
三、大學教師信念的比較研究-
第四節 文獻比較與研究展望
一、國外大學教師信念研究的異同
二、中外大學教師信念研究的異同
三、中國大學教師信念研究的現狀及展望
本章小結
第一節 理論依據
一、大學教師信念的類型與取向
二、教師信念的形成、轉變與生態系統
三、霍夫斯泰德國家文化理論
四、跨文化交際理論
第二節 研究背景
一、荷蘭研究型大學的學術職業與本科教育
二、中國研究型大學的學術職業與本科教育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與過程
二、研究對象與訪談問題
三、研究者背景、角色及研究取向
四、研究的有利條件與限制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對有跨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學經驗教師的訪談分析
第四章 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問卷調查分析
第一節 訪談研究設計
一、訪談方法的選擇
二、訪談對象與訪談問題
三、資料整理與分析
四、信度、效度與倫理
第二節 同中有異: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的類型與取向
一、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的類型
二、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的取向
第三節 存異求同: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的跨文化教學
一、存異:中荷教師跨文化教學中的“文化衝擊”
二、求同:中荷教師跨文化教學中的“文化融合”
第四節 影響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的因素
一、個人背景因素
二、外部環境因素
第五節 討論分析
一、中荷大學教師信念類型比較
二、大學教師跨文化教學的意義
三、“衝擊”與“融合”後的“折中路線”
四、對進一步研究設計的思考
本章小結
第一節 問卷設計
一、調查問題與問卷設計
二、調查假設與分析思路
三、問卷的回譯、難度檢測和試測
四、問卷取樣、信度與效度
第二節 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比較
一、中國教師信念類型及其關係
二、荷蘭教師信念類型及其關係
三、中荷教師信念類型及類型關係的對比
第三節 教師個人背景與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的關係
一、中國教師個人背景與教師信念的關係
二、荷蘭教師個人背景與教師信念的關係
第四節 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環境觀對教師信念的影響
一、中荷教師教學環境觀比較
二、中荷教師教學環境觀對教師信念的影響
三、影響中荷教師對“好的教學”理解的因素
第五節 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科研關係觀的比較
一、中荷教師的教學科研關係觀
二、中荷教師個人背景對教學科研關係觀的影響
三、中荷教師教學環境觀對教學科研關係觀的影響
四、實際工作與工作興趣之間的關係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研究結論、建議與展望
第一節 主要研究結論
一、“學生中心”取向的多元信念系統是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的特點
二、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對教師信念的影響因人而異,中荷有別
三、教學環境與評價體系是大學教師信念發展的主要受制因素
四、跨文化教學經歷是發展大學教師信念的重要途徑
五、整合研究方法的運用是促進全面了解大學教師信念的有效手段
第二節 發展大學教師信念的建議
一、大學教師信念的發展需要教師自身的反思與調整
二、大學教師信念的發展需要學校創造學習型文化,改善教學環境
三、大學教師信念的發展需要促進教師的跨文化交流
四、大學教師信念的發展需要大學教師信念研究的拓展
第三節 研究創新與展望
一、研究創新
二、研究展望

創作背景

教師是決定學校教育質量的關鍵。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一方面,伴隨科技發展、信息倍增,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大學生的探究精神成了提高大學教學質量的標誌之一;另一方面,大學不斷擴張,學生規模龐大,師生關係日漸疏遠,如何通過改善大學教師的工作環境以促進大學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日益引起學界的關注。於是,一些學者在研究大學教師的地位與作用、工作特點、基本素質、職業道德以及大學教師的培養、聘任與管理等方面問題之外,開始“由表及里”地從事教師的教學價值取向、教學觀念等個性發展的問題研究。基於此,《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比較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1)“學生中心”取向的多元信念系統是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的特點。在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中主要存在著五種類型的信念:知識型、結果型、能力型、興趣型和價值型。兩國教師強調的是以能力為導向的信念,同時,能力型、興趣型以及價值型信念的均分都高於知識型和結果型。這說明兩國教師都偏好“學生中心”的教學取向。
(2)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的信念與個人背景(性別、年齡、職稱、學科、工作類型以及教學對象)之間的關係是“因人而異,中荷有別”。不是所有的個人背景因素都會對中荷教師的信念類型產生影響。在中國教師中,職稱背景和主要教學對象的不同對中國教師的信念都有顯著影響。其中,職稱較低的中國教師更傾向於“學生中心”取向,而教學對象的層次越低,中國教師就越傾向於“教師中心”取向。但個人背景因素對荷蘭教師的五類信念均沒有表現出顯著影響。
(3)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對班級規模、學生特點、教學控制、院系支持以及工作壓力五個方面教學環境的看法對其信念的影響程度不一。總體而言,中國教師對學生特點、班級規模和教學控制等環境因素的看法對其信念的影響是主要的。儘管中國教師認為科研等方面工作量增大後很難在教學上投入足夠的時間,但這種看法對中國教師信念的影響相對比較小。而荷蘭教師對學生的反饋評議和期望、教學控制、院系支持的看法對其信念的影響是主要的,但荷蘭教師對院系是否提供良好教學討論環境、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教學控制能力自信度的看法不會對其信念構成主要影響。
(4)跨文化教學經歷是發展大學教師信念的重要途徑。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在跨文化教學中由於受以前的教育文化以及經驗期望等方面的影響,在跨文化教學初期的觀察和調整中發現了雙方在師生距離觀念、時間觀念、集體觀念、禮貌含義以及對批判思考的看法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在“文化衝擊”中重新調整自己的“文化定型”,然後不斷存異求同。許多教師都認為自己在專業角色、文化理解、國際交流以及思考方式上都有所轉變與發展。“折中路線”是中荷教師在“文化衝擊與融合”中的道路選擇,教師們並沒有完全丟失他們所擁有的在本國文化下形成的原有的信念。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荷研究型大學教師信念比較研究》
2012年7月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978-7-5361-4181-0

作者簡介

吳薇,福建廈門人,廈門大學比較教育學碩士、高等教育學博士(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與萊頓大學教師教育研究院聯合培養),任教於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主要研究領域為大學教師發展與比較高等教育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