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況
公司類型:國有企業
服務範圍:全球
產業:防務產品
產品:軍用飛機,信息產品,先進電子設備
員工數:超過 20,000 (2008)
歷史
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創立於1979年。1979年1月21日,國務院根據“改革開放,政企分離”的原則,正式批准
中國航空工業部成立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前身
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專門負責中國航空產品外貿工作業務。1999年7月1日,由於
朱鎔基總理實行機構改革,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被分拆為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兩個集團各持中航技50%股份。2008年11月6日,由中航一集團與中航二集團合併而成的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正式成立,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也隨之正式變為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全資擁有並管理的專職負責航空產品進出口的子公司。
現況
航空產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是中航技的最為核心的業務之一。作為持有國家特別頒發的軍品出口經營權的10家公司之一,中航技將大量中國生產的軍用飛機出口到多個國家,是中國最主要的防務產品
供應商之一。
組織結構
中航技公司位於
北京的總部主要由兩類事業部構成,它們都處於公司管理委員會的監督管理下。
管理委員會
戰略規劃委員會
審計委員會
績效管理委員會
財務管理委員會
核心業務部門
政府產品出口部
銷售支持部
航空產品發展部
國際合作部
轉包生產部
民機市場部
運營支持部門
戰略發展部
企業文化部
審計部
經理部
投資管理部
核心業務
概述
中航技航空核心業務以總部經營為主,包括航空產品的國際市場開發、
產品銷售、
售後服務和備件供應;出口機型的項目開發、改進改型、技術出口和配套引進;為國家、集團公司以及地方政府重點項目和產品、為集團公司所屬企事業單位對外合作和轉包生產提供市場分析、
商務計畫、
契約談判、
項目管理、
國際貿易、投資融資、對外聯絡等增值的專業服務。貿易延伸業務是中航技航空核心業務的拓展和外延,包括大宗政府產品出口、船舶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以及一般貿易業務。協同發展業務是中航技多元化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業基礎,包括電子製造、
零售、鐘錶業、
房地產、
酒店與物業管理等業務。支持服務業務是航空核心業務、貿易延伸業務和協同發展業務的重要支撐,也是中航技專業化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包括
招投標、設備採購、儲運物流、電子商務、海外行銷網路等。
與航空業務和非航空業務相關的海外行銷體系由公司駐外機構為主構成,包括信息採集、市場分析、項目開發、產品銷售、售後服務等。經過幾十年的磨練,中航技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熟悉國內外市場,懂得國際貿易規則,具有商法知識、精於項目管理運作和市場行銷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和健全的工作體系。
中航技是國家授權的航空產品行銷商,出口的航空產品包括各類軍用飛機、民用飛機及其發動機、機載設備、地面設備、維修設備和零備件等,已銷售飛機逾千架,用戶遍及30多個國家。在航空產品研發上,中航技與歐直、新宇航共同投資發展了EC120直升機,與巴基斯坦空軍共同投資發展了K8教練機和JF17戰鬥機。為滿足用戶需求,中航技始終致力於產品售後保障能力的提升和服務水平的提高。通過全天候技術支持,幫助用戶保持飛機的最佳使用狀態,同時在用戶國設有多個零備件中心,使用戶迅速獲得產品與服務支持,並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飛機維護、修理和飛行培訓。
中航技為國家和航空工業承擔了大批重點工程,在產品開發、研製、生產和技改方面提供了技術、設備、配套件和原材料採購服務,並在項目管理和契約執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航技還是國際認可的航空零部件承包商,承接的航空零部件包括波音和空客等飛機製造商的機頭、機身、尾段、垂尾、平尾、機翼零組件、各類艙門、電纜等,GE、RR、普惠、斯奈克瑪等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的盤、環、軸、葉片等零組件,以及霍尼韋爾、柯林斯、泰勒斯等機載設備製造商的機載設備零組件。
中航技出口的非航空產品包括萬噸船舶、築路機械、食品機械、醫療設備、貨櫃檢測設備、汽車、機車、腳踏車及其零備件、辦公用品和日用產品等,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承接的國際工程遍及亞洲、非洲、中東各個地區。中航技總公司所屬企業生產的飛亞達手錶、深南電路板、天馬液晶顯示板均為國內知名產品。中航技擁有三家香港上市公司、三家國內上市公司。天虹連鎖商廈的年營業額已超過三十億元人民幣。中航技還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廈門等城市擁有多間寫字樓和酒店。
按照“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這一發展願景,中航技始終把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和對客戶的特殊關注貫穿在工作中,以“精益管理、專業服務、攜手合作、追求卓越”為要求,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增值服務,把中航技的價值體現到客戶的效益之中。
防務產品
航空器
民用航空
航空器
航空防務產品專營權
作為改革開放初期設立的大型進出口貿易公司,中航技在中國壟斷了航空防務產品進出口的經營權。所有中國航空工業系統內企業生產的防務產品的出口及大部分生產所需的產品、技術引進都需要通過中航技相關部門進行。
這種做法起初並無任何異議,畢竟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陸外貿人才稀缺,外匯稀缺,對外貿易便成為受到重點管理的領域。中國大部分航空企業都缺少必要的人才、經驗,更沒有外匯賬戶及結餘,因此開展對外貿易必須依賴中航技進行。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外貿人才的培養的不斷繁盛,在人才市場尋找合格的外貿人才對於工廠來說已經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隨著很多航空企業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紛紛展開民品業務,他們大部分也都擁有了外匯賬戶及結餘,應該說具備了獨立開展對外貿易的基本條件。
2000年以來,基於減少中間渠道及獨享利潤的考慮,不斷有航空系統內企業向上級反應,要求繞過中航技獨立開展航空產品對外貿易,這其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都已經或曾經就其生產的民用航空產品,諸如
新舟60和
運-12等,與航空系統高層及中航技達成某種程度的一致和妥協,其中西飛集團與中航技就新舟60的市場劃分達成協定,取得了曾由中航技持續開發培育近20年的最為成熟的亞洲市場,而中航技則將繼續擁有在除亞洲外的全球其它地區繼續銷售新舟60飛機的權利。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航技經過30年的發展,至現時已經成為足跡遍布全球的中國首屈一指的防務產品供應商之一。目前中航技共運營著28個海外公司及代表處,海外常駐工作人員逾百人。
這其中,26個海外公司及代表處都與防務產品進出口業務直接相關,幾乎全部駐外工作人員都可承擔中國全系列國產防務產品的市場開發及後續支持工作,並通曉各類外貿商洽規則及技巧,這些海外員工是中航技最核心的人才團隊的主要構成之一。於此相對的,國內航空企業儘管已擁有了掌握商洽、外貿知識的人才,但是對於市場開拓則幾乎為門外漢,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國內航空企業都無力維持一隻上規模的海外行銷團隊。對於幾乎很少有人會上門尋購的中國航空防務產品來說,在市場開發領域的贏弱,成為摯肘國內航空企業無法獨立進行防務產品外貿的最大短板。而從國家號召建設集約型社會角度考量,中航技遍布全球的行銷和服務團隊,相比於令各航空生產企業各自建立行銷體系而言,極大的降低了中國航空產品國際貿易的成本,提高了市場開發和行銷的效率,亦是顯而易見的當前航空產業最佳的海外開拓選項。
同時應當指出,中航技的存在,對於中國政府有效管制防務產品進出口,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具有重要意義。現時中國在全球軍控領域仍承受不少指責,集成的防務產品出口商,有助於統一防務產品輸出標準和準則,控制先進及敏感常規武器及技術外流,更徹底杜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
中航技與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
2005年12月28日,
美國國務院指責中航技總公司向伊朗出售可用於製造飛彈和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材料,並對包括其在內六家中國公司、兩家印度公司及一家
奧地利公司的進行經濟制裁。受制裁的公司將被禁止同美國政府做生意,並不能獲得購買某些美國技術所必需的
出口許可。
但是中航技方面否認全部指控,並聲明其全部防務產品國際貿易均嚴格遵守了中國及國際相關法律法規及公約。
相關新聞
中航技與北京奧運
凱迪克大廈的地下車庫更有直接連線國家體育場的行車通道,使凱迪克大廈地下車庫成為國家體育場交通及停車系統的一部分。
為了保證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安全順利舉行,奧林匹克中心區自2008年7月起實行了封閉管理,作為中心區內唯一非奧運相關單位的中航技,其總部所有工作人員自2008年6月20日起集體遷往臨時租用的辦公場所,為期3個月。
凱迪克大廈是奧林匹克中心區內僅次於奧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即
玲瓏塔外第二高的建築物,其16層以上均高於國家體育場最高點,具有重要的安保意義。同時為籌備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凱迪克大廈頂層天台被安置了眾多煙火發射架,是奧運會開閉幕式
煙火表演重要位置之一。
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當天,由於正值星期五,為猶太
安息日,
以色列總統希蒙·佩雷斯被中國政府安排下榻於北京凱迪克格蘭雲天大酒店,使他在安息日中避免乘坐機動車而可以在良好安保護衛下以步行五分鐘抵達北京國家體育場國家體育場出席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
公司變革
2009年5月,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軍民分立而設,分成了“中航國際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公司。其中,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航空工業擁有的、以從事國家防務所需要的航空技術和產品進出口為核心業務的專業型國有企業。中航技註冊資本 10 億元,資產上百億元,在海外樹立了良好的 CATIC 品牌形象。
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前身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創立於1979年。1979年1月21日,國務院根據“改革開放,政企分離”的原則,正式批准中國航空工業部成立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前身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專門負責中國航空產品外貿工作業務。2008年11月6日,由中航一集團與中航二集團合併而成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正式成立,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也隨之正式變為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全資擁有並管理的專職負責航空產品進出口的子公司。2009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領導下,實施集團公司“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發展戰略,落實集團公司黨組軍民分立要求,成立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旨在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將中航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客戶優選的軍用航空產品和服務供應商,進而推動航空工業軍貿產品出口快速發展,最終把中航技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航工業軍用航空產品和服務出口及國際技術合作的綜合服務平台。
按照“成為國際一流、客戶優選的軍用航空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將公司打造為軍貿產品出口及其國際技術合作的綜合服務平台”這一公司發展方向,中航技將始終把維護國家利益,踐行國防責任,履行社會職責,服務航空工業作為公司的目標,以“ 精益管理、專業服務、攜手合作、追求卓越 ”為要求,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增值服務,把中航技的價值體現到客戶的效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