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瑞應圖

中興瑞應圖

《中興瑞應圖》是宋代畫家蕭照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該畫作類似連環畫的故事畫,頗具觀賞性和趣味性。該畫以趙構歷史故事為題材,反映了北宋和南宋之間的政治形勢,是一幅重要的歷史畫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興瑞應圖
  • 創作年代:宋(960—1279)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絹本 
  • 規格:縱26.7厘米,橫397.3厘米
  • 幅式:卷
  • 作者:蕭照
  • 現收藏地:天津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圖分三段,每段前均有楷書贊引。第一段畫的是深宮內庭,樹木茂盛,建築規整,氛圍肅雅。台榭中設有棋盤,幾位女眷立於一側,其中著紅袍者正作擲棋子狀。據畫前的題贊得知,穿紅袍之人乃趙構之母顯仁皇后,她正用棋子做占卜,果然,寫有趙構名字的棋子入九宮格中,而其他皇子的棋子皆不入。第二段畫面中央是一座樓榭,前後密植松樹垂柳。一人持弓而立,仰望榭樓上射中匾額的箭,眾箭手侍衛立其身後。此畫是講趙構行至鄆州,見一榭曰“飛仙台”,意欲卜命,便搭弓射向飛仙台三字,結果三箭皆中。第三段畫的是野外軍隊紮營之景,一人臥于軍帳內,夢境中有人脫下自己的衣袍加在他的身上。該段是說趙構做兵馬大元帥時,夢見兄長欽宗在宮中將御衣加在自己身上。喻示他“受之有命”。
中興瑞應圖

創作背景

中興,通常指國家在國運衰退時出現的中途振興,也特指恢復並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古人以為帝王修德,時世清平,天就降祥瑞以應之,此為瑞應。南宋開國皇帝趙構在靖康二年,金軍擄掠北宋徽宗、欽宗等北去後,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縣東南)即位,改元建炎,舊史稱趙構即位為“建炎中興”。在對金主戰主和的紛爭政局中,因為非正常繼位,趙構刻意宣傳自己是順應天意的真命天子,藉以鞏固皇位。於是便有了信臣曹勛編寫的“瑞應故事”,《中興瑞應圖》就是據此故事繪製的圖畫長卷。
清人厲鶚編輯的《南宋院畫錄》卷三中著錄了宋代畫家蕭照繪製了一卷《中興瑞應圖》,分繪故事十二段,每段前有曹勛書寫的贊引。其中的第七段“黃羅擲將”、第九段“射中台匾”、第十二段“脫袍見夢”的畫面和引贊內容,都與本卷的三幅畫面和引贊的內容相一致。該書中還同時記錄了蕭照所繪《瑞應圖》數卷,故事分六段等信息,可知,蕭照創作了多卷的《瑞應圖》。蕭照曾拜宋代著名畫家李唐為師,畫技高超,幾乎亂真。天津博物館所藏《中興瑞應圖》卷極有可能就是蕭照所作,是宋代遺存至今的繪畫精品。此畫卷應作於趙構在位期間。

藝術鑑賞

此畫品相完好,畫面精美。構圖嚴謹,運筆健勁,色澤明艷。樹石建築畫法、人物線描在細縝綿麗之中都蘊含一種遒煉靜穆之致。風格蒼莽蔥鬱,氣勢雄偉,酷似大家李唐畫風。

名家點評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林樹中:全卷所用為連環畫的形式,對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能抓住各大環節,圍繞主題展開,曲折而有戲劇性的情節,每段皆能緊緊吸引讀者。作者創作態度十分嚴謹,人物眾多,每一人物以至每一筆都不苟且放過。畫面出現的樓閣、亭台、橋樑等建築,都以界畫手法認真描繪,襯景的樹木等也是院畫的風格。人物的造形與衣紋用線皆為南宋李唐以來的手法。其色彩古雅而妍麗。是一卷從內容到形式都能代表南宋人物故事畫水平的傑出作品。

作者簡介

蕭照是李唐的學生,山西陽城人,生卒年不詳,于靖康年間偶逢李唐,拜為老師學畫,後隨老師南渡臨安(今浙江杭州),任畫院待詔,也是當時非常有名望的畫家,其技法盡得老師精神。他的藝術活動時間大約在1131至1162年間。他擅畫山水、人物、舟車、屋宇等,尤長奇松怪石,所作蒼浪古野,有波濤洶湧,雲齊風卷之勢。畫面筆健墨重,皴法遒勁,蒼莽蔥鬱,氣勢雄偉。代表作品有《中興瑞應圖》《光武待渡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