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美貿易摩擦治理研究》提出並深入探討了中美貿易摩擦治理的美國戰略:霸權均勢戰略、遷就接觸戰略和國家出口戰略。並針對這三大戰略,提出了與其相對應的中國對策。
圖書目錄
1.導論1
1.1研究背景和意義2
1.1.1 中關貿易摩擦熾熱化2
1.1.3 中美貿易複合依存與摩擦治理常態化7
1.2研究思路與框架9
1.2.1 研究對象9
1.2.2研究思路10
1.2.3研究架構12
2.中美貿易摩擦的理論文獻綜述17
2.1相關範疇的界定18
2.1.1貿易摩擦的概念18
2.1.2貿易摩擦的分類20
2.1.3貿易摩擦治理的界定22
2.2 中美貿易摩擦治理的理論基礎25
2.3 中美貿易摩擦成因及治理的理論分析27
2.3.1中美貿易摩擦成因的微觀理論述評27
2.3.2中關貿易摩擦成因的巨觀理論述評30
2.3.3中美貿易摩擦成因的政治經濟學述評32
2.3.4中美貿易摩擦治理研究的文獻述評34
3.中美貿易複合依存與貿易摩擦39
3.1相互依存理論及“中美國”論40
3.1.1相互依存理論概述40
3.1.2Chimerica——一個極端的中美複合依存格局模型41
3.2 中美貿易複合依存格局及特徵47
3.2.1 30年來中關貿易的基本情況47
3.2.2中美貿易複合依存格局49
3.2.3中美貿易複合依存特徵解讀51
3.3 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歷程52
3.3.1產品摩擦序幕階段(1979年1月—1986年6月)52
3.3.2產品摩擦升溫階段(1986年7月—2001年12月)52
3.3.3制度摩擦階段(2002年1月—2005年12月)53
3.3.4戰略摩擦階段(2006年1月至今) 59
3.4 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特徵62
3.4.1中美貿易摩擦的戰略性62
3.4.2中美貿易摩擦的擴張性63
3.4.3中美貿易摩擦的複合性64
3.4.4中美貿易摩擦的常態性66
4.中國的
崛起與基於核心國家利益衝突的中美貿易摩擦
4.1 大國崛起與國際貿易摩擦的理論分析70
4.1.1全球貿易與國家利益衝突的經濟學模型70
4.1.2大國崛起的國際治理理論思想體系73
4.1.3大國崛起的國際關係理論學派思想評析81
4.2 美國對中國崛起的認知與行動83
4.2.1美國國內共識83
4.2.2中國威脅論85
4.2.3中國崛起與美國霸權共生88
4.3 中美核心國家利益衝突與合作89
4.3.1中美核心國家利益對比89
4.3.2中美核心國家利益的衝突91
4.3.3中關核心國家利益的合作94
4.4 中美貿易摩擦逼近中美核心國家利益97
4.4.1中關貿易摩擦逼近美國核心國家利益97
4.4.2中美貿易摩擦逼近中國核心國家利益 100
4.5 中美貿易摩擦治理的戰略選擇108
4.5.1互信困境與戰略需求109
4.5.2中關貿易摩擦治理的戰略思想111
4.5.3中關貿易戰略治理機制112
4.5.4中美貿易戰略治理機制評析115
5.中美貿易摩擦治理的文化影響因素l21
5.1 中美文化價值觀與國家利益122
5.1.1文化價值觀決定國家利益的界定122
5.2 文化衝突與中美貿易的文化摩擦129
5.2.1文化衝突與國際貿易 129
5.2.2中美文化衝突與中關貿易的文化摩擦130
5.2.3中美文化融合與中美貿易摩擦治理136
5.3 中美文化戰略與國家認同戰略 138
5.3.1美國對外文化戰略139
5.3.2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140
5.3.3建構主義與國家認同戰略143
6.中美貿易摩擦治理的美國戰略149
6.1 美國霸權均勢戰略及中國的對策150
6.1.1霸權均勢戰略概述150
6.1.2 霸權均勢戰略遏制中國經濟發展151
6.1.3霸權均勢戰略與中關貿易摩擦治理方略158
6.2美國遷就接觸戰略及中國的對策160
6.2.1遷就接觸戰略界定160
6.2.2美國霸權的局限性162
6.2.3遷就接觸戰略與中美貿易摩擦治理方略164
6.3美國國家出口戰略及中國的對策166
6.3.2國家出口戰略實施166
6.3.3國家出口計畫評析與中美貿易摩擦治理方略170
7.中美貿易摩擦治理的中國戰略175
7.1和諧世界戰略176
7.1.1和諧世界的內涵及其理論背景176
7.1.2中美關係“和而不同”與中美貿易摩擦治理理念178
7.1.3
人民幣匯率之爭與中關貿易摩擦治理方略181
7.2內修外練戰略193
7.2.1內需主導戰略193
7.2.2走出去戰略195
7.2.3改變貿易增長方式與中美貿易摩擦治理方略201
7.3市場多元化戰略216
7.3.1市場多元化戰略概述216
7.3.2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與市場多元化戰略220
7.3.3東亞千斤頂國家聯盟(JACK Union)與反關遏制戰略構想222
7.3.4市場多元化戰略與中關貿易摩擦治理方略224
結束語227
參考文獻230
後記239
致謝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