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巨觀調控範式比較研究:基於中美應對金融危機的案例》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突破目前僅立足於某一局部領域、針對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研究視角,而將視野放大到政府巨觀調控的整個體系,並主要針對兩國政府各自對此次金融危機的應對,系統性地分析和比較了中美兩國政府巨觀調控的運作機制。這對政府巨觀調控的深入研究將是有益的補充和理論上的突破。第二,首次對中美政府巨觀調控的不同範式的具體特徵進行了歸納總結,深化對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國情背景下的政府巨觀調控範式差異性的認知,明確中國巨觀調控範式對於解決中國經濟運行的實際問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意義。這將是對中國巨觀經濟管理理論的一次創新。第三,以此次金融危機為基礎,結合兩國政府不同歷史時期巨觀調控實踐的經驗及教訓,全面深入地探討完善中國巨觀調控的思路並提出科學的對策,使中國的巨觀調控沿著自有的特殊路徑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在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同時,對其他國家的巨觀調控形成有益的借鑑。
基本介紹
- 書名:中美巨觀調控範式比較研究:基於中美應對金融危機的案例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頁數:221頁
- 開本:32
- 定價:25.00
- 作者:盛美娟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109498
-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美巨觀調控範式比較研究:基於中美應對金融危機的案例》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盛美娟,1970年3月13日生,山東省煙臺市人。經濟學博士,煙臺大學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方向教師。1988~1992年在煙臺大學外語系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1994年在煙臺土畜產進出口公司工作;1994~2000年在煙臺開發區對外經貿發展總公司工作。2000年以來任職於煙臺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要講授國際貿易相關課程。2003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11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迄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近10篇,成果多次被EI和ISTP收錄。主持省級課題1項,文化廳課題1項,參與國家級課題2項和省級課題2項,編著教材1部,參與編寫著作及教材多部。兼職:中國巨觀經濟管理教育學會理事,山東省對外經濟學會理事,山東省對外經濟學會國際商務英,語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圖書目錄
第1章導論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3研究的基本框架、創新之處和研究方法
1.4概念的界定
第2章中美巨觀調控的理論及實踐演進
2.1美國巨觀調控的理論基礎
2.2美國巨觀調控的實踐演進
2.3中國巨觀調控的理論基礎
2.4中國巨觀調控的實踐演進
2.5中美巨觀調控的基本理念探討
第3章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選擇及經驗教訓
3.1金融危機的演進及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3.2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目標選擇
3.3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
3.4美國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問題
第4章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選擇及經驗教訓
4.1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選擇
4.2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效果
4.3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問題
第5章巨觀調控的中美範式比較及解讀
5.1巨觀調控的範式之爭
5.2中美巨觀調控的差異性分析
5.3中美巨觀調控範式的理論概括
5.4中美巨觀調控範式比較之啟示及建議
第6章研究結論與展望
6.1主要結論
6.2研究的不足之處
6.3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3研究的基本框架、創新之處和研究方法
1.4概念的界定
第2章中美巨觀調控的理論及實踐演進
2.1美國巨觀調控的理論基礎
2.2美國巨觀調控的實踐演進
2.3中國巨觀調控的理論基礎
2.4中國巨觀調控的實踐演進
2.5中美巨觀調控的基本理念探討
第3章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選擇及經驗教訓
3.1金融危機的演進及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3.2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目標選擇
3.3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
3.4美國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問題
第4章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選擇及經驗教訓
4.1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選擇
4.2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效果
4.3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問題
第5章巨觀調控的中美範式比較及解讀
5.1巨觀調控的範式之爭
5.2中美巨觀調控的差異性分析
5.3中美巨觀調控範式的理論概括
5.4中美巨觀調控範式比較之啟示及建議
第6章研究結論與展望
6.1主要結論
6.2研究的不足之處
6.3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3.3.1.2第一階段的政策特點及效果
1.政策特點
美國在第一階段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1)出手較為及時,側重貨幣政策。
縱觀這一階段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機演進的第一階段,美國政府主要運用了貨幣政策手段來應對金融危機。在美國所有的巨觀調控部門中,美聯儲發揮了最大的作用。美聯儲一方面及時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運用利率、公開市場操作和再貼現率政策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同時,還不斷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採取非常規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緩解信貸緊縮問題,防止金融機構大量倒閉。另一方面,對於金融機構的救助,為避免作為最後貸款人可能產生的損失及風險(“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美聯儲堅持長久以來美歐等國政府不對金融市場進行直接干預的“慣例”,採取了極為審慎的態度,進行差別救贖。對於規模較小的不會引發系統風險的金融機構的破產,聽憑其由市場處置。而對於那些足以引發金融市場系統風險的“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則積極進行挽救。這一點在美聯儲為貝爾斯登提供資產擔保,積極促成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的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美國政府之所以在第一階段主要運用貨幣政策來應對危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新自由主義的主要思想是:在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問題上,反對凱恩斯主義所主張的政府對經濟的積極干預,主張實行“自由化”、“私有化”和國家干預的最小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思潮盛行,美國政府不斷地減少和放鬆經濟干預和市場監管,這為金融危機的產生培育了溫床。同時,在危機爆發之後,美國政府又在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最先啟用貨幣政策工具救市,固守市場的自我矯正。二是,伯南克的個人風格。伯南克秉承貨幣主義觀點,認為不受政府干預的經濟波動是最優的,市場的自我矯正機制是有效的。在任聯儲主席之前,伯南克一直致力於經濟危機和貨幣政策的研究。2007年7月,次貸危機升級之後,伯南克所做出的快速放鬆貨幣的政策和拯救銀行的決定,對於美國經濟走出衰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33年的大危機中,美聯儲的不作為以及錯誤的貨幣政策延長了本該在1930年結束的大蕭條,相對比大蕭條來說,這一次貨幣政策放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三是,美國的政治環境決定了財政政策的使用頻率要遠低於貨幣政策。
插圖:
3.3.1.2第一階段的政策特點及效果
1.政策特點
美國在第一階段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1)出手較為及時,側重貨幣政策。
縱觀這一階段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機演進的第一階段,美國政府主要運用了貨幣政策手段來應對金融危機。在美國所有的巨觀調控部門中,美聯儲發揮了最大的作用。美聯儲一方面及時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運用利率、公開市場操作和再貼現率政策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同時,還不斷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採取非常規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緩解信貸緊縮問題,防止金融機構大量倒閉。另一方面,對於金融機構的救助,為避免作為最後貸款人可能產生的損失及風險(“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美聯儲堅持長久以來美歐等國政府不對金融市場進行直接干預的“慣例”,採取了極為審慎的態度,進行差別救贖。對於規模較小的不會引發系統風險的金融機構的破產,聽憑其由市場處置。而對於那些足以引發金融市場系統風險的“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則積極進行挽救。這一點在美聯儲為貝爾斯登提供資產擔保,積極促成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的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美國政府之所以在第一階段主要運用貨幣政策來應對危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新自由主義的主要思想是:在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問題上,反對凱恩斯主義所主張的政府對經濟的積極干預,主張實行“自由化”、“私有化”和國家干預的最小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思潮盛行,美國政府不斷地減少和放鬆經濟干預和市場監管,這為金融危機的產生培育了溫床。同時,在危機爆發之後,美國政府又在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最先啟用貨幣政策工具救市,固守市場的自我矯正。二是,伯南克的個人風格。伯南克秉承貨幣主義觀點,認為不受政府干預的經濟波動是最優的,市場的自我矯正機制是有效的。在任聯儲主席之前,伯南克一直致力於經濟危機和貨幣政策的研究。2007年7月,次貸危機升級之後,伯南克所做出的快速放鬆貨幣的政策和拯救銀行的決定,對於美國經濟走出衰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33年的大危機中,美聯儲的不作為以及錯誤的貨幣政策延長了本該在1930年結束的大蕭條,相對比大蕭條來說,這一次貨幣政策放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三是,美國的政治環境決定了財政政策的使用頻率要遠低於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