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統元寶交鈔(中統鈔)

中統元寶交鈔

中統鈔一般指本詞條

“中統元寶交鈔”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幣實物(宋代紙幣至今無實物)。刻版印製時間為元代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時代。這種紙幣已與現代的鈔票別無二致。“中統元寶交鈔”為樹皮紙印造,鈔紙長16.4厘米,寬9.4厘米,正面上下方及背面上方均蓋有紅色官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統元寶交鈔
  • 時間:1260年
  • 使用時間:元末
  • 地位:在元代有極重要的歷史文化地位
簡介,歷史,特徵,面額,

簡介

“中統元寶交鈔”在元代有極重要的歷史文化地位,於元中統元年(1260年)發行,一直行用至元末。
“中統元寶一貫交鈔”,原藏於西藏薩迦寺,現藏於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中統元寶十文交鈔”,1983年出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東郊白塔,現藏於呼和浩特市文物處。
中統元寶交鈔“壹貫文省”中統元寶交鈔“壹貫文省”

歷史

元朝是中國古代史上紙幣的鼎盛時代。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國,以白銀為市貿流通,其後受宋、金影響,開始在占領區內發行紙幣。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登基後,發行以絲為本的交鈔,並在十月進一步推出“中統元寶交鈔”。這種鈔票發行之初,以白銀為本位,任何人持中統鈔都可按銀價到官庫兌換成白銀。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起,全國禁用銀錢市貨,“中統元寶交鈔”成為國內唯一合法的流通貨幣,它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幣實物。這在世界貨幣史上是一個偉大創舉,除蒙古占領區的伊兒汗國發行紙幣以外,印度、朝鮮、日本等國也效仿元朝發行過紙幣。《馬可·波羅遊記》中的“大汗的紙幣”更是令歐洲人驚嘆。

特徵

正背左上方蓋黑色長條形契約印。紙質柔軟,顏色青黑。以“中統元寶交鈔壹貫文省”為例∶鈔面上方橫書漢文鈔名“中統元寶交鈔”。花欄內上部正中“壹貫文省”四字,面額下為橫置錢貫圖。兩側豎寫九疊篆漢字和八思巴文,右側漢文“中統元寶”,八思巴文“諸路通行”;左漢文“諸路通行”,八思巴文“中統元寶”。錢貫圖右為“字料”,左為“字號”。字料上方蓋一活字似“微”,字號上方蓋“師”。鈔面上下依稀可見各蓋有紅印一方。鈔背有“至延印造元寶交鈔”字樣墨印一方。
中統元寶交鈔
中統元寶交鈔

面額

中統元寶交鈔以銀為本位,以貫、文為單位,面額:其文以十計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計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以貫計者二:曰一貫文、二貫文。中統鈔每兩貫可兌換白銀一兩。這種貨幣不受區域和時間限制,國家收稅、俸餉、商品交易、借貸等使用寶鈔,並允許用舊鈔換新鈔,這樣中統鈔就成為通行於全國各地的統一貨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