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輔導教程(傳輸與接入)

中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輔導教程(傳輸與接入)

《中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輔導教程(傳輸與接入)》為201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希賽教育通信學院組織編寫,作為中級通信工程師傳輸與接入專業考試輔導用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級通信工程師考試輔導教程(傳輸與接入)
  • 別名:全國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考試用書
  • 作者:希賽教育通信學院 
  • ISBN:9787121252822 
  • 頁數:504
  • 定價:¥79.0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2 
  • 開本:16(185*260)
內容簡介,前言,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由希賽教育通信學院組織編寫,作為全國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考試中級通信工程師傳輸與接入專業考試輔導指定教材。全書內容涵蓋了考試大綱規定的所有知識點,對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有重點地進行了細化和深化。閱讀本書,就相當於閱讀了一本詳細的、帶有知識注釋的考試大綱。準備考試的人員可通過閱讀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掌握考試的重點和難點,熟悉內容的分布。

前言

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考試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下的國家級考試,其目的是科學、公正地對全國通信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職業資格、專業技術資格認定和專業技術水平測試。
根據原人事部、信息產業部檔案(國人部發[2006]10號),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評價,納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統一規劃,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級別層次。初級、中級職業水平採用考試的方式評價;高級職業水平實行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具體辦法另行制定。通信專業技術人員初級、中級職業水平考試在全國實施後,各地區、各部門不再進行通信工程相應專業和級別任職資格的評審工作。因此,這種考試既是職業資格考試,又是職稱資格考試。
為幫助廣大考生順利通過考試,希賽教育通信學院組織編寫了本書。本書緊扣考試大綱,基於每個章節的知識點分布,結構科學、重點突出、針對性強。
內容超值,針對性強
由於考試大綱規定的考試知識點體系龐大,對考生而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為此,希賽教育通信學院組織有關專家對考試大綱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編寫了本書,以作為中級通信工程師傳輸與接入專業的考試輔導教材。
本書根據中級通信工程師傳輸與接入專業的考試大綱編寫而成,內容緊扣大綱,全面實用。本書在組織和寫作上,傾注了編寫者的許多精力和心血,相信能夠對考生提高通過率,有效地完成“考試過關”提供幫助。考生可通過閱讀本書,迅速掌握考試所涉及的知識點,全面梳理和系統學習考試大綱中的內容。
作者權威,陣容強大
希賽教育專業從事人才培養、教育產品開發、教育圖書出版,在職業教育方面具有權威性。特別是在線上教育方面,希賽教育的線上教育模式得到了國家教育部門的認可和推廣。
希賽教育通信學院是全國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考試的培訓機構,擁有近10名資深通信工程師考試輔導專家,共組織編寫和出版了多套通信工程師考試教材,內容涵蓋初級和中級的各專業。希賽教育通信學院的專家錄製了通信工程師考試培訓視頻教程、串講視頻教程和試題講解視頻教程,希賽教育通信學院的教材、視頻和輔導為考生助考、提高通過率作出了貢獻,在通信工程師考試領域有口皆碑。
本書由希賽教育通信學院編著,參加編寫工作的人員有張友生、王勇、謝順、劉洋波、桂陽、胡光超、鄧旭光、左水林、胡釗源、王軍、王玉罡。
諸多幫助,誠摯致謝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相關的文獻和書籍,編者在此對這些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
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孫學瑛老師,她在本書的策劃、選題的申報、寫作大綱的確定,以及編輯、出版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智慧,給予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和幫助。
感謝參加希賽教育通信學院輔導和培訓的學員,正是他們的想法匯成了本書的原動力,他們的意見使本書更加貼近讀者。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且本書涉及的內容很廣,書中難免存在錯漏和不妥之處,編者誠懇地期望各位專家和讀者不吝指正和幫助,對此,我們將十分感激。
互動討論,專家答疑
希賽網是通信工程師考試知識庫,在該網站通信工程師考試社區,讀者可以和數十萬考生進行線上交流,討論有關學習和考試的問題。希賽教育通信學院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為讀者提供全程的答疑服務,線上回答讀者的提問。
有關本書的意見反饋和諮詢,讀者可在希賽網論壇“考試教材”板塊中的“希賽教育通信學院”欄目上與作者進行交流。
希賽教育通信學院
2015年1月

目錄

第1章 電信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1
1.1 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1
1.1.1 數位化1
1.1.2 綜合化1
1.1.3 智慧型化1
1.1.4 寬頻化2
1.1.5 個人化2
1.1.6 標準化2
1.2 通信科學技術工作的職業特點2
1.3 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3
1.4 通信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4
1.5 電信職業道德的特點5
1.6 通信行業職業守則5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5
1.7.1 電信條例的定義和執行範圍6
1.7.2 電信條例確定的各項基本原則6
1.8 公用電信網間互連管理規定12
1.8.2 互連管理規定13
1.9 反不正當競爭法15
1.9.1 不正當競爭行為15
1.9.2 監督檢查16
1.10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8
1.10.1 消費者的權利18
1.10.2 經營者的義務19
1.10.3 國家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20
1.10.4 消費者組織20
1.10.5 爭議的解決21
1.10.6 法律責任21
1.11 契約法23
1.11.1 契約的分類23
1.11.2 契約的訂立23
1.11.3 契約的履行25
1.11.4 契約的變更和解除26
1.11.5 契約的擔保26
1.11.6 契約糾紛的解決27
第2章 現代電信網28
2.1 電信網的基本概念28
2.1.1 信號的基本分類28
2.1.2 電信網的系統模型29
2.1.3 電信網的構成要素30
2.1.4 電信網的拓撲結構31
2.1.5 電信網的基本分類33
2.1.6 電信網的質量34
2.2 電話網34
2.2.1 電話網構成要素34
2.2.2 電話業務的特點36
2.2.3 電話網的特點36
2.2.4 電話網的服務質量38
2.2.5 電話網的等級結構39
2.2.6 電話網的編號方案43
2.3.1 存儲轉發技術44
2.3.2 分組交換網的特點45
2.3.3 分組交換網的結構46
2.3.4 分組交換網的協定47
2.4 幀中繼網48
2.4.1 幀中繼網的特點49
2.4.2 幀中繼網的體系結構49
2.4.3 幀中繼網的幀格式50
2.4.4 幀中繼網的定址方式51
2.4.5 幀中繼網的頻寬控制51
2.4.6 幀中繼網的層次結構51
2.5.1 數字數據網的特點53
2.5.2 數字數據網的結構53
2.5.3 數字數據網的入網方式54
2.5.4 數字數據網的建網結構54
2.6 ATM網路55
2.6.1 ATM網路的特點56
2.6.2 ATM網路的基本原理57
2.6.3 ATM網路的接口61
2.6.4 ATM網路的管理62
2.6.5 ATM網路的參考模型63
2.7 網際網路65
2.7.1 網際網路的發展65
2.7.2 TCP/IP體系結構65
2.7.3 IPv4協定66
2.7.4 IPv6協定69
2.7.5 其他網際網路協定71
2.8.1 移動通信的特點73
2.8.2 移動通信的主要技術73
2.8.3 移動通信的分類75
2.8.4 移動通信的覆蓋方式76
2.8.5 GSM網路77
2.8.6 CDMA網路81
2.8.7 GPRS網路86
2.8.8 3G網路89
2.9 智慧型網91
2.9.1 智慧型網的基本思想91
2.9.2 智慧型網的概念模型91
2.10 信令網99
2.10.1 信令的分類99
2.10.2 NO.7信令網的組成100
2.10.3 NO.7信令網的工作方式101
2.10.4 NO.7信令網的分類102
2.10.5 NO.7信令網的結構和網路組織104
2.10.6 我國信令網等級結構105
2.10.7 NO.7信令網功能級結構107
2.10.8 NO.7信令網的信號單元種類108
2.10.9 信令點編碼108
2.10.10 信令路由及其選擇109
2.11 同步網110
2.11.1 同步網的基本概念110
2.11.2 同步網的技術111
2.11.3 同步網的設備111
2.11.4 同步網的方式111
2.11.5 我國同步網等級113
2.11.6 同步網技術指標114
2.12 管理網115
2.12.1 網路管理的對象115
2.12.2 網路管理的目標115
2.12.3 網路管理的功能116
2.12.4 電信管理網118
第3章 現代通信技術121
3.1 通信網的體系結構121
3.1.1 協定分層121
3.1.2 OSI 7層參考模型121
3.2.1 光纖通信的特點123
3.2.2 光纖的原理和結構124
3.2.3 光纖通信系統的組成125
3.2.4 光纖接入網技術126
3.3 衛星通信技術129
3.3.1 衛星通信的特點129
3.3.2 衛星通信系統的構成130
3.3.3 衛星通信系統的分類132
3.4 接入網技術134
3.4.1 接入網的概念134
3.4.2 接入網的特點134
3.4.3 接入網的接口技術135
3.4.4 接入網的分類135
3.4.5 xDSL接入技術136
3.4.6 HFC接入技術140
3.4.7 無線接入技術140
3.4.8 其他通過數據通信線路接入141
3.5 圖像通信技術142
3.5.1 圖像信號的概念142
3.5.2 數字圖像處理技術143
3.5.3 數字圖像處理系統143
3.5.4 圖像質量的評價144
3.5.5 數字圖像通信系統145
3.5.6 數字圖像通信系統的套用145
3.6.1 媒體的分類146
3.6.2 多媒體通信的體系結構147
3.6.3 多媒體通信的特點147
3.6.4 多媒體通信的關鍵技術148
3.6.5 IP電話技術149
3.6.7 通信供電技術155
第4章 現代電信業務158
4.1 固定電話業務158
4.1.1 固定電話用戶的分類158
4.1.2 固定電話的基本業務158
4.1.3 固定電話的增值業務160
4.1.5 用戶交換機和集團電話161
4.1.8 電話卡業務162
4.1.9 語音信息業務163
4.2 智慧型網業務164
4.2.1 800業務164
4.2.2 400業務165
4.2.3 其他智慧型網業務165
4.3 移動通信業務165
4.3.1 移動通信基本業務165
4.3.2 移動通信擴展業務166
4.3.3 3G移動通信業務167
4.4 圖像通信業務168
4.4.1 傳真通信業務168
4.4.2 可視圖文業務168
4.4.4 會議電視業務169
4.5 數據通信業務169
4.5.1 第一類數據通信業務169
4.5.2 第二類數據通信業務170
第5章 計算機套用171
5.1 計算機基礎知識171
5.1.1 計算機的發展171
5.1.2 計算機的特點172
5.1.3 計算機的分類172
5.1.4 計算機的套用173
5.1.5 計算機的專業名詞174
5.2 數制的概念和轉換174
5.2.1 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轉換為十進制175
5.2.2 十進制轉換為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175
5.2.3 二進制與八進制相互轉換176
5.2.4 二進制與十六進制相互轉換176
5.2.5 八進制與十六進制相互轉換176
5.3 計算機字元的編碼176
5.3.1 西文字元的編碼176
5.3.2 漢字的編碼176
5.4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177
5.4.1 計算機的硬體系統177
5.4.2 計算機的工作原理179
5.4.3 計算機的軟體系統179
5.4.4 程式設計語言180
5.5 資料庫技術181
5.5.1 資料庫的概念181
5.5.2 資料庫管理系統181
5.5.3 資料庫系統181
5.5.4 資料庫管理技術的發展182
5.5.5 數據模型的概念182
5.5.6 數據結構模型183
5.5.7 資料庫系統模式結構183
5.5.8 資料庫系統體系結構184
5.5.9 資料庫新技術184
第6章 光纖通信概述189
6.1 光纖通信的發展簡況189
6.2 光纖的結構與材料190
6.3 光纖的色散與損耗191
6.3.1 光纖色散191
6.3.2 光纖損耗192
6.4 光纖的非線性效應195
6.5 光源與光纖的耦合196
6.6 光纖的分類198
6.6.1 多模光纖198
6.6.2 單模光纖199
6.7 光纜201
6.8 光通信器件202
6.8.1 有源器件202
6.8.2 無源器件208
6.9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209
6.9.1 系統構成209
6.9.2 PDH傳輸體制210
第7章 SDH技術211
7.1 SDH的幀結構212
7.2 映射、定位、復用214
7.2.1 復用方式介紹215
7.2.2 復用路線216
7.2.3 復用單元216
7.3 光接口的分類217
7.4 SDH的功能分層218
7.5 SDH的主要網元219
7.6 自愈環網保護221
7.6.1 自愈環的分類221
7.6.2 二纖單向通道保護環222
7.6.3 四纖雙向復用段保護環222
7.6.4 二纖雙向復用段保護環223
7.7 SDH同步224
7.8 SDH網路管理226
第8章 波分復用技術227
8.1 概述227
8.2 DWDM的工作原理228
8.2.1 DWDM系統組成228
8.2.2 節點網元設備229
8.2.3 光放大器230
8.2.4 DWDM系統的監控技術232
8.2.5 DWDM系統工作波長233
8.3 CWDM技術簡介234
8.4 波分復用的技術現狀和發展235
8.5 光傳送網236
8.5.1 OTN技術是如何產生的236
8.5.2 OTN的分層結構237
第9章 多業務傳送技術239
9.1 概述239
9.1.1 MSTP的功能模型240
9.1.2 流量工程241
9.2 級聯與虛級聯242
9.3 MAC幀傳送協定243
9.3.1 PPP/HDLC 技術244
9.3.2 GFP技術244
9.4 內嵌二層交換技術247
9.4.2 RPR技術248
9.4.3 MPLS技術249
9.5 PTN250
9.5.1 技術層面的分析251
9.5.2 網路運營的分析251
9.5.3 PTN的主要套用場景252
9.5.4 PTN與SDH的區別253
9.5.5 PTN和MSTP的區別254
第10章 接入網技術256
10.1 接入網概述256
10.1.1 接入網功能結構256
10.1.2 三網融合257
10.1.3 V5接口259
10.2 xDSL技術259
10.2.1 DSL的分類259
10.2.2 DSL技術套用261
10.2.3 ADSL技術的歷史發展262
10.2.4 DSL頻譜使用情況262
10.2.5 DSL的調製技術264
10.2.6 銅纜電話線路寬頻技術的未來266
10.4.1 網路組成介紹272
10.4.2 PON的信道共享技術273
10.4.3 xPON技術特點274
10.5 無線接入技術277
10.5.1 藍牙技術277
10.5.2 WLAN及802.11協定組278
10.5.3 LMDS283
10.5.4 MMDS284
10.5.5 WiMAX284
第11章 自動交換光網路285
11.1 ASON的概念285
11.1.1 光交換技術286
11.1.2 ASON的特點286
11.2 ASON的體系結構288
11.2.1 傳送平面288
11.2.2 控制平面289
11.2.3 管理平面292
11.2.4 DCN293
11.3 ASON的接口類型298
11.4 ASON的連線類型299
第12章 本地網傳輸規劃302
12.1 本地傳輸網的分層結構302
12.1.1 核心層303
12.1.2 匯聚層304
12.1.3 接入層305
12.1.4 網間接口305
12.2 多廠家環境306
12.3 常見拓撲結構307
12.4 傳輸網的規劃建設和最佳化308
12.4.1 傳輸網的擴容和最佳化311
12.4.2 新建與擴容工程313
12.5 實際案例316
12.5.1 中國聯通傳輸網規劃草案316
12.5.2 移動本地網PTN組網建設方案317
第13章 光傳輸常用儀表及測試320
13.1 常用測試儀表介紹320
13.2 PDHSDH測試324
13.3 DWDM測試327
13.3.1 波長轉換器測試327
13.3.2 合波器測試330
13.3.3 分波器測試332
13.3.4 光放大器測試333
13.3.5 光監控信道測試334
13.3.6 WDM系統主光通道測試335
第14章 無線通信技術338
14.1 無線通信發展歷史338
14.2 無線頻譜劃分349
14.3 無線信道與電波傳播特性350
14.3.1 自由空間傳播350
14.3.2 地面傳播352
14.3.3 衛星傳播353
14.4 無線通信系統基本知識353
14.4.1 無線通信系統基本原理354
14.4.2 天線基礎知識354
14.4.3 天線陣列359
14.5 無線通信技術361
14.5.1 調製的作用362
14.5.2 基本概念362
14.5.3 模擬調製技術365
14.5.4 數字調製技術367
14.5.5 多址技術371
14.5.6 香農定理和奈奎斯特準則375
14.5.7 擴頻技術378
第15章 移動通信系統381
15.1 移動通信概述381
15.1.1 移動通信的特點381
15.1.2 移動通信發展簡史382
15.1.3 移動通信發展趨勢385
15.2 第一代移動通信387
15.3 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388
15.3.1 系統組成389
15.3.2 無線空中接口391
15.3.3 GPRS技術392
15.4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394
15.4.1 CDMA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與標準394
15.4.2 系統結構與功能單元395
15.4.3 無線接口特性397
15.4.4 系統特點398
15.5 UMTS401
15.5.1 UTRAN結構及各部分功能401
15.5.2 UMTS的版本概況402
15.6 移動通信新技術407
15.6.1 正交頻分復用技術407
15.6.2 多輸入多輸出技術409
15.6.4 智慧型天線與空分多址技術411
15.6.5 軟體無線電技術412
15.7 智慧型手機413
15.7.1 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413
15.7.2 手機硬體系統416
15.7.3 智慧型手機硬體技術發展趨勢420
第16章 微波與衛星通信系統423
16.1 微波中繼通信423
16.1.1 微波中繼通信的概念423
16.1.2 地形地物對微波傳播的影響425
16.1.3 大氣對微波傳播的影響428
16.1.4 分集接收429
16.1.5 微波線路設計430
16.2 衛星通信系統432
16.2.1 衛星通信頻段的劃分432
16.2.2 衛星通信的特點434
16.2.3 衛星通信系統的組成435
16.2.4 通信衛星的組成與功能436
16.2.5 地球站439
第17章 無線網路規劃與維護445
17.1 蜂窩移動通信網規劃與最佳化445
17.1.1 無線網路規劃流程446
17.1.2 覆蓋規劃450
17.1.3 容量規劃454
17.2 GSM無線網路規劃462
17.3 CDMA無線網路規劃466
17.4 無線網路最佳化和維護473
17.4.1 網路最佳化的概念與內容474
17.4.2 RF最佳化475
17.4.3 維護最佳化476
17.4.4 網路維護和最佳化常用指標477
17.4.5 移動通信網的運行維護480
香農簡介487
附錄4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