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村,隸屬於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陽平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陽平鎮
中秋村,隸屬於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陽平鎮。
中秋村隸屬浙江省富陽縣。是個以生產糧食、茶葉為主的低丘緩坡半山區。1990年被縣評為創業標兵和省優秀黨員。1992年全村工業產值達1200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5%。村內宋殿,全年無霜期220天,自然條件優越。中秋村是...
中秋村 中秋村,隸屬於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陽平鎮。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審查,擬將中秋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陽平鎮中秋村志願服務小隊 陽平鎮中秋村志願服務小隊是由大悟縣民政局登記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20年9月10日,人員規模有200人。社團地址 陽平鎮中秋村。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塗齊鑫。
由100多米長的火龍開道,接著村民推著裝飾華麗的車色,手捧精緻的果籃,裡面放著各式各樣的仿製水果、食品,在左右兩條沙龍的引路之下繞村一周。村里無論男女老幼齊出動,穿街過巷攜兒帶女打著花燈爭相前來觀看,許多村民爭著在停下來的火龍身上播香許願,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新中國成立後,每年中秋...
村中秋泛 《村中秋泛》是明代詩人鄧雲霄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積潦浩無際,人來狎釣翁。放船宜落日,破浪信長風。葭菼霜華外,村原水氣中。轉疑空闊處,或與五湖通。
《中秋江村即事》是明代李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中秋江村即事 鴻雁南來急,秋高萬木殘。一輪明月滿,況在故園看。滄海驚烽燧,煙霞失釣竿。終宵把長劍,江色不勝寒。作者簡介 李英(一五四四—一六〇九?),字少芝。順德人。少因家貧無以自資,乃以青衣給事歐大任。英天資俊穎,善詩能文,...
《中秋月》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開頭便以埋怨的語氣落筆,說月光令人費解、難以思議,它所照之處給天下人增添愁恨。然後具體描述月光帶來的種種憂思:征人思家,院中離愁,宮中哀怨,戰俘懷鄉。月光引得種種人斷腸落淚,而月亮卻渾然不覺,簡直是普天下頭等傻瓜。全詩構思獨特,詩人貌似詠月,...
中秋節(中秋對歌會),流行於廣東省珠海市高新區(唐家灣鎮)雞山村的民俗,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秋對歌會在農曆八月十五黃昏舉行,是村民慶賀中秋的一種民俗。村民按自家所在村東或村西分成東西兩隊進行對歌。中秋對歌會歌手所唱的雞山牛歌是用當地方言詠唱的五聲音階徵調式的民歌,其曲調優美抒情,...
至於燃煙堆,就是各家各戶把稻草、劈柴分別在村里幾個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結束時,也象燒瓦塔一樣把柴草堆點燃。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餅、芋頭拜月娘,燒瓦塔,燃煙堆,都是這裡古老的傳統活動。據說它有一番不凡的來歷,這要追溯到元代。那時,潮州人把元兵稱作元番或胡人。傳說元兵攻進潮州城之後...
投桃報李的外國朋友,成為這些農家樂的常客。各種膚色的人種在這裡聚合,洞台村因此被戲稱為“小聯合國”。他們把中國的中秋節也當做自己團圓的日子,並以中國月餅作為節日的粘合劑。雖然躲在山坳里,這裡的村長卻非常熟悉山外官場的生財之道。村南一片“開發區”,建成了規模空前的鄉間別墅區。據說原先審批的占地...
藏書院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面積約7.5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57人,藏書院村委會距離新華城區20公里,離炭步城區7公里,花都大道從村南面經過。藏書院村歷史悠久,建村約600年,古建築充分體現了嶺南古村落的布局特色,瀰漫濃郁的歷史人文氣息,村內的洪聖古廟(清)以及下社古建築群(清...
每逢春節、元宵、清明、中秋、重陽及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開放。天后娘娘誕辰日有祭祀典禮。逢開放日,灣廈、海灣社區居民前來拜祭,祖籍灣廈、海灣的港澳同胞、海外華僑華人亦常前來祭祀。地方習俗 該村有開丁節(開燈節)。在灣廈村,凡上年正月初八至農曆十二月初八生了男孩的家庭,都要在正月初七那日到祠堂點上...
清光緒年間至民國11年(1922年),蔡瓊儒、蔡錦奎、蔡燮堯先後中了秀才和幾位不及第蔡國楨等文人,每年在博社辦起二、三所私塾,每年學生有100-200多人,教育經費由學生負擔,每個學生每學期要負擔大米幾升和三元,還要在端午、中秋這兩個節日分別送粽、月餅等禮品。民國12年至民國30年(1923-1941),曾辦起...
賀歲拜年,元宵走橋,清明踏青,立夏稱人,端午吃粽,分龍彩雨,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九登高,冬至祀祖, 臘月小更。篁嶺古村延承了華夏民俗,同時有著自己的風土人情,附有濃厚的徽域色彩。初一 開始吃年頭飯,房頭內的大瀲、曉蓉、嶺南等七個班來舞獅。初五 開始十生會(從一周歲往上溯,每10歲一會)...
瑞昌樓的特色菜遠近聞名,已有百年歷史,很多烹調技巧都是祖傳的。瑞昌樓有一塊世代相傳金牌扁,刻著“中秋月餅”四個大字,是清末年間瑞昌樓在中秋節期間掛在大門前的招牌。金桂 御賜金桂 清同治年間,李昌明中舉,任海陽教諭,數十年勤勉工作,獲光緒帝嘉賞,賜台灣貢品金華桂樹一棵,此品種乃桂花精品,花色金黃...
農曆五月初五,賀端陽,門前掛艾葉,吃粽子,劃龍船;農曆八月十五叫“中秋”,晚上吃月餅茶點,叫“中秋賞月”;農曆十二月初八叫做“臘八日”;家家挑臘水泡糍耙;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過小年敬灶神;農曆十二月三十晚上叫“除夕”,“吃團年飯”,家人圍火而坐,敘舊迎新;除夕之夜,通宵不睡稱為“守歲”。
英談村的拜神儀式多在春節、元宵節、中秋節或廟會期間。拜神儀式講究頗多。一是,拜神前必須先洗手臉,以示潔淨;二是,燃香,即點燃柏香或檀香,往神像前的香爐中插香時分一支、三支。如插三支香,應在香爐中先插中間一支,次插右邊一支(以神像為參照),最後插左邊一支。如此插法,是傳統文化中講究的“右...
現存10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黃坭元炮樓,始建於民國時期,高2層,曾有槍眼和視窗,現已被改造成民房。駱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詳,於1988年重修,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三進兩天井格局,有匾額“祖德流芳”。每年中秋節,駱姓族人攜“三牲”以及水果、素菜等到坪山赤坳墓園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