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對月有懷

中秋對月有懷

《中秋對月有懷》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中窮儒賈雨村寫的。它準確地捕捉了一個窮讀書人愛慕女色的心理。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和“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說法,賈雨村作為一介窮書生,窮酸一點自然合情合理。常言道,上哪山砍哪柴,人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故以賈雨村當時的境遇而言,他對一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犯酸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且該詩寫得極雅,用典妥當,完全符合人物的身份特點,足見曹氏把握人物個性的藝術功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秋對月有懷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紅樓夢》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未卜1三生2願,頻3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4,行去5幾回頭。
自顧風前6影,誰堪月下儔7
蟾光8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未卜:就是不能預測的意思。
  2. 三生:一種迷信的輪迴觀念,即前生、今生和來生。
  3. 頻:時時、屢屢之意。頻添指團圓的月亮常增添他自己的煩惱。
  4. 斂額:皺眉蹙額,愁悶的樣子.
  5. 行去:此句說甄家丫環看到了他,離去時“不免又回頭一兩次。
  6. 風前:含有不穩定的意思。
  7. 儔:賞識,欣賞。
  8. 蟾光:月光,暗指“蟾宮折桂”。

白話譯文

既然前生今世是不能預料的,又何必時常增添哀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紅樓夢》第一回中窮儒賈雨村寫的,他當時寄住在葫蘆廟內,生計窘迫。因與鄉宦甄士隱為鄰,偶至甄家,與甄家丫鬟嬌杏邂逅。只為嬌杏兩次回頭看他,他便酸性大發,以為嬌杏是“巨眼英雄”,有意於己,不免心中竊喜,念念在懷,時至中秋,寶鏡高懸,不禁對月有感,隨口吟成此詩。

作品賞析

首聯“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此聯以“愁”字進入境界,表現了賈雨村的一種矛盾心理:他一方面盼望與嬌杏結尾夫婦,另一方面又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單相思,白白支付感情、白愁。因為自己太窮,條件太差,成功的希望太小,但是,儘管如此——
頷聯“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理智是擋不住感情的,像所有墜入情網的人一樣,賈雨村感到異常的煩悶、惆悵,腦海里老是晃動著嬌杏那幾次回頭的倩影。
首聯寫自己滿懷愁緒,頷聯寫愁悶的緣由。
頸聯“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轉寫自己的處境,擔心對方不會與自己比翼雙飛。風前月下,瞧這身破衣服,如此寒酸!賈雨村此時只是在葫蘆廟中暫寄安身,無家無業,顧影自憐,未免自慚形穢,心想這樣的條件,還有誰來賞識我,願意做我的終身伴侶呢?
此聯音調低沉,情緒進入低谷。但——
尾聯”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如”銀瓶乍破“,音調陡轉高亢。賈雨村在經過一番沉吟思索之後,心下一亮,豁然開朗:——”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封建社會文人飛黃騰達的唯一出路。要想榮華富貴,封妻蔭子,就必須通過”書“這一關,也就是科舉關。只要中了舉,便有了一切。為了得到沒人垂青,他首先必須”蟾宮折桂“(科舉及第)。
從賈雨村在整個《紅樓夢》中所扮演的角色來看,他也並不是一個多情的人。為了求官,他攻的是“時尚之學”,也就是明清科舉制度用的八股文和“試帖詩”等;為了保官,他不惜出賣了自己的恩人之女甄英蓮;在賈府被查抄時,因為怕別人說他回護,還狠狠地踢了曾經提拔過他的賈家兄弟一腳……——像這種人又有什麼真正的感情可言。
這首詩在刻畫賈雨村的性格、描寫他的為人方面,給讀者勾畫了一個初步的形象,為塑造完整的藝術典型,塗上了一層和諧的底色。

作者簡介

曹雪芹(約1715-約1763),清代小說家,文學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大約在明代末年被編入滿洲籍。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歷經十年創作了長篇名著《紅樓夢》,死後遺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該書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