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對“地球村”而言,中國的復興是經濟成長的源泉,是促進世 界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探索創新觀念的推動力。事實上,通過無數物質的或精神的“絲綢之路”,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並正在將世界體系帶到另一個層次。這一複雜但前景光明的進程讓企業、政府的工作重點 以及學術機構都發生了變化。
概述 中歐論壇由上海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中歐文苑”於2002年發起。中歐文苑曾被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譽為“一個獨特的對話空間”,2008年底更名為歐中國際及商業關係中心 。但旨在為歐亞大陸兩端之間的對話創造條件的中歐論壇並未改變。論壇每年在不同的歐洲城市舉辦一次,中國和歐洲的各界人士聚集一堂,致力於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並討論共同關注的話題。中歐論壇也是同類論壇中歷史最久的 ,今後論壇將繼續過去累積的豐富經驗繼續發展下去。
歷屆論壇 第一屆 首屆論壇於2002年在巴塞隆納舉辦。當時,中國剛在幾個月前加入了
世界貿易組織 。一年後,在愛爾蘭外交部和都柏林大學麥可-斯莫非特商學院(UCD Michael Smurfit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協作和支持下,第二屆論壇移師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第三屆論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並得到了該市的鼎力支持。2005年的第四屆論壇是與西班牙的亞洲之家(Casa Asia)在巴塞隆納聯合主辦的。
第五屆 第五屆論壇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舉辦。在保加利亞總理塞爾蓋伊·斯塔尼舍夫(Sergei Stanishev)的大力支持下,論壇得到了保加利亞政府的高度協助,由保加利亞外交學院(Diplomatic Institute)聯合主辦。得益於保加利亞在黑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論壇首次就歐亞大陸上所出現的“新絲綢之路”的合作性歐亞關係展開全面的討論。
第六屆 2007年,第六屆中歐論壇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並由葡萄牙共和國總統阿尼巴爾·卡瓦科·席爾瓦(Anibal Cavaco Silva)閣下主持。這次論壇的召開正值葡萄牙擔任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期間、中共十七大召開一個月後、第十屆歐中峰會召開前兩周,無疑為歐洲與中國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一個積極而有效的平台。
第七屆 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一個月,第七屆中歐論壇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召開。這個為期兩天的論壇以“21世紀的絲綢之路”為主題,會集了300多位來自歐洲和亞洲的決策者、學者及經濟學家,共同商討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重要關係與經濟合作。烏克蘭總統維克托·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對此次論壇表示了極大的支持。
第九屆 2019年11月18日至19日,第九屆中歐論壇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200餘名中歐政商學等各界代表圍繞中歐關係、“一帶一路”合作、全球治理等廣泛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本屆論壇由中國駐歐盟使團與歐洲智庫“歐洲之友”、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等機構共同舉辦。論壇的主題是“求同存異、凝聚共識”。
發展歷程 僅有8年歷史的中歐論壇正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8-2005)主任趙啟正的話來說就是:“中歐論壇提供了一個交流和探討的平台,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為中國和歐洲各領域的戰略合作關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歐論壇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法國前總理、前法國國民議會主席以及中歐論壇的朋友洛朗·法比烏斯(Laurent Fabius,1984-1986)先生為論壇撰寫了如下寄語:“我們,歐洲人和中國人,應該抓住每一個機會,化解潛在的摩擦,認清雙方商業關係不斷強化而思想文化的交流則尚屬薄弱的現狀,並盡力彌補二者之間的差距。就這方面而言,中歐論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
關於東西方差異的言論不計其數,人們對此習以為常,因而並未很好地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儘管歐洲和中國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發展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文明,但他們是不能被斷然分離開來的。雙方都擁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這兩個古老的世界之間已形成了相互吸引的力量產生了文化上的親近性,雖然存在各種相異的表象,但歐亞大陸兩端的距離並非看上去那么遙遠。正是基於這種文化上的親近性,歐洲和中國必須建立一種超越不斷變化的貿易、科學甚至政治利益的合作夥伴關係。換言之,通過將文化作為發展雙方關係的重點,歐亞大陸的兩種文明有望形成一種真正穩定而有意義的合作。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合作將對全球產生建設性影響。
發展在中國 在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弗·道森(Christopher Dawson,1889-1970)已指明了世界應該發展的方向:“就算能創造真正的世界文明,它也決不會是忽視既存的偉大文明歷史傳統,而是透過增進這些偉大的文明之間的相互理解而得以實現”(《歐洲的形成》,1932)。
第八屆中歐論壇:加強中歐合作面對全球挑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