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樓鎮志》是王興展,楊世順,朱吉高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樓鎮志
- 作者:王興展,楊世順,朱吉高
- 出版社: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05月
- ISBN:978780754062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中樓鎮志》的編纂工作,始終在鎮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縣史志辦公室的具體指導下,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客觀地記述境內自然、地理、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歷史與現狀。力求思想性、資料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 區劃地理
第一章 區劃
第一節 歷史沿革
第二節 行政區劃
第二章 地質
第一節 地層
第二節 構造
第三節 岩漿岩
第三章 地貌
第一節 地貌特徵
第二節 地貌類型
第三節 低山丘陵
第四章 氣候
第一節 氣候特徵
第二節 氣候要素
第三節 物候
第五章 水文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河流
第三節 泉
第六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壤分布與分類
第二節 土地利用現狀
第三節 植被
第七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礦產資源
第三節 水資源
第四節 生物資源
第八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乾旱
第三節 洪澇
第四節 風災
第五節 冰雹
第六節 蟲災
第七節 霜凍
第八節 地震
第二編 人口
第一章 人口變動
第一節 自然變動
第二節 機械變動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年齡構成
第二節 性別構成
第三節 文化構成
第四節 行業與職業構成
第五節 民族構成及姓氏
第三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管理
第三節 節育
第四節 晚婚晚育優生
第四章 老齡人口
第三編 農業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農業技術推廣站
第二節 農業機械管理站
第三節 畜牧獸醫管理站
第二章 農業生產關係
第一節 土地私有制
第二節 集體所有制
第三章 農業生產技術
第一節 整地改土
第二節 耕作制
第三節 肥料
第四節 品種改良
第五節 播種
第六節 病蟲害防治
第四章 長青嶺會戰暨綜合治理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長青嶺會戰
第三節 綜合治理
第四節 經濟效益
第五章 作物種植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第三節 蔬菜
第六章 農機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種類
第三節 制修
第四節 管理及監理
第七章 畜牧
第一節 畜禽種類
第二節 飼養規模
第三節 飼草飼料
第四節 疫病防治
第五節 品種改良
第四編 林業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林果技術服務機構
第二節 蠶繭管理機構
第二章 樹木
第一節 種類及分布
第二節 植樹造林
第三節 林木管理
第四節 古樹名木
第三章 果業
第一節 果樹發展概況
第二節 主栽品種及分布
第三節 管理技術
第四章 桑蠶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桑蠶品種
第三節 管理技術
第四節 蠶繭銷售及管理
第五章 茶
第五編 水利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抗旱 防汛 治澇
第一節 河道治理
第二節 抗旱
第三節 防汛
第四節 澇窪治理
第五節 水土保持
第三章 水利工程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飲水工程
第三節 水庫 塘壩 谷坊
第四節 機電灌站
第五節 井灌 噴灌
第六節 截潛流工程
第四章 水產
第一節 漁業資源
第二節 水產養殖
第三節 水產捕撈
第六編 交通 郵電 供電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古道
第二節 公路
第三節 橋涵
第二章 運輸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工具
第三節 公路運輸
第三章 道路養護
第一節 公路養護
第二節 道路綠化
第四章 交通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車輛管理
第三節 道路管理
第四節 駕駛員管理
第五節 交通規費徵收
第五章 郵政 電信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郵政
第四節 電信
第六章 供電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電網建設
第三節 用電
第七編 工業
第一章 企業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企業體制與改革
第三節 工資福利、職工教育
第二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綜述
第二節 農機制修業
第三節 建材業
第四節 建築業
第五節 紡織 印染業
第六節 食品加工業
第七節 釀造業
第八節 冷凍倉儲業
第九節 木材加工業
第十節 編織業
第十一節 其他行業
第三章 招商引資
第一節 優惠政策
第二節 工業園區建設
第三節 歷年招商引資情況
第四章 表彰獎勵
第八編 橡膠 塑膠
第一章 綜述
第一節 分布
第二節 設備
第三節 效益
第四節 市場行銷
第五節 技改
第六節 在建與前景
第二章 橡膠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規模
第三節 產品系列
第四節 莒縣橡膠工業園
第五節 人園單位
第六節 莒縣橡膠協會
第三章 塑膠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規模
第四章 業務
第一節 質量保障
第二節 主要協作廠家
第三節 出口
第五章 企業簡介
第一節 鎮村企業
第二節 個體企業
第三節 駐外企業
第九編 商業 糧油
第一章 商業供銷
第一節 個體商業
第二節 供銷社
第三節 食品站
第四節 商品購銷
第五節 集市貿易
第二章 糧油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糧油購銷
第三節 糧油供應
第四節 糧油儲運
第十編 財政 稅務 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收入
第三節 支出
第四節 管理
第五節 農村稅費改革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稅收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信貸
第十一編 經濟管理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市場管理
第三節 工商企業登記
第四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五節 廣告商標管理
第六節 個體工商業管理
第二章 經營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勞動管理
第三節 契約管理
第四節 財務管理
第五節 財務審計
第三章 土地礦產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地籍管理
第三節 建設用地管理
第四節 礦產資源與管理
第四章 村鎮規劃與建設
第一節 建設規劃
第二節 小城鎮建設
第三節 村莊建設
第十二編 政黨 群團
第一章 中共地方黨組織
第一節 活動綜述
第二節 領導機構
第三節 基層黨組織
第四節 歷屆黨代會
第五節 黨員教育
第六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七節 組織工作
第八節 紀律檢查
第九節 宣傳教育
第十節 統一戰線
第十一節 老幹部工作
第二章 國民黨地方組織
第一節 活動概況
第二節 部分國民黨員簡介
第三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農民團體
第二節 職工團體
第三節 青年團體
第四節 婦女團體
第五節 青少年團體
第六節 其他團體
第十三編 政權 政協
第一章 權力機構
第一節 各界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出席省、市、縣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單
第四節 人大工作辦事機構
第五節 代表視察
第二章 行政機構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抗日民主政府
第三節 人民政府
第四節 村民委員會
第五節 鎮直部門
第三章 政協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日常工作
第三節 歷屆縣政協委員名單
第十四編 軍事
第一章 武裝
第一節 人民武裝
第二節 地方武裝
第三節 土匪武裝
第二章 兵役工作
第一節 募兵制
第二節 志願兵役制
第三節 義務兵役制
第四節 預備役
第三章 民兵
第一節 民兵組織
第二節 軍事訓練
第三節 武器裝備與管理
第四節 任務與貢獻
第四章 駐軍兵事
第一節 駐軍
第二節 兵事
第十五編 社會穩定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懲治反革命
第三節 治安管理
第四節 打擊刑事犯罪
第五節 戶籍管理
第二章 法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審判
第三章 司法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法制教育
第三節 司法業務
第四章 信訪
第十六編 民政 勞保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擁軍優屬
第一節 擁軍優撫
第二節 優待烈軍屬
第三節 國家補助
第四節 國家撫恤
第五節 烈士褒揚
第六節 義務兵退伍安置
第三章 救濟福利
第一節 救災
第二節 救濟
第三節 福利
第四節 扶貧
第四章 移民
第一節 支邊移民
第二節 庫區移民
第五章 婚喪管理
第一節 婚姻管理
第二節 喪葬改革
第六章 勞保
第一節 農村養老保險
第二節 農村勞動保障
第三節 農村幹部退休
第四節 業務
第十七編 文化
第一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機構與場所
第二節 書畫
第三節 雕刻 年畫 剪紙 刺繡
第四節 文學創作
第五節 文藝團體與演出
第六節 戲曲、評書及其他
第二章 電影
第一節 史略
第二節 放映
第三章 廣播 電視 報導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廣播線路管理
第三節 電視
第四節 新聞報導
第四章 書店 圖書室 檔案
第一節 書店
第二節 圖書室
第三節 檔案
第五章 文物古蹟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紀念地遺址
第三節 古文化遺址
第四節 古建築遺址
第五節 古墓
第六節 名泉古井
第七節 匾額 碑碣 石刻 雕塑
第八節 寺廟
第九節 出土文物
第六章 名山勝景
第一節 馬(鬈)山
第二節 五樓山
第三節 白公山
第四節 庫山
第五節 鋸齒子山
第六節 回龍山
第七節 頭山
第八節 老營頂
第九節 中樓八景
第十八編 教育
第一章 科舉
第一節 私塾
第二節 科考
第二章 普通教育
第一節 幼兒教育
第二節 國小教育
第三節 中學教育
第三章 業餘教育
第一節 農民掃盲教育
第二節 職工業餘教育
第三節 成人教育
第四章 教師
第一節 來源與任用
第二節 文化結構
第三節 進修與業務培訓
第四節 待遇
第五節 社會地位
第五章 教育行政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學生與學籍管理
第三節 教育經費與教育集資
第四節 教育設施
第六章 工會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任務
第十九編 衛生 體育
第一章 衛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醫務人員
第三節 醫療
第四節 防疫
第五節 婦幼保健
第六節 愛國衛生
第七節 醫療制度
第二章 體育
第一節 民眾體育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比賽
第二十編 村莊
第一章 中樓聯村工作片
第一節 中樓村
第二節 大陳家軍子村
第三節 盧家軍子村
第四節 韓家軍子村
第五節 小陳家軍子村
第二章 埠後聯村工作片
第一節 埠後村
第二節 孟家屋子村
第三節 朱家官莊村
第四節 盧家官莊村
第五節 對子溝村
第六節 富石嶺村
第三章 西樓聯村工作片
第一節 孟家西樓村
第二節 盧家西樓村
第三節 馬家西樓村
第四節 趙家西樓村
第五節 庫山子村
第六節 房家嶺村
第七節 亓河村
第八節 房家官莊村
第九節 幸福村
第十節 辛家莊村
第四章 姚埠聯村工作片
第一節 前姚家埠村
第二節 後姚家埠村
第三節 黑澗村
第四節 上澗村
第五節 李家樓村
第六節 陳家西樓村
第七節 陳家南樓村
第五章 馬亓聯村工作片
第一節 馬亓河東村
第二節 馬亓河西村
第三節 雞山溝村
第四節 馬亓河村
第五節 小邱家莊村
第六節 葡萄山前村
第七節 山口村
第八節 葡萄山村
第六章 峪子聯村工作片
第一節 崔家峪村
第二節 馬家峪村
第三節 王家峪村
第四節 劉家峪村
第五節 蔣家峪村
第六節 彭家峪村
第七節 兩山口村
第七章 孫由聯村工作片
第一節 孫由村
第二節 劉家溝村
第三節 集後村
第四節 白公山前村
第五節 上曹村
第六節 下曹村
第七節 婁家湖村
第八節 葛子溝村
第八章 河峪聯村工作片
第一節 河峪村
第二節 井家溝村
第三節 月莊村
第四節 板樓村
第五節 龍泉官莊村
第六節 於家溝村
第七節 小孫家溝村
第八節 白公山後村
第九節 板石西地村
第九章 五樓聯村工作片
第一節 五樓山前村
第二節 五樓官莊村
第三節 柳黃溝村
第四節 山莊村
第五節 商家溝村
第二十一編 人物
第一章 傳略
(一)
(二)
(三)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錄
第三章 歷屆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人簡介
第一節 中共中樓鎮歷屆黨委主要領導人簡介
第二節 中樓鎮人民政府歷屆主要領導人簡介
第三節 中樓鎮人大辦公室歷屆主任、主席簡介
第四節 中樓鎮政協辦公窒歷屆主任簡介
第四章 現任黨委、政府、人大領導成員簡介
第一節 中共中樓鎮委員會現任領導成員簡介
第二節 中樓鎮人民政府現任領導成員簡介
第三節 中樓鎮人大主席團現任領導成員簡介
第五章 先模人物簡介
第一節 國家、省部級勞動模範及先進工作者簡介
第二節 市廳級勞動模範暨先進工作者簡介
第三節 縣級勞動模範名單
第六章 在外工作人員簡介
(一)
(二)
(三)
第七章 高級知識分子名錄
賈恩禮
陳維斌
陳常松
盧緒菁
趙書紅
李雲峰
張成鶴
陳維武
李世軍
盧緒剛
王鳳新
盧立正
曹現峰
盧緒章
朱傲霜
張波
張成亮
陳曉寧
陳曉燕
陳振華
曹現雷
曹曉東
王洪燕
張守斌
第二十二編 民俗 宗教
第一章 民俗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生育
第三節 節日
第四節 生活
第五節 交往
第六節 稱謂
第七節 禁忌陋習
第八節 喪葬陋習
第二章 宗教
第一節 佛教
第二節 道教
第三節 基督教
第三章 方言
第一節 日常生活
第二節 飲食
第三節 親屬
第四節 人品
第五節 身體
第六節 疾病
第七節 紅白事
第八節 婉詞
第九節 詈詞
第十節 歇後語
第十一節 時令
第十二節 農事作物
第十三節 天文
第十四節 地理
第二十三編 馬(髻)山
第一章 概況
第一節 綜述
第二節 地質地貌
第三節 釋名
第二章 景觀
第一節 峰巒
第二節 洞府
第三節 川泉
第四節 深谷險徑
第五節 奇石怪岩
第六節 資源
第七節 險、奇、怪、秀的景觀
第三章 古蹟
第一節 古城遺址
第二節 學府
第三節 寺廟
第四節 石刻
第五節 山城古寨
第六節 碑記
第七節 古文化遺址
第八節 文物
第四章 兵事
第一節 紅襖軍
第二節 紅巾軍
第三節 幅軍
第四節 捻軍
第五節 蔡元海剿“匪”
第六節 抗戰時期國共部隊駐馬(謦)山
第七節 解放戰爭中的馬(髻)山鄉
第五章 人物
第一節 農民義軍首領
第二節 文人學士
第三節 人民英雄
第四節 主持道人
第六章 文苑
第一節 詩詞
第二節 楹聯
第三節 遊記
第四節 山歌
第七章 傳說
第一節 神話傳說
第二節 民間故事
第三節 蟒棲王的傳說
第四節 軼聞
第八章 旅遊
第一節 規劃
第二節 口號
第三節 開發
第二十四編 藝文
第一章 文學作品
第一節 詩歌
第二節 散文
第二章 回憶錄
第三章 論文
第四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 民間故事
第二節 民間歌謠
附錄
一、文獻輯錄
(一)中共莒縣縣委檔案
(二)中共中樓鎮委員會中樓鎮人民政府檔案
(三)典型材料
(四)領導論壇
二、《中樓鎮志》編輯簡介及提供資料人員
(一)編輯人員簡介
(二)提供資料人員名單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