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遺產廊道研究》是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由邵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遺產廊道研究
- 依託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邵龍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中國鐵路工業自1876年至今已經歷了一百多年,遺留下許多珍貴的工業遺產,創造了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遺存。中東鐵路是我國20世紀早期工業化、近代化進程的實物例證,因其鐵路遺產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在全國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唯一性。本課題研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梳理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歷史演進脈絡,分析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生成語境、演化機制、階段與模式;通過運用空間句法與GIS的分析方法,對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要素進行量化研究,解析景觀格局特徵;立足於當前中東鐵路景觀資源面臨的機遇與危機並存的現實狀況,建立中東鐵路景觀整體保護思想,提出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遺產廊道的活態保護模式與策略,以期為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保護規劃、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提供理論依據與套用方法。
中東鐵路是我國20世紀早期工業化、近代化進程的實物例證,因其鐵路遺產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在全國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唯一性。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資源具有豐厚的生態、文化與旅遊功能潛力,通過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遺產廊道整體保護利用研究,將帶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 結合實地調研和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梳理,全面分析了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資源的生存現狀、類型、歷史演進脈絡並總結其景觀文化特徵,建立了基於GIS平台的基礎資料資料庫。提出了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的整體價值,並完成了價值評價的理論框架、價值構成分析、景觀特色評價、景觀視覺質量評價等一系列工作,綜合構建了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遺產廊道價值評價體系。從區域資源整合的結構和機制等理論出發,結合自然、文化和社會資源基礎,從多方面對沿線資源進行分析與整合,綜合運用3S技術、系統動力學、最小阻力模型等技術手段與方法,從不同層次對構建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遺產廊道系統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之上,探討了工業文化景觀資源系統與社會、環境、經濟等文化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完成遺產廊道中區域、城鎮等不同尺度層次的保護規劃設計,對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遺產廊道實施對策和保障體系也進行了探討。 項目發表學術著作2部;文章20篇,其中SCI收錄2篇,國核心心期刊收錄6篇,國際會議論文5篇,國內會議論文7篇;博士論文1篇,碩士論文9篇。項目研究成果為一項黑龍江省級科研項目和兩項哈爾濱市級科研和實踐項目直接提供了支持和指導。項目研究期間培養博士研究生5人,其中1人已取得博士學位;培養碩士研究生9人,全部取得碩士學位。 本項目研究對大尺度線性遺產保護理論在我國的本土化轉化具有指導意義;為客觀、全面的認識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體系及其價值提供參考依據;從區域的角度進行整體性的保護,確保工業文化景觀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對中東鐵路遺產保護與東北老工業基地復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