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木召古莊園遺址,位於貴州省岑鞏縣城東北23公里的大有鄉中木自然村,古莊園面闊285米,進深120米,總面積34120平方米,布局得體,工藝古樸,為一典型的中國式宮廷建築。
基本介紹
遺址介紹,神秘文化,各種解說,
遺址介紹
遺址用大塊方形料石,有七條巷道,十四堵牆,二十四套樓房石刻基石地面,雕刻圖案有:回字紋,金錢紋,魚鱗紋,太陽紋等。基面有踏跺,石樁礎,石門欄等。圍牆有810米,開有東西南北四門,其中最完整的南大門,木質大門、門框等雖已燒毀,但從尚存的圍牆等不難想像當年的氣派。據測算,建造此城,包括取石、運石、雕刻、修建等,大約需4000個勞力建造10-15年。
遺址四周有鹽庫、店子,古花園、牛場壩、蠟庫等附屬建築遺址。並有合抱松、柏、楓樹等,其中,一株銀杏樹,母樹己枯死,子樹高達五六十米,樹圍5.7米。
古遺址現已發掘出6處大小不等的露天庭院。其中一處中廳堂前的庭院,長13.1米,寬12.43米,用120塊方形青石板鋪墊。每塊石板面上,都陰刻了回字紋、太陽紋、金錢紋、魚鱗紋等花紋圖案。庭院南邊,設定了一個用青石板砌築的長方形消防水缸。
庭院東面,建有一個長寬3.6米,高約1米的方形花池。池中曾置鐘乳石假山,池周栽種修竹和冬青樹等。奇怪的是,花池上曾出土了一個石磨盤似的遺物,直徑大約40厘米,中央鑿有一個車軸似的方孔,周邊鑿有一個個齒輪狀的槽溝。這個石圓盤,究竟是何物?至今是個謎。
古遺址內發現24套房屋地基,所有房基、塌垛、柱礎尚存。其中的中廳堂,最為寬敞。與鄰近房屋地面,皆用長寬各24厘米、厚12厘米的方形古青磚鋪墊不同,中廳堂地面,全用厚12厘米的六棱形古青磚鋪墊,顯得格外古雅別致。
這座古莊園始建於什麼年代呢?1983年,貴州省博物館等研究機構的17位專家學者專程到這裡考察。根據地面遺存,他們初步認為是明代的古莊園遺址。1985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神秘文化
專家學者關注
2010年5月,北京清史專家到中木召考察,稱此地確實神秘,說憑他們的學識難以認識這裡的東西;光明日報社博士記者戶華為稱,這裡可能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比馬家寨清史墓群的研究更有價值;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大華來到中木召考察,說將中木召契約文書研究作為院裡的重點課題來做;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苗學會會長楊光林帶領貴州大學和苗學會的專家學者考察後,稱這裡的文化十分厚重,這裡可能有一個非常輝煌的時期;黔東南州文體局副局長、文物局長安岑祥深入現場調查後,頗有感觸地說,錦屏文斗因“錦屏文書”世界有名,不想中木召的文書比它更豐富,更有研究價值。
媒體關注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前來錄製思州契約文書,香港大公報、光明日報、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黔東南日報等媒體記者都曾到中木召進行過採訪調查和宣傳報導,中木召遺址的影響力擴大到全國。
各種解說
考古專家和文化學者在歷次的考古調查研究中,形成了諸多學說,主要有以下四種。
古莊園說。
中木召原建築始建於何時並無記載,貴州省博物館吳業君等17名專家學者於1983年實地考察,根據地面遺存,初步認為是明代的古莊園遺址。1985年,貴州省人民政府據此將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夜郎國都說。
當地學者黃透松,中共岑鞏縣委原宣傳部副部長,原岑鞏縣誌主編,人稱“思州通”,通過20多年的實地調查研究,得出“夜郎鬼國都”說,在貴州夜郎文化研究領域自成一說,在業界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元明土司政治中心說。
2009年冬,貴州民族學院考古學博士葉成勇、歷史學博士郭國慶應岑鞏縣的邀請,對該縣木召莊園遺址作了考察。考察後兩專家提出了新的觀點,認為木召莊園遺址是元朝至明朝早期思州田氏土司的政治中心。兩專家指出,木召遺址是一個功能齊全、規模浩大的歷史工程,涉及到元明時期政治、經濟(商業)、文化、軍事等方方面面,文化內涵相當豐富,遠非一個“莊園”可以比擬。
苗疆古城說
2012年6月21日,貴州大學、貴州省社會科學院、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省苗學會等單位的14名專家學者,到中木召考察調研,通過地面文物特徵考究、民間民眾走訪和聽取當地文化學者的研究報告,結合他們多年的研究,得出中木召遺址系“苗疆古城”說。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苗學會會長楊光林說,中木召地面文物圖案系苗族文化元素,把中木召定為苗族的古城依據比較充分。中木召“可能有一個非常輝煌的時期,古莊園沒有這么厚重的文化,好多東西從來沒有看見過,令我們大開眼界!”